首页>> 民生

“神仙眷侣”情满花萼

——天津小伙赵志海扎根守护花萼山的艰辛与快乐

发布时间:2022-06-28 11:2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6月的花萼山,树木葱茏,松涛阵阵。

位于万源市白沙镇印巴寨村的半山腰,一栋看似民房的两层小楼坐落于村道边,门前一棵香樟树和两棵杉树直插云天,屋旁是一畦绿油油的菜地。这里就是天津小伙赵志海工作的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花萼管护站,也是他一家三口简陋而又温馨的家。

从2018年开始,赵志海和他的妻子就像远离闹市的同林鸟,与星辰作伴,与草木为伍,默默守护着67平方公里的莽莽群山。青山无言,见证了他们寂寞的青春;草木有幸,接纳了他们巡山的汗水。

天津小伙儿安家花萼山

“大家请往里面进……”看到记者到来,个子不高、戴一副黑框眼镜的花萼山管护站站长赵志海早早等在小楼前。一脸黝黑、话语不多,是朴实的赵志海给人的第一印象。

“花萼山就是一座天然的生物库,这里有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我很喜欢在林间探索的感觉。”谈起来花萼山的初衷,赵志海如是说。

大学时,赵志海就读沈阳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2014年,这位天津小伙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万源市铁矿镇,之后转成大学生村官,干了两年,其间结识了妻子龚登菊。后来进入花萼山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从事文秘工作。2018年,赵志海主动要求下基层锻炼,来到保护区花萼管护站工作,妻子龚登菊夫唱妇随,这一随就是4年。

从天津到万源,1400多公里,从普通话到达州话,1500多个日夜,平原地方的赵志海完全适应了山里的艰苦生活,位于川东北的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他深爱的第二故乡。

管护站在海拔1000多米的山腰,由于地处深山,巡山时有时山里连信号都没有,生活很是不便。4年间,两人踏遍保护区的山山岭岭,看尽四季轮转、日升日落、草木青黄。

“从这里到凹坪垭,看着距离不远,其实有700米的落差,不是经常在山里走的人,巡山一趟根本承受不下来。”赵志海说,作为北方人,从小走惯了平路,来到花萼山却习惯了山路。

进出口多,地势陡峭,山路曲折……早上7点多,伴着清脆的鸟鸣,赵志海和妻子匆匆吃过早饭,带上干粮,和另外两名护林队员一起,沿着蜿蜒的山路,穿行于原始的丛林。陡峭的山路,密布的灌丛,走起路来十分困难,不多时脸上便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上山巡护是一件特别耗费体力的事儿,他们不仅要查看森林管护、防火情况,进村做护林宣讲,还要在林区内安装红外线感应照相机,监测林区防火安全和野生动物踪迹。爬到山顶已经是中午,大家找了块歇脚的石头,拿出随身携带的自热米饭和矿泉水吃了起来。

“自热米饭的口感连泡面也不如,巡完山正是最饿的时候,就算味同嚼蜡,这时吃起来也倍儿香。”同事张思才笑着说。

一个来回三四公里,一天巡山12个小时,一周至少3次,这就是赵志海日常的工作。在高海拔的深山间行走,山崖陡峭,天气变幻,时常面临体力不支和迷路的危险,远没有想象中简单。对于赵志海来说,这些早已是家常便饭,遇到突发情况总会有办法解决。

“他就是这样,巡山从来不怕,但性格上却胆小得很。”妻子龚登菊笑着说,“清明节后,有一次我们正在家里休息,一条纸杯粗的黑蛇从二楼床上爬过,等我反应过来叫他,他早就跑得没影儿了,那以后我们家再也不打开屋后的窗户。”在山里生活,也有可爱的小动物意外光临,这为两口子生活增添了乐趣。

巡山护林苦中作乐

花萼山四季变换,管护工作各有重点。春季竹笋、香椿成熟,夏季野生菌冒土,秋季松果落地,赵志海和管护站的同事往往忙得不可开交,每天不间断进山巡查,严防核心保护区内打竹笋、摘椿芽、采野菌、捡松子的行为。

“尤其像清明、五一这样的节假日,我们天天进山劝阻野炊的游客,站长带着我们一起巡山,一个月没休假。”同事刘德孟说道。

累了就坐在山石上歇歇,饿了就吃随身带的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水。夏天巡山热得还流浃背,冬天巡山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般。每天巡山归来,赵志海还会把巡查情况写进巡山日志里,字里行间都记录着对绿色和山林的热爱。

“他对待工作一向很认真,有时候巡山回来已经很晚了,还非要整理完当天的巡山记录才睡觉。”龚登菊说。自从有了小孩要照顾,龚登菊没法陪着丈夫上山,巡山夫妻档成为妻子一个人的“守望”。

临近中午,上午进山的一批人拿着一架无人飞机回来,听说机器在山上出了故障,赵志海赶紧接过,小心检查外观,拿起智能遥控器反复测试比对,不一会儿,螺旋桨发出嗡嗡声,无人飞机重新飞上天。

“无人机主要有多旋翼、固定翼、单旋翼、固定翼混合垂直起降四种类型,这款型号属于……”谈起无人机,赵志海的眼睛闪闪发光,里面装满了梦想与激情。

之前,赵志海不懂无人机放飞,上网自学无人机操作后,还把学到的技能毫无保留传授给各片区管护站的同事。因为热爱,所以钻研。赵志海自己还草拟了一份《实验区居民建筑设施告知单》,设计制作巡护记录表,推荐到全区站点学习使用。

“很多大学生都向往城市,然而他选择在乡镇最艰苦的站所从事管护员工作,他的精神令人感动。”四川花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陈琪说。

“神仙眷侣”的山居生活

“雨停了,走咯。”一场短暂的太阳雨后,沉寂的青山仿佛披上了一层绿釉,更显青翠欲滴。跟随赵志海一家三口,驱车1公里左右,记者来到进入核心保护区的一条山道。沿着时缓时陡的林间小路摸索前行,小道尽头人工凿砌的石梯直通核心保护区。

“2公里,这是我实际测量过的。”刚来管护站那会儿,赵志海每天和妻子从这条石梯上早出晚归,登山的足迹,林下的对话,是两人甜蜜爱情的见证。2019年,赵志海做了父亲,安静的家有了孩子的哭声、笑声,二人世界变成了三人世界。他在自家小楼后开辟了一方小菜园,种上了四季豆、番茄、辣椒、萝卜等时令蔬菜,用他的话来说,这是对生活的“热爱”。

跟随赵志海一家的步伐,记者行走在狭窄的山道上,山间的空气沁润心田,每走一步都能听到鞋子踩着松枝发出的清脆响声。“看看这是什么植物,怎么书本里没看到过?”停在一株植物旁,赵志海饶有兴致拿出手机拍照,通过识图功能,页面跳出植物的科普知识。

“尽管远离城市,工作辛苦,生活不便,我和妻子还是很喜欢现在的生活。我是学生态学的,花萼山这么好的地方,它既是我的教科书也是一片浩瀚的知识海洋,我爱这里,我想尽力去做更多,比如将植物进行分类,把我巡山的思路和方法教给下一代。让他们更好地去保护这座山。”赵志海说。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彦力 蒲建国 杨航 特约记者 马发海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