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柔韧灵慧与雅趣横生的诗歌世界——关于陈安辉的诗歌阅读

发布时间:2022-06-28 11:1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张德明

《拧亮一枚月亮》是陈安辉多年的诗歌结集。从精神、行动、文化追索中不懈回返历史、反复回望自我的成长和过往记忆。在书写人生美好时光的同时,也客观地讲述普通人的真实生存影像。我们看到,诗人柔韧而坚定地透过日常气息表达出来,很好地超越了个人层面的偏狭意义,而走向普遍价值的生命意义。

在陈安辉的诗歌界面里,没有虚饰,视野扩散,诗人坚持用灵性的歌唱回馈大地的恩泽。隽永而清逸,敏锐而质朴。对自然世界的深沉依恋和民间世界的刻骨书写成为她的重要创作主题,也是她宣示的一种生命伦理和诗歌伦理。“今晚,我拧亮一枚月亮,和窗外蟋蟀窃窃私语,有一大把宽宽松松的时光,等一箫一剑走进我的江湖,你轻驾一缕春风,还可以穿着古老的法袍,踏着竹梯走来”(《今晚,我拧亮一枚月亮》)。作品灵动活泼,率性而为,对自然事物洋溢着亲密的感情。语言不事雕琢,生动流畅,含蓄蕴藉,朦胧而深远,月光之美与自然生命的和谐共生,本诗深得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趣,具有童话和语言般的美妙,令人感动。

好多年来,当下的诗歌写作的闹热情景早就盖过了其他所有的文体场面,真是风景这边独好!各种重口味的诗歌写作纷至沓来,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在很多人看来它干脆就是一种时尚,让读者喷饭;正规军、雇佣军、水军各路人马齐齐出动,大家向着名目繁多千奇百怪钞票丰厚但虚张声势泛滥成灾自娱自乐的各种诗歌奖奔袭而去,为自己的荣誉而战!很多奖项因为严重丧失公信度而惨烈地透支了诗歌美誉,一些人那副自己挠痒自己笑、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傲慢与自得令人啼笑皆非。面对在高端“躺平”的诗歌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我们今天的诗歌失去了感人的力量?!面对诗歌的精神积弱我们该怎样重估当代中国诗歌的意义?面对如此沉重而重大的问题,我们去读陈安辉的诗歌,或许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找到一扇寻找答案的门户。在她的作品中,读者既有发现诗情与厚意的喜悦,也有领略大地慈爱和厚重的快乐。作者既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隐藏诗意的地方,也在日常的嘈杂烦乱之中顺利挖掘出了诗情和哲思。在这本诗集中,读者看到了这样的情形。尤其是抒写亲情、友情、人生感悟和土地情怀的诗歌,表现了陈安辉诗歌写作的高度,也代表了她目前最高的诗歌水准。“我伸出手去触摸辽阔的天空,怎么也抓不住一片云彩,这个世界有时又离我很远,我在近的跟前,耕耘贫瘠和荒凉的土地,我把远的梦想放逐,一次次飞越高山之巅”(《这个世界离我很近》)。诗句凝聚了诗人对土地深挚的爱恋,仁慈而苍凉,温暖而悲悯。诗歌质朴自然,来自大地,来自生活,来自真切感受,更来自一位既有深沉情意又有厚实生活体验的诗人,这是一种写作幸运。

阅读陈安辉的诗歌,读者可以很清晰感悟一种从身体到灵魂自然打开释放本心的率直和轻松,这当然并不是说诗人没有遇到生活的疑虑和犹豫,没有沉郁和困惑,而是诗人有效诠释了一种不屈的美学,这是一种现实精神,也是一种人格智慧和文化策略,诗人对生活中随时可能遭遇的复杂困顿总持有一种感激的心绪,使诗歌呈现了一种坚韧而柔软的精神气质。“每次上龙泉山,在你黑色大理石墓碑上,我都放一朵黄玫瑰一朵白玫瑰,总是强忍住眼泪,她们正是大地需要极力掩饰的部分,大地刻意隐藏的,我深埋于心,绝不言说”(《凋零的玫瑰花》)。作品轻描淡写吐露的人生苦难,不仅是一种充满烟火味的深情回望,所呈现的普遍意义的生活旧迹,更是一种带有悠久价值的大爱幽愫与仁义道德,晓畅自然的言语状态显示了一段悲天悯人的深刻魅力。诗歌是美丽无边的,陈安辉也希望写那些美得令人发颤的文字,去献给天底下所有需要美妙的人们。但是,一个声音在连续多年地提示她:如果一个诗人看不到现代社会的丰富与复杂,那么,他是故意在装。

一个真正有大义大德的人文作者,面对伟大而艰难、多彩而复杂的生活真相,他要做的不是高傲而虚无的妄谈什么诗和远方,这是那些不懂生活与文学的虚假文人的陈词滥调。现实需要的是关注当下的务实的诗人。“这个冬夜我被风雪赶进羊群,成了丢失家园的女人,我挤在羔羊中间,被贬为异类,我已经忘记了作为人类的痛苦,他们要夺走我的爱人,让他抛下他所眷恋的故土,我曾以一只鸟的勇气在天空拦截”(《丢失家园的人》)。陈安辉以令人敬佩的绵绵柔情忠诚记录现代生活的无常表情,用荡涤了伪善的浪漫与理性还原一个并不完美的真实世界。阅读常识告诉读者,动荡和危机感可以增加阅读的刺激性和吸引力,陈安辉的作品很理想地实现了诗歌难以概述和综合的美妙的可能性。

对于扑面而来的神性自然,几乎所有古今中外的诗人都表现出了一致的兴趣。陈安辉也不例外。在她笔下,整个自然生态都熠熠生辉,诗歌成了自然颂歌情感的集散地,这是对万物生灵的一种人类领悟,丰厚绵长,安静素朴。陈安辉用自己的方式看见并展示一个世界,将目光投向久远而麻木的过去,也投向生动遥远的未来。“你也终于从江南水乡的烟雨中浮现,从此我们端坐在两个不同的水域打坐。默诵,像两枚异乡的莲子张开阔大的荷叶,隔空相望今生共渡”(《你从江南水乡的烟雨中浮现》)。诗人借助读者都非常熟悉的主题背景,为诗歌营造了一个无边的意义空间,使作品介入意义生成成为可能。诗人专注于类似的“人工复合型”自然形态,去固定那些唤起读者内心涟漪的异乎寻常的美丽。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