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走动的时光

发布时间:2023-03-02 13:4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李柯漂


车子开进院坝里,见母亲背对着我的车子,弯着腰捡刚从地里挖回来的红苕。母亲上了年纪,耳朵背了好些年。车子离母亲身后仅两三米远的地方,马达声才惊着她。母亲猛一回头,先是一脸惊讶,然后立马直起腰来望着我笑。

你们咋回来了呢?

其实这一趟回老家,并没有特别要紧的事,事先也没有跟父母亲打招呼,只是单纯的回家看看两位老人。

堆放在院坝一角的红苕表面,湿湿的新鲜泥巴散发着浓浓的泥腥味。母亲用手搓去多余的泥巴,一个个放进竹筐里。前两天刚

下了一场雨,地里湿透了,挖回来的红苕带着很多泥巴。母亲说,你爸干活粗糙,红苕带着泥就背回来了,我重新理一理。

妻子赶紧过去帮母亲清理红苕,我问母亲,爸呢?

你爸还在地里。母亲双手沾满泥巴,指了指旁边的小木凳子,示意我们坐下来先休息一会儿。天色已近黄昏,霜降节气后的乡村里轻雾飘浮,在远处低洼地带游动,此时体感温度凉凉的。看到母亲都这把年纪还在辛苦地劳作,四个多小时的自驾也算不得什么。我说,我去地里帮爸挖红苕。母亲说,你换一双鞋子再去吧。

屋后的坡上,先前是村里的一片好地,坡度平缓,沥水向阳,适合种玉米和红苕,一度是村民必争之沃土。而今一眼望去遍地荆棘,荒草丛生。种上农作物的地块与荒芜的地块之间顽强地争夺地盘,渐渐处于劣势。瓜果蔬菜,随季节的变换交替生长,而野草杂树不受四季轮回的制约,疯狂而生。它们肆无忌惮地霸凌强势,得益于地块的主人疏于打理,撒手土地不顾,纷纷去城里享受生活。在我看来,这些野草杂树似乎在欺负像父母这样的留守老人,同时低估了那代人侍弄土地的韧劲儿和耕种能力。其实,父母辈才是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遗憾的是他们渐渐老去,体力有限,才还原了土地生万物的野性,那些被人遗弃的地块成了野草肆意滋生的温床。

我知道父亲在哪块地里挖红苕。这块地从责任田包产到户一直在父母名下。经父母亲打理了几十年的地块,在四面长满灌木杂草的空间里艰难地履行增收创效的职责,他们每年都在这块地里种上玉米红苕。父亲说,这地本来就肥沃,玉米红苕种植方式简单又不择土壤,年纪大了种这些农作物,省力又不费时,收成还好。说起种庄稼的门道儿,父亲就陶醉在丰收的喜悦里不能自拔。我知道他对土地的依赖,就像人们离不开食物的供给,少了一顿都不行。村里适龄耕种土地的人,都放下农具去城市务工,留下来的老人只能种些自己消耗的小菜。这样少量需求的耕种,在房前屋后一小块地就足够了。坡上的肥田沃土离厨房远着呢,谁都不稀罕。在村里,父母亲还算是勤劳肯干的人,他们没有让杂草吞噬分给自己的那份田地。父亲说得很轻松的样子,人老了适当做一些农活,出出汗少生病,权当在锻炼身体。

父母亲身体还算硬朗,这有赖于他们长期坚持适当的体力劳动锻炼成的。如今生活在乡村不缺吃少穿,他们也从不懈怠。晚饭桌上,妻子提出让两位老人跟我们一起进城生活,保证不让他们担心我们的经济收入问题。母亲首先反对进城,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表示不同意。妻子说,我们就想尽早多尽点孝心。我说,城里条件更好些,天晴落雨不湿脚,出门有公交地铁方便得很呢。

父亲也提出反驳的意见。他说现如今,农村也没啥不方便的呀,绿水青山空气好,活动空间也开阔。父亲说出一连串农村的好,直说得我和妻沉默无语。最后的结论就是,不想去,习惯不了城市里的生活。父母亲的态度都很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

吃完晚饭,我站在院坝里望向远处,乡野里几处昏暗灯光点缀着夜的寂静。那灯光如豆显得过于孤单,好在茫茫夜空中繁星闪闪,像一双双深邃的眼睛里藏着无限内涵。我感叹乡村的夜晚竟然如此美妙,父母亲却早早地休息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城市里的夜生活才刚刚拉开序幕,耀眼的灯光照亮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却覆盖了星辰自然而美丽的光芒。

天刚微亮,屋后竹林的鸟儿在叽叽喳喳地叫唤,呼朋引伴传递着消息,它们的问候声吵醒了我。一看手机才五点刚过,感觉自己一夜都没有睡好,回到老家突然就没了睡意,同时听到厨房传来锅碗瓢盆的响动声,知道是父母亲已经起床在准备早饭了。

爸妈干嘛这么早就起床了呢?妻子睡眼惺忪,打着哈欠问我。她无法理解,我也是。也许,这就是我们的不习惯吧。父母亲不愿意去城里生活,演变而成的不习惯,是他们在生活习惯的地方说出来的。我们在城市里生活习惯了,偶尔回乡村就睡不踏实,同样是不习惯的感受。对于父母亲来说,他们在乡村生活了大半辈子,喜欢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安逸宁静,这才是他们生活的乐土。

陪父母亲在乡下生活了几天,我和妻又回城了。父母的坚持,我们没能撼动,心里想到的是,他们生活在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他们健康长寿,快乐无忧,在哪里生活都一样。所谓心安即是归处,说的就是像父母亲这样“固执”的老人。固执是因为他们不愿给儿女添任何麻烦。我在面临选择题的时候当然有些迷茫,我知道对父母亲的孝敬不能因为难以选择而打折扣,城里的事业当然要继续,对生活在故土的老人更不能因此而怠慢。

我感知日月穿梭催人老的紧迫,时光好快,就让它在我和父母亲之间走动起来。孝敬老人,不仅仅是给予他们足够的财物,常回家看看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