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万源市:坚持生态优先 着力绿色发展

发布时间:2022-01-17 10:4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近年来,万源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文旅兴市、创新活市”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富硒食品、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加快推动生态价值向经济价值高质转化,着力打造大秦巴地区低碳产业绿城。


坚持文旅融合

打造绿色生态旅游


立足生态,打造特色景观。实施龙潭河景区改造提升(一期)工程,按照“原乡原山原水”理念,建成亲水娱乐区、生态体验区、康体活动区、养身祈福区,形成“一河两岸四区”格局。稳步推进八台山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规划建设八台山菜湾河水库,配套建设一批围水景观、水上休闲娱乐项目。实施“景区+”工程,升级打造红色文化研学基地、荔枝古道等民俗文化体验基地;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融入体验采摘乐趣、品尝时令果蔬等休闲元素,打造牛卯坪、瓦子坪等乡村旅游景点,创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14个。2021年,成功举办四川省第十二届(夏季)乡村文化旅游节、达州市第二届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并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

玉带乡云海

深挖底蕴,丰富旅游体验。打造以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李家俊烈士故居、熊国炳故居为核心的红色旅游路线,定期举办红色文化月、党史大讲堂等特色活动,融入“重走红军路”“重温入党誓词”等特色体验,开展参观革命遗址、学唱红色歌谣等系列活动。坚持“严保护”与“活利用”相结合,有序开放县级历史建筑4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2个、省级传统古村落4个,融入特色建筑、人文历史、非遗体验等元素,举办丰富多彩的文旅体验活动。深挖“车车灯”“钱棍”“巴山背二哥”等民俗文化资源,将民间传统文化编入民间故事、山歌技艺、歌舞戏曲中,精心编排山体光影实景演艺秀《秘境龙潭》等特色节目,推动旅游更具韵味和内涵。

龙潭河风景区

提质增效,优化服务配套。深化“智慧旅游”建设,有序推进重点旅游景区无线WIFI全覆盖,用好用活“万源全域智慧旅游DT云平台”等,强化大数据分析,增强旅游信息服务能力。依托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旅游APP等载体,滚动发布景区信息。创新运用5G技术,探索景区实时VR直播方式,打破时间和物理距离限制,让“线上”旅游者获得沉浸式用户体验。启动景区基础设施升级改造、交通扩容工程,配套完善住宿餐饮、购物娱乐等服务设施,建成游客中心5个、咨询服务站15个、A级特色旅游商品购物点2家,形成“快进畅出、快旅慢游”的旅游服务体系。


突出地域特色

做优绿色富硒食品


政策扶持,扩大种植规模。依托天然富硒资源优势,制发《富硒产业发展奖补办法》,每年安排专项财政资金,对从事富硒产业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在产品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协同发展的模式,引进四川国储农业等龙头企业,培育富硒产业规上企业16家,发展专业合作社78家。“十三五”期间,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建成茶叶、蓝莓、石榴等产业基地3万余亩。

寨子河水库

精深加工,开发特色商品。鼓励花萼绿色食品、国储农业等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广运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推出珍珠花菜酱、富硒红茶、萼贝粉等特色深加工产品;加强特色商品研发、创意策划,依托富硒茶叶、旧院黑鸡(蛋)、蜂桶蜂蜜、大巴山老腊肉等特色农副产品,开发富硒宴、本土菜、伴手礼等商品,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组织本土特色农产品企业抱团参加杭州、成都等地展销会,推介旅游商品,并在成都、重庆、浙江舟山等20余个大、中城市设立营销网点,推进特色农产品销售。2021年以来,特色农产品销售额达30亿元。

科技支撑,提升产品质效。建成四川省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供富硒检验检测、质量管理、技术支持等“一站式”服务;与四川大学、四川文理学院等院校联合开展“土壤性质对万源茶叶中硒含量的影响研究”等科研项目,加强硒元素迁移规律和转化机制研究,有效提升富硒产品开发利用率;成立万源市富硒产业协会,做大做强“真硒万源”区域公共品牌,构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自主品牌+产业(产品)品牌”体系,创建“三品一标”农产品25个。


深化政企合作

发展绿色青石产业


摸清家底,推动有序开发。委托四川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地质队对境内青石资源进行调查,探明储量1000万立方米以上,远景资源量达2.5亿立方米。创新青石产业发展模式,通过公开拍卖、公开竞价,万源市属国有企业或平台公司合法取得青石矿权,通过“指挥部+管委会+国有公司”的运行模式,由市属国有企业用青石矿权与投资方合作,实现青石矿权有价有偿置换。

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

招大引强,搭建合作平台。成立“中国西部石材城”青石产业孵化平台,确定投资标准,提高石材企业入驻门槛。构建“龙头+”企业组团式开发模式,引进龙头企业围绕青石产业上下游招引对应配套企业,实现产业一体化联动、产品线路一体化布局。创新实行“政府配置资源、企业自建园区”建设模式,由开发企业按规划出资建设园区道路等基础设施,促进企业由“客”变“主”,缩短园区建设周期。截至目前,园区平整场地1000余亩,修建入园道路15.9公里,7户企业已入驻园区。

延链补链,提升青石产业附加值。建设青石全自动数控机械加工生产线14条,采取“机械+人工”精细雕刻模式,推动石雕工艺品、建筑石雕构件等产品规模化生产,推动青石原料附加值增长。推广“废渣废浆——碳酸钙粉”全价利用模式,引进综合利用工艺,荒废料利用率达80%,实现青石产品全链衔接。增强青石产业产品“粘性”,促进青石建材产品向青石文化创意、青石文化产品、青石文博体验等旅游产业扩展,推动青石资源由粗放式开采、毛料外销向精深加工、高附加值转换,提升产品价值。


聚焦环保降碳

推进绿色能源发展


助推煤炭行业低碳转型。严格执行煤矿安全环保质量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关闭3处对生态破坏严重或产能低于30万吨煤/年的煤矿企业。鼓励具备条件的矿井联合改造或独立改造提升产能,推动煤炭行业健康发展。强化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实现降本增效和环境保护“双赢”。

白沙镇新农村

加快发展多类型清洁能源。大力开展天然气资源勘探,探明罗文铁山坡天然气储量,引进中石油启动天然气开发项目,项目建成后年产天然气13.2亿立方米。加快推进风能开发利用,签约风能发电开发项目,预计总投资15亿元,设计总装机量22万千瓦。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地热资源,规划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和热矿泉项目,并纳入2022年重点招商计划。

八台山雪景

强力推动能源行业健康发展。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科学编制煤矿水土保持方案,规范生态环境保护标准,明确政府与企业的生态环保责任边界,坚决做好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作,有效遏制和治理矿区生态退化、环境污染、地面塌陷等突出问题。加大矿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利用力度,推动“三废”实现减量化、分类安全储存和适度综合利用,保护地表生态环境。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航 通讯员 刘津津 吴树人 图/骆协锋 张礼江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