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达川区立足“中医药+”产业模式 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06 10:0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川区地处四川东北部,系秦巴重镇、革命老区,素称“川东绣壤、秦巴明珠”,是四川省第二批中药材现代产业基地县(区)和省委、省政府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中“川药”32个中药材产业发展重点县,享有“川东药库”“秦巴药乡”的美誉。

环境适宜

中药材品种丰富

达川区地处北纬31о左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境内四季分明,生态环境优良、立体气候条件适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具有道地中药材和仿野生栽培药材生长的环境条件,中草药品种繁多、蕴藏量丰富。

2954423_liay_1709654400000_l.jpg
鸟瞰乌梅山。

近年来,达川区立足生态环境条件和中药材资源优势,按照“中医药+健康+文化旅游”产业模式和“适地、适时、适生、适种”发展思路,强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部门服务、合理布局、规模适度、提质增效”工作举措,力抓技术、业态、市场、利益融合发展,着力建基地、抓龙头、创品牌、兴产业,集中打造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的示范基地,逐步构建“一核引领、两翼带动、全域发展”布局,在百节、景市、平滩、罐子等重点乡镇发展乌梅、金银花、姜黄、黄精、药菊、银杏、百部等中药材16.3万亩,总产6.5万吨,实现综合产值5.8亿元。

据调查分析,达川境内有中药材品种189个,其中乌梅、金银花、黄精、青蒿、百部、淫羊藿等资源量较大,特别是乌梅原生资源优势突出、基源纯正、栽培历史悠久,其有效成分枸橼酸含量达29.4%,高出《中国药典》标准一倍多,居全国第一,是GAP标准制标品种,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和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证书,入选四川省十大地理标志道地药材。

2954435_liay_1709654400000_l.jpg
菊花丰收。

达州市乌梅山省级现代农业(中药材)园区位于达川区百节乌梅山,园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主导产业乌梅种植面积1.22万亩,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乌梅原生资源林(有百年以上树龄乌梅树达1500余株,600年以上树龄乌梅树2株),是四川省三星级现代中药材农业园区、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

达川乌梅产品丰富多样、广受青睐。与西南科技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5家院校深度合作,已开发乌梅干、乌梅丸、乌(青)梅酒、乌梅酱、青梅爽、乌梅露等20余个产品系列,注册的“川来蜀往”“冯山林”“巴山妹子”等7个品牌产品已进入千家万户,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远销成都、重庆、云南、广东、上海等10余个省市。达川乌梅多次亮相北京农博会、上海世博会、成都西博会、渝洽会以及央视《乡村大世界》节目,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品牌效应日渐增强。

传承创新

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

一直以来,达川区坚持以服务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中医药文化为引领,充分发挥传统医学在防病治病、预防保健中的作用,全面提升中医药服务水平,加快推动全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2954413_xiexg_1709637860209.jpg
乌梅花开。

2020年以来,累计整合近6亿元财政资金投入卫健领域,其中,中医药事业经费占比分别达15.51%、15.84%、15.94%、16.52%,保持逐年上升趋势。同时,设立100万元的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足额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

2954433_liay_1709654400000_l.jpg
金丝皇菊种植基地。(孙伟 摄)

为建强人才队伍,出台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10条措施”,引进中医学科带头人5人,获评省市级名中医8人,全区基层医疗机构均可开展6类10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依托“医联体”建设,选派100余人赴成都中医药大学、省骨科医院等院校开展交流学习,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2954415_xiexg_1709637915155.jpg
乌梅现代农业园区。

深入开展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下派中医业务骨干145人次,通过专家坐诊、临床带教等方式,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全方位技术指导,实现每个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有1名中医类别医师驻点帮扶,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中医诊疗服务。

2954411_xiexg_1709645698590.jpg
乌梅挂满枝头。

强化医教融合,实施“医师+教师”结对活动,将中医药知识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推动中医药文化知识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实现中医药知识普及与基础教育课程有机衔接。同时,组建由10名中医药专家组成的科普团队,广泛宣传中医药文化知识,大力推广五禽戏、八段锦等健身功法,开展专题讲座50余场(次),在全区营造了“人人关注、人人重视”中医药事业的良好氛围。图/达川区卫健局提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