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心中的桃花源

发布时间:2023-04-06 20:1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张春燕

从少年时读《桃花源记》起,对那个神秘美好的天地充满无穷想象和向往,到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穿越了命运的风雨云烟,再说起桃花源,禁不住会暗问:它究竟在何方?经年累月,它变了没有?


那日在重庆酉阳,游历了与想象和向往中的乐园有重叠、有差别,但同样美好的桃花源。


从进入景区开始,我就不停地在脑子里调取《桃花源记》里的句子,将陶渊明笔下的每一处风景,与眼前的实景相对应,看看是不是相符。


一条小溪,水流平缓,曲曲弯弯,与山间洞穴相连,溪水就是从山洞里流出来的。进山口的道路狭窄,但感觉比“初极狭,才通人”略宽那么一点点。道路右边的石像酷似狮子,头大鼻阔,眼细毛深,神情专注,威风凛凛,守护着桃花源。这景致在陶渊明文中并不曾见。或许陶老先生写那篇文章时,只是听闻,并没有到过、更没有亲眼见过理想中的桃花源。


再往前走,就进入大酉洞里。这洞贯穿了整个山体,洞中宽敞平坦,风景奇异,在进口和出口的两条路中间,是潺潺流淌的小溪,溪水清清亮亮,远处的山和云、近处的树和人,都在这里“梳妆”。洞内有形态各异、凝结了太多远古故事的钟乳石,有依山而上通往石室藏书神秘景区的旋梯。据传,秦朝时,一群咸阳儒生为避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大劫难,背负诗书,携妻带子,辗转来此,在大酉洞石室中留下了上千卷书。这与陶渊明“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的记述很是契合。


越往前行,水面渐宽。远处的景与清溪里的景,犹如一把硕大半圆形画扇的两面,转过去转过来,同样都是嵯峨青绿的风光,让人流连。


出了大酉洞,就进入主景区世外桃源了。山环水绕中多层次的立体风景,也是多形态的桃园世俗生活画卷,渐次入眼。左边是良田、水车,右边是美池、廊亭。乘兴前行,道路两旁大片的桃林,向行人展示它们的苍劲与热情。因为去得早,花还没开,无法看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盛景,但枝头的花苞已探出青涩的脸,有的已露出粉色、红色的浅浅微笑,只等那春风一阵吹、春雨一番染,花儿就会绽放它们绚烂的笑颜。想想陶渊明笔下的那位渔人,想想半个月后来此欣赏桃源美景、感受热烈花事的游客,当他们看到这灼灼桃花时,眼里的惊奇与欢欣,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穿过桃林,就进入2200多年前秦朝生活体验天地,这里有避秦庄、躬耕园、桃汁坊、秦趣苑等系列景点。游客们饶有兴致地在这里推磨、辗米,背着足有1.5米高的硕大竹背篓拍照,还有人穿上秦代袍服罗裙,在景区里游来逛去,品尝美食、音乐,在溪边戏水游玩,再看看悬挂在墙上的那些形状、材质和功用不一的古代农具,然后转到陶公学堂,恭恭敬敬当一回学生,穿越回东晋,看陶渊明饮酒赋诗,看他挥笔书写《桃花源记》,看他眼里闪烁着的梦幻光彩。


景区内,处处可见劳作的新桃源村民。他们在桃树下除草、浇水、整枝;他们种地、养鸡、摘菜、烹饪;他们在园区内销售当地土特产和特色美食。他们在家门口上班,既照顾了老人孩子,又有较稳定的收入。他们热情爽朗、笑意盈盈,边劳动边哼着小曲……桃花源不是仅存在于想象中的乌托邦,而是他们真正的幸福家园。


在桃花源边走边看,发现自己看到的风景与陶渊明笔下的景致,确实不完全一样。最不同的是,在互联互通的时代,桃花源里的人们再不会是“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他们即使足不出户,也能知晓天下事;即使相隔天涯,也能运用通讯工具即时听见对方的声音,看见对方的容颜;不需要任何交通工具,就能通过电商平台,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让桃花源为更多人所熟悉,迎来更多关注的目光和前来的脚步。


如果坐着时空列车穿越回1600年前的东晋,在东篱下素朴的菊花旁或者南山下稀疏的豆苗边,找到饮着酒陶然自乐的陶渊明,询问他桃花源到底在哪儿,或者他写《桃花源记》的时候,心里到底想到的是哪个地方。说不定他也无法说出具体的地方来,那分明就是他心中的一个理想之境嘛。


而在开心劳作的村民脸上,在他们的欢声笑语中,在景区及其周边越来越美丽丰饶的环境里,我看到了一个真实且更加丰富立体,既有古风古韵又有现代气息的桃花源。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