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大竹:再造同心村产业致富路

发布时间:2022-04-11 10:3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近年来,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采用新发展模式,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可喜的变化,惠民新政策、富民新产业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同心村的转变,离不开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叶万青的坚持和奉献。叶万青是重庆市垫江县人,2018年初,怀着对农业的热爱,他主动向所在单位达州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申请,前往渠县白蜡村助力脱贫攻坚。几年来踏实工作,他荣获了渠县“脱贫攻坚奉献奖”,并先后两次被渠县县委组织部评为“优秀驻村干部”。

由于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2021年7月,他被组织安排到了大竹县高明镇同心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当地村民开展乡村振兴。

入户走访寻思路

“之前我在白蜡村协助扶贫,干了好几年,不少农村工作经验就是在那时候积累起来的。”叶万青说,根据他多年帮扶经验,想要做好产业发展,首先要熟悉当地情况。所以一到同心村,他就着手开展入户调查。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却打断了他的计划。

“一场暴雨突至,所有工作都主要围绕防汛开展。”回忆起刚来时的那一段工作,叶万青说,那段时间,他白天要到村里各处观察水位,夜里要时刻注意接收各项防汛指令,所以根本没有时间开展入户调查。

防汛结束后,他立即开始了入户调查,迅速熟悉了村里情况。

叶万青正在查看苎麻长势

“村里有位老人记不住我的名字,只记得我的名字中又有叶又有青,就干脆给我取了个别称叫‘树书记’,没想到这称呼还传开了。”叶万青说,村民们都认识他之后,调查走访的效率也提高不少。仅1个月的时间,叶万青就走遍了同心村,清楚掌握了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心中有数,下一步工作自然也就有了思路。

产业转型获支持

通过入户走访,叶万青了解到,同心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公共资金相对缺乏,村民集体观念逐渐淡化。近几年,村里的种植大户带头发展水稻制种,虽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水稻制种对气候条件、管理技木要求较高,部分村民不愿再继续发展制种产业了。因此,为该村找到下一步的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成为叶万青的首要任务。

在邀请专家对当地土质情况进行检测后,结合专家意见,叶万青组织村干部开会讨论,决定同心村下一步发展苎麻种植产业。

叶万青说,产业选定好,下一步就是做好产业的发展推广。“群众不会听你讲‘大道理’,他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谁能让生活变得更好,就跟着谁走。”叶万青说。

为此,叶万青和村干部又开展入户走访工作,向村民宣传发展苎麻种植产业的各种好处,并现场为村民答疑解惑,同时将村民们的意见和困难登记梳理,逐一设法解决。

“大家反映得最多的还是风险问题,我们就要想办法最大限度地打消大家的顾虑。”带着这样的想法,叶万青在帮扶单位的支持下,联系苎麻收购公司与村民签订保底收购合作协议。此外,叶万清还专门带领村民代表到农业产业发达地区参观学习先进的经营模式,并通过院坝会向村民介绍相关情况。经过他的不懈努力,同心村发展苎麻种植产业最终获得了村民的支持。

文旅融合助振兴

“发展产业为的是促民增收。”带着这样的想法,叶万青参考外地先进经验,为同心村设计了最适合的发展方式。“苎麻种植本身不需要太多精力进行管理,但前期育种工作还是颇费工夫,劳动力分散就意味着效率的降低。”考虑到苎麻种植的实际情况,叶万青决定采用“土地流转+分红+自种”的发展模式,由村集体成立收割队,并雇佣当地村民完成全村的苎麻育苗和成麻收割工作;自种农户只需负责苎麻成长期的摘种、除草和粗加工,幼苗、机器等由村集体免费提供给自种农户使用,自种农户粗加工后的产品由村集体统一收购,售卖所得除去成本后,由村集体按合同约定的比例分发给农户,集体收入部分用于全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同心村现有水稻制种田、苎麻田各千余亩,集体合作社发展现已初具规模。”谈及同心村未来的展望,叶万青说,村党支部、村委会还计划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

同时,同心村还将加大水、电、气、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在农旅融合产业培育上做文章,依托高明镇水稻制种和苎麻全产业链建设,借力明月山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探索“稻田+”模式,建设田园综合体,将同心村打造成旅游休闲胜地,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夯实乡村振兴基础。□图/文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兰楯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