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做好医疗保障 守护人民健康

——通川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综述

发布时间:2023-11-21 10:0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从赤脚医生到专业医疗团队、从乡村诊所到社区医院、从“以治病为目的”到“以健康为目的”……近年来,通川区紧紧围绕“健康通川”主线,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深化医改为统揽,突出区域内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持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持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通川区人民医院新院区。

服务提质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逐步提升

11月16日,记者走进通川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看到,新投用的住院大楼大气美观,简约而不失豪华,环境干净整洁,设施一应俱全,工作人员服务热情周到,现场不时有患者前来就医。

据了解,通川区人民医院始建于1976年,是一所集医疗、急救、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服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对口支援为一体的二级甲等县级综合医院。医院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其中新院区占地面积13余亩,总投入约5亿元,设置临床、医技科室30余个,开放床位1000余张。

截至目前,通川区人民医院新院区已有中医科、康复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10余个科室相继搬迁至新院区,旧院区将作为门诊和急诊大楼使用。

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智能化一站式自助健康体检工作站。

“通川区人民医院全院职工秉承博学创新团结奋进的院训,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不忘初心牢记医务人员的使命担当,加快建成通川辖区医疗服务中心,为通川医疗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通川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尹安华表示。

通川区人民医院的变化,只是通川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增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通川区坚持区域一体化发展,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不断突出区级医疗机构龙头引领作用,着力夯实乡村医疗服务基础,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通过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基层医疗机构实现基本标准达标100%,朝阳卫生服务中心、碑庙中心卫生院达到推荐标准并创建社区医院。投入400余万元升级打造碑庙中心卫生院,以软硬件“双提升”助推区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提质见效。对口向基层医疗机构选派66名高中级卫生专技人员“传帮带”,面向22128名乡村振兴重点关注人员提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达100%,落实乡村医生退出养老保障,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情况得到国务院办公厅调研肯定。

人才也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关键之一。通川区切实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强卫战略,引进副高及以上职称人才32名,硕士研究生4名。同时,持续加强与成渝知名三甲医院深度合作,持续深入区人民医院与四川省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挂牌成立重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规范化诊疗基地、“博士专家工作站”。深入实施达州籍医疗卫生人才“回引”工程,制定出台《通川籍在外优秀医疗卫生人才“我为通川做件事”工作方案》,与3名达州籍在外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对接开展合作项目4项。

改革惠民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有效增强

近年来,通川区积极探索开展全专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夯实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东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两病”临床特色科室,加强科室人才、技术、设备等建设,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走进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能化一站式自助健康体检工作站,记者看到工作站中配备了各种检查先进仪器设备,市民只需带上身份证便可进行血压、血糖检测等健康体检及中医体质辨识、健康评估等项目。中心为筛查干预“两病”及其他慢性病把好第一道“关口”。

“张阿姨,你这个血压有点高,平时饮食要低盐低糖,保持情绪稳定,随时都要监测哦。”在一站式自助健康体检工作站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室,家庭签约医生王勤跟患者说道。

朝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指导居民看病检测。

让基本医疗服务延伸到基层末梢,惠及更多群众,通川区精准施策,组建全专结合的家庭医生团队针对“两病”患者实行“一对一”跟踪随访服务。并通过创新运行机制,以“健康通川”建设为引领,切实整合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资源,发挥区级医院的纽带作用和区域龙头作用,不断深化医共体建设改革工作,通过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着力构建更加快捷、高效、智能的医疗服务体系,让群众共享医共体建设“红利”。

同时,强化“重点人群”服务保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支持罗江中心卫生院与养老机构合作,有效提高老年群体健康服务覆盖面,将翠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为“达州市老年心理关爱点”,为辖区1802名老年人提供“老年心理关爱项目”,探索医养融合服务模式。持续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敲门行动,为2845名65岁以上失能老年人提供“三个一”免费健康服务(即开展1次上门健康管理,提供1套上门健康服务,开通1条健康咨询热线)。深入开展适龄妇女免费“两癌”筛查行动,宫颈癌、乳腺癌分别筛查1711人和1695人。免费为全区城乡居民提供12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电子健康档案84.89万份。

精准施策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让中医药文化非遗项目‘活起来’,才能真正发挥好中医药维护健康之效。”近年来,中医药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当前,正值通川区积极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如何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中医药诊治服务,成为通川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点之一。

2023年度通川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第一期)。

9月9日,由通川区卫生健康局主办、通川区中医院承办的“2023年度通川区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第一期)”在通川区中医院莲湖院区顺利开班。

据悉,此次培训班为期三天,重在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员们将在这三天里学习到掀针、电针、艾灸、穴位贴敷、面瘫康复治疗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希望所有学员通过培训,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广大基层群众提供更加‘简、便、效、廉’的中医药服务,共同助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的创建。”通川区卫生健康局中医股股长陈帅说。

近年来,通川区以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为引领,全面落实上级关于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着力完善两个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健康服务,有力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并健全以区中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中医药服务体系。辖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中医馆建设全覆盖,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探索建设“中医阁”。截至目前该区已规划建设28个“中医阁”。

宽敞明亮的病房。

在康复体系建设中,继续支持通川区中医院建设区域中医康复次中心,加强中医康复科建设,推广运用中医特色突出的中西医联合诊疗方案,将具有中医康复特色的诊所纳入医联体建设,促进中医药康复服务发展。持续实施名医、名科、名院“三名”工程建设,成功建设龙砂医学流派传承工作室通川区中医院推广工作站、罗中勇传承工作室。开展通川区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量达50%,中医药人员占比达21%。

全民健康托起全面小康。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通川区将牢牢把握“健康通川”建设主线,着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效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提质,不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谭楚甲 图/由受访单位提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