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文化标识“亮起来”群众精神“富起来”

——宣汉县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3-11-07 11:5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11月6日,当记者来到四川省乡村文化振兴“百千万”工程样板乡——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的文化综合体门口时,一股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土家余门拳传习所、土家文化陈列室、乡史馆等形式多样的文化功能室展陈丰富,历史文化的底蕴吸引了不少游客。

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

近年来,宣汉县坚定不移实施“文旅靓县”战略,大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形成村镇地域文化标识,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加快建设全国“千亿县”、争当县域发展“排头兵”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A 夯实文化阵地

让文化标识“亮起来”

宣汉县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搭建了志愿服务新渠道,构建了文化新阵地,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标识。目前,宣汉县37个乡镇(街道)200余个村(社区)、单位形成独有的村镇地域文化标识。

近年来,宣汉县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区“十五分钟”、农村“十公里”文化圈,综合利用闲置资产建成南坝镇、胡家镇、渡口土家族乡文化综合体3个,将46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342个农家书屋与37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23个文化室的功能与阵地进行整合,筑牢基层文化阵地。同时,实施云服务攻坚行动,采取“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开通“宣汉图书馆”“宣汉文艺”等公众号、视频号和小程序,建成“宣汉文化云”服务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学艺术、享阅读、逛展览。

B 开展文化活动

让群众精神“富起来”

华丽优雅的华尔兹、柔情优美的伦巴舞、欢快跳跃的牛仔舞……在2023“百强宣汉”第一届体育舞蹈邀请赛暨宣汉县首届舞蹈大赛上,24支参赛代表队、超千名青少年同台竞技、活力共舞,为132万宣汉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舞林盛宴”。

近年来,宣汉县通过广覆盖、多层次、高频次的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开展“进万家·送文化”活动,利用“宣汉融媒”APP,精准制定派送清单,年均配送文化惠民演出1000余场次;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活动,推行文化特派员联系指导制度,建立县级文化单位与乡村文化站结对帮扶机制,打造乡村“四点半课堂”,提供阅读、手工、绘画等服务,涌现一大批优秀的土家歌手。自编的土家歌舞《幸福生活“抿抿甜”》成功亮相央视春晚;开展“展风采·享文化”活动,搭建“想秀你就来”乡村大舞台,表演耍车车灯、舞狮子等民俗文化节目20余种,让群众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尽情享受文化带来的快乐。

C 创新文化载体

让文化资源“活起来”

“我们采用4K高清投影、多屏联动感应等可感、可参与的多媒体交互技术,创新文化载体,全面展示厚重丰富的巴文化,让文化资源‘活起来’。”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的达州巴文化主题展馆里,极具神秘色彩的文物吸引众多科幻爱好者参观。在场的科幻迷们通过全息5D技术中,沉浸式体验了宣汉巴文化,感受上千年的文化历史。

近年来,宣汉县大力实施巴文化溯源、非遗保护传承、乡村文化记忆三项工程,深入挖掘文化资源,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大力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传习基地,定期举办展演活动,编印传承教材,培育非遗项目62个;实施乡村文化记忆工程,对庙安镇龙潭河村、马渡关镇百丈村、烟灯村等传统村落进行保护、修缮和利用,形成乡村博物馆;组建本土文化专家“智囊团”,打造“宣味”与“乡味”兼具的文艺精品,叫响“梦里巴国·山水宣汉”文化品牌。

目前,宣汉县精心打造全国首个巴文化大型沉浸式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共演出312场次,惠及观众累计10余万人次;快板书《大红灯笼高高挂》成功登上第十届中国曲艺最高奖牡丹奖决赛舞台;舞蹈《巴山女人》走出国门,荣获中泰文化艺术节金奖;深入挖掘巴文化内涵,创新开展以“忠勇信义·德驻我家”为主题的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厚植家国情怀、涵养淳朴民风。

D 助推文旅融合

让文旅产业“火起来”

深秋时节,漫步在宣汉县月亮坪乡村振兴示范区,投入五彩缤纷的2万亩天然阔叶原始林接受绿色洗礼,体验蜿蜒盘旋的“520生态绿道”,享受着浓浓的浪漫文化气息,令人十分陶醉。

“8月开园以来,吸引了川渝陕等地游客慕名而来,接待游客18万人次,营业收入2300余万元。”宣汉县文体旅局局长吴熠说,“通过文旅融合发展,宣汉文旅产业火了起来,实现了一方水土养活一方百姓。”

近年来,宣汉县紧盯“建成全国巴文化高地、全国生态旅游度假区”两大目标,积极探索“文化+”模式,创建了乡村文化振兴县级样板村镇92个、市级样板村镇22个、省级样板村镇2个,建成巴山大峡谷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景区6个,打造了巴人刺绣、土家草编、曾氏竹编、峰城根雕等特色文创产品20余种,加快将文旅资源转化为文旅经济,实现了“富脑袋”与“富口袋”、文化资源与社会效益双赢。去年,全县接待游客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30亿元,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11.2亿元。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符艳 特约记者 张平 漆楚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