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沃野阡陌谱新篇

——通川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23-11-07 09:2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走进通川区磐石镇舒适庄园草莓大棚,一垄垄田埂上已经铺好了用水管道,村民们正有序分工,相互配合,将一筐筐草莓苗栽种下去。

“我们在种植之前就对土壤和草莓苗的生长环境进行了消毒杀菌,减少了病虫害发生,通过草莓水稻轮作,这样种植的草莓甜度更高,品质也更好。”四川省苏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苏乾证告诉记者,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草莓经济”年产值超过600万元,吸纳周边村民12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年收益2万元左右。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近年来,通川区全力落实“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行动”,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不断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奋力建设宜居宜业、富裕和美的新农村。

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发芽……成为通川区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释。

打造精品样板

释放乡村活力

推土机、挖掘机来回穿梭,重型卡车整装待命……在磐石镇金龙村乡村振兴示范点“千丘·花溪里”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正全力以赴,加紧建设。

“自8月底项目启动以来,我们严格按照规划设计方案,科学组织人员,合理安排施工,在保证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推进示范点位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标准院落‘叠翠院’,预计整个庭院经济及风貌改造将于今年12月底结束。”磐石镇金龙村“千丘·花溪里”乡村振兴示范点项目现场施工负责人杜军介绍道。

孕育蓬勃生机的通川沃野。 (李平 摄)

今年以来,磐石镇金龙村积极推进“千丘·花溪里”美丽乡村精品示范点位建设,以“留得住乡愁、聚得了人气”为目标,充分依托金龙村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人文底蕴,以及成熟的产业形态,突出因地制宜、依景造势,围绕发展现代休闲农业规划“二环四院四区”,通过打造标准院落、房前屋后规整、新建文化景观、雨污管网整改等,着力打造以生态田园为基底、千丘稻田文化为核心、现代时尚体验为主题的城市田园村落,不断提升乡村整体风貌和宜居品质,增强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我现在天天都要来看施工进度,真的太期待了,环境打造好后肯定会有更多人到这里来休闲游玩。我也准备开个小店,卖点土特产品。”谈起院落打造后的打算,磐石镇金龙村村民高平一脸憧憬地说道。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通川区重点在乡村产业发展上下功夫、作文章,积极引入社会资本,结合镇情、村情,开发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共同富裕。一方面,紧扣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这一目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园区为载体,重点对特色产业基地、种植园区进行优化提升改造,加大了基地水网、路网、田网、渠网、物联网等“五网”建设,增强了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流转盘活土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另一方面,以打造美丽宜居乡村为遵循,加快“1线2片18村100点”乡村振兴示范线路和重点点位建设,聚焦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差、产业发展滞后等短板弱项,以发展庭院经济、风貌提升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良序善治,实现一线一主题、一片一特色、一村一韵味、一点一风景,在切实构建农旅融合新格局上,绘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因时因地制宜

建设多彩乡村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乡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11月1日,记者走进罗江镇北斗村,沿着整洁平坦的水泥路漫步村庄,目之所及皆是美景。错落有致的大小庭院别具风格,村民们或在庭院里收拾,或三五成群聊天,一幅舒适惬意的田园画卷呈现在眼前。

为了让居民生活更舒适,北斗村逐步建立起户分离、村收集、镇运输、区处理的垃圾收运机制,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行户厕改造。如今,村里的每户家庭都使用上了室内抽水马桶,用上了自来水和煤改清洁能源。

从整体村容村貌升级到村民生活品质提升,北斗村的蝶变之路正是全区大力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真实写照。近年来,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上,通川区精准治污,通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为载体,实现了村(社区)公厕全覆盖;开展“厕污共治”试点,19个场镇污水处理厂、65个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和“小微动”厕污共治智能处理系统全面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处理。截至2022年底,全区114个行政村已整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87个,建成无害化农村厕所29560个,2023年度计划整村推进19个、改造农村户厕6977个。

“千丘·花溪里”项目建设完成的叠翠院。 (赵磊 摄)

在农村聚居点路灯设施建设工作中,通川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专项整治工作为契机,坚持建管并重、整合资源,专项整治工作总体推进有序。2021年,通川区先后投入资金700余万元,在135个农村聚居点安装路灯2267盏。2023年,通川区在多方摸底的基础上,将在87个农村聚居点新(扩)建路灯1077盏,基本实现辖区内建制村农村聚居点、重要文体广场、阵地周边路灯全覆盖,亮化美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有力有效提升农村地区生活品质。

厚植乡风文明

铸魂乡村振兴

“我是15组的村民,我们院子后面有一块巨石存在安全隐患,希望尽快安排人排除隐患。”在北山镇丰登村的“川善治”“村民说事”板块已经成了村里一个热门阵地,大到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项目,小到邻里纠纷,村民的“急难愁盼”问题,都可通过这一平台进行倾诉、解决。

“这个平台确实很方便,以前反映事情还要打电话或者跑到村委会去,现在足不出户,只需在手机上操作,村上就会回复并及时处理,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我们感到很满意。”北山镇丰登村村民张毅道说道。

如何让村民成为村级治理的“主人翁”,以打造云端服务中心为宗旨的“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便应运而生。今年以来,通川区将推动“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全域试点工作作为建设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的重要抓手,全域推广运用“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通过平台积分制、村民说事、三务公开等功能的运用,以数字赋能基层治理,让乡村治理数字化、群众生活智慧化、农业产业智能化,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基层治理工作效能。

“‘川善治’里面这个积分太好了,积分不仅可以换东西,年底还可以根据积分来评优。大家都很积极参与,热情度都很高,像我家里的老年人都随时提醒我帮他们把分积起,茶余饭后大家都把手机拿出来看看哪个分高些。”罗江镇庙坪村村民何雪凤对记者说道。

庙坪村将“川善治”平台“积分制”与乡村发展相结合,把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纳入“积分”评定内容,分为6大项,包含47个小项,不断激发村民遵守村规民约,积极参与乡村治理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积分制’的引导激励,村民把‘村里事’当成‘自家事’来办,从原来的‘站着看’变成现在的‘抢着干’,形成了人人参与、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凝聚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建和美乡村的强大合力。”罗江镇庙坪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家强说道。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近年来,通川区坚持把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榜样的力量传递正能量,树立崇德向善的精神坐标。乡风文明抓的是软件,务的是实功。通过各地创新实践,各种务实管用的乡村治理方式由“点上生根”变成“面上开花”。

村民议事堂、红白理事会等村民自治“阵地”层出不穷,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诉求、乡村振兴建设的实事、惠民利民便民的好事逐个商议,基层治理焕发新活力;“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最美乡村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开展,一批诚实守信、孝老爱亲、助人为乐的典型涌现出来,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感染身边人,让乡风、家风不断向好;定期开展“弘扬志愿精神深化文明实践”等志愿服务品牌活动,通川区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着力提升乡风文明新质效……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谭楚甲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