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脱掉“长衫”好干活

发布时间:2023-05-08 21:4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陈鲁民

网上流传一段视频:一名肤白貌美的年轻女子,穿着精致的高跟鞋,一身白色旗袍紧紧绷在身上,手中拿着一把锄头,装模作样地在泥泞的田地里干活,明显就是在摆拍。这引起网友一片讽刺之声,说你就是摆拍也得认真一点,多少要像那么回事,至少要把衣服换了,谁见过穿着旗袍下地干活的?


这使我想起最近网上的一个热点话题——“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穿着长衫,意味着是个文化人,但因读了点书,便做不了也不屑于做其他工作,因而穷困潦倒,连喝酒还得赊账。现实生活中,不少年轻人也有着“脱不下的长衫”,比如学历,是资本也是牢笼,是财富也是包袱。他们读过一些书,有个拿得出手的学历,但却干得很不如意,想要干点其他的,比如赚钱但要下苦力的工作,又放不下身段,拉不下面子。于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很尴尬的境地。


这其实也不是多大的难题,只要决心卸下包袱,转变观念,放低身段,从实际出发,就会发现机会多多,天高地阔,什么增加收入、改变命运都不成问题。关键是要勇于脱掉“孔乙己的长衫”,不要让其捆住了自己的手脚。就说鲁迅笔下的另一个人物阿Q吧,因为没有“孔乙己的长衫”,所以什么活都能干,叫撑船就撑船,叫舂米就舂米,叫割稻就割稻,日子远比孔乙己过得滋润,要不是后来碰上糊涂案子,说不定还真能混个寿终正寝。其实,他也有穿长衫的机会,从城里回来时就带了一大包衣服,长衫、马褂都有,可他嫌穿长衫干活不便,就卖给了乡邻。


孔乙己和阿Q毕竟是小说人物,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脱掉长衫好干活的例子。


1945年,毛泽东主席的儿子毛岸英从苏联留学回来,毛泽东要求他脱掉学生服,再读“劳动大学”,跟延安劳模吴满有学种地。他和农民一样下地干活,同吃同住,足足干了半年多,才算“劳动大学”毕业。因为接了地气,了解了国情,增进了和群众的联系,去掉了洋气和娇气,赢得了口碑。


1956年,钱学森从美国回来,立刻脱掉西装,和大家打成一片,生活朴实低调,谁也看不出他是个闻名中外的大科学家。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火热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作出了巨大贡献。


朱德元帅一向生活质朴,平易近人,每次深入军营、工厂、农村去调查研究,都脱掉元帅服,穿着便装,轻车简从。这一方面是为了工作方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拉近同基层群众的距离。


衣服可以只是本来意义上的衣服,用来御寒保暖,也可以是身份、地位的体现。衣服是为人服务的,如果不合适、不方便,那就干脆脱掉;文凭、学历是为人加持升值的,如果发现影响到就业选择,那就要毫不犹豫地搁在一边,坚决脱掉那华而不实的“孔乙己的长衫”。


如今,博士生干家教、当幼师,硕士生送外卖、送快递,本科生当护工、拧螺丝,都不算啥稀罕事,而且大都干得甘之如饴,如鱼得水,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就是因为他们及时脱掉了“孔乙己的长衫”,没有了精神包袱和心理羁绊。于是,路就宽了,选择余地也就大了。


也有人说这是大材小用,但从实际出发,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大材,需要更多的是脚踏实地的劳动者。而且一个人是不是大材,与多读了几本书并关系不大,因为读书固然可能会读出“黄金屋”与“千钟黍”,也可能读成“百无一用是书生”。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