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幻灯信息

探访邛崃市平乐镇金河社区:探索“景村联建”新模式 撂荒地变致富田

发布时间:2023-05-08 09:5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走进位于邛崃市平乐镇的天府农趣乐园,碧空如洗,入目皆是一片翠绿,从成都城区过来的李女士忍不住拍下照片在朋友圈分享。打扫民宿、准备餐食、打包农特产品……另一边,平乐镇金河社区的居民杨维琼忙个不停。“这两天游客都算少的了,‘五一’假期的时候,那叫一个火爆。”杨维琼一边干活一边对记者说。

谁能想到,如今游客众多的天府农趣乐园一年多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撂荒地。一手抓耕地保护,一手抓旅游观光农业,积极探索“耕地保护+旅游开发”新模式,邛崃市在平乐古镇——天台山文旅精华片区建设过程中,如何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让撂荒地变成增收的“致富田”?一连几日,记者在这里进行了蹲点探访。

企业经营不善

500亩土地被迫撂荒

坐着小火车,穿越大片碧绿的油菜田,微风拂面,仿佛能闻到菜油的香味。“三月油菜花开的时候我们这里才热闹呢!踏青赏花、花田吃火锅、花田音乐会……十分受市民游客欢迎。”在小火车上,平乐镇金河社区党委书记、社区委员会主任徐代江满脸骄傲地对记者说。

然而一年之前,这个时下热门的赏花打卡地——邛崃市平乐镇金河社区天府农趣乐园还是一片荒芜。

金河社区地处文旅精华片区,毗邻骑龙山茶马古道和川西竹海景区,白沫江穿村而过,有瓷胎竹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天府农趣乐园核心区位于金河社区7组,据徐代江介绍,2021年因承包企业经营不善等问题,500亩土地被迫撂荒。

为解决域内450户村民的迫切需求,徐代江结合自己外出学习考察的经历,考虑到土地紧邻川西竹海景区,提议可以将其打造成田园综合体,村民按季节种植油菜,打造观光路线,发展乡村旅游。

构想一经提出,便迅速得到了社区两委干部、党员代表和大部分群众的支持。但仍有少部分群众表示不理解,并不赞同种植油菜、水稻等粮食作物。

“不赞同的群众认为,粮食作物投入高、收益慢且不稳定,不如种些观赏花草或者果树苗木,收益快且比粮食作物高。”徐代江说,群众的担忧社区也理解,但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防止耕地非粮化是底线。“我们努力解决好群众‘种粮不挣钱’的问题,只要群众能够增加收入,看到未来长远的发展,相信他们一定会支持。”徐代江信心满满。

开展“景村联建”

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

发展方向“敲定”后,金河社区党委迅速行动,赴周边文旅公司寻求合作,聘请设计师规划项目方案,仅用半个月时间,便引进成都文旅邛州公司,达成“景村联建”合作协议。

支部引领,党员带头。合作协议签订后,31名涉及此次土地整理的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带头落实、带头宣讲,仅用3天时间,便成功动员区域内450户村民完成土地入股签约,连片发展800余亩的油菜花海与广大游客如期见面,以川西农耕文化为特色的复合型田园风光综合体——天府农趣乐园正式亮相。

传统民俗体验区、竹文化体验区、农副产品体验区、文创产品展示区、野奢露营基地……继续向天府农趣乐园深处走去,丰富的消费场景呈现在眼前。

“今年,我们新增了刚刚乘坐的田园观光小火车、花田火锅、田园音乐会等新业态,来这里的游客更多了,我们当地群众的收入来源也更多了。”徐代江笑眯眯地说。

一大早,在社区居民杨维琼的民宿前,记者看到,有不少游客前来办理住宿,另一旁的农家乐,也正热热闹闹地准备着餐食。

徐代江告诉记者,杨维琼家就是通过天府农趣乐园受益的典型之一。“杨维琼家有10多亩土地,按照种植油菜可收入每亩每年1200元左右,油菜收割后下半年玉米套种大豆,可收入每亩每年1600元左右,在土地这边每年就有两三万元的收入,加上民宿、农家乐的收入,一年下来一家人吃穿不愁。”

记者了解到,金河社区依托川西竹海、平乐古镇两个景区,以党建引领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成立金河社区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组建成都市滨水沫江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公司+村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共建共享模式,企业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合作社负责运营管理,群众以资源资产入股获得项目分红,同时壮大集体经济。

据统计,金河社区现有约400人从事旅游服务业。2022年,项目推动集体经济增收50余万元,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共计获取收益90余万元。

记者手记:

耕地保护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从荒芜的撂荒地到增收的“致富田”,邛崃市平乐镇金河社区牢守耕地保护底线,同时改变发展思路,找到一条耕地保护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致富路,通过“景村联建”模式,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积极打造“景区+村落+古镇”片区共生旅游圈,带动本地居民特色民宿、餐饮,连点成片,还和成都文旅邛州公司联营推出了白沫江游船、UTV越野、农夫集市等项目,当地的消费场景越来越丰富。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感受到,越来越多像杨维琼一样的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找到了致富路。自此,500亩“撂荒地”成功“化茧成蝶”,一幅公园城市乡村表达的画卷正在金河徐徐展开。

记者 李柯雨 摄影 刘钊

来源: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