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比萨斜塔:一个美丽的“错”

发布时间:2023-04-24 17:29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胡文彬

在去意大利的途中我们见到了壮美的阿尔卑斯山,它有跌岩起伏的曲线,密不透风的植被,山脚是广阔的牧场和富庶的村庄。翻过此山就进入了意大利境内。意大利的地形与中国相仿,亚平宁山脉横贯全国,植被逐渐稀疏,房屋也显得陈旧。开车的意大利司机自豪地告诉我们:意大利号称阳光之国,全年阳光充足,朗朗天日,所以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开口就唱“我的太阳”。百分之八十的意大利人都戴墨镜,平添一种时髦的韵味。他说,他们意大利出口两样世界第一的东西,一是红葡萄酒,二是男人。意大利男人是典型的拉丁族美男子,粗犷、潇洒,具有阳刚之美。他还说,意大利的国土形状为什么象一只靴子,因为意大利的足球踢得很棒。每逢赛事,只要英俊威武的意大利国足一出场,足球场上的女球迷们便腾起一片狂热倾慕的欢呼声。


我们要去的比萨古城是意大利西北部的一座小城,因比萨斜塔而闻名于世。比萨斜塔建于1174年,是多奥莫教堂的钟楼。高54.5米,重1.42吨,共有8层,底层有15个柱子,顶层有12个柱子和5口大铁钟,中间6层每层有31个柱子,形成213个圆拱券门,纯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塔身明显倾斜,倾斜度为3.99度。正是这八百年不倒的气势,使它显得古朴、凝重和超然;又正是这歪斜站立的姿势,使它显得随意、世俗和浪漫。与它紧紧相依的是纯白色大理石的多奥莫教堂和洗礼堂。尤其是圆锥体形的洗礼堂异常宏伟华美,做工精细,人物图案栩栩如生,充分体现了古代比萨人高超的艺术水准。为了瞻仰斜塔风采,世界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争相与斜塔合影。我围着斜塔转了好几圈,以审视和欣赏的目光与它交流。


塔是一种标志,也是一种文化。中国的宝塔建筑很多,有楼阁式塔、密檐塔、金刚宝座塔、喇嘛塔等。斜塔中国也有,但无论气势、工艺、名气都不如比萨斜塔。比萨因为有了斜塔,成了让人想象力急遽飞翔的地方。当年的设计者施工者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施工修到第三层时,因地基未打牢塔身发生倾斜,从而被迫停工达一个世纪之久。到了13世纪,比萨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要么是心血来潮,要么是思维怪诞,要么是勇于创新,居然决定继续往上修。1350年竣工的斜塔顶点中轴线与垂直线相距2.1米,而且800年来继续在倾斜。1972年大地震时,斜塔巍然不动。一座斜塔就这样坚定地立在了比萨大地上,立在了苍茫的历史时空中。


没想到这种将错就错竟歪打正着地造就了一个令世人惊叹的千古奇观,斜塔在明媚的阳光中隽逸超尘、气韵生动。人们由它悟出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奥妙:比如并非所有的错误都会留下遗憾,有时将错就错也能错出一种美丽;比如人生的一段情感或姻缘,或许就是一个美丽的误会美丽的错。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用木石砖瓦表达出来的生命。一座建筑的名气,不仅在于它的外观,还在于人文的渗入。比萨斜塔之所以声名显赫,那是因为一个人,一个物理学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实验。那个人是17世纪的比萨人伽利略,那个实验就是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


伽利略是近代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人物。他对经典力学的贡献使他成为科学巨匠。而对自由落体的研究是伽利略最富有创造性的成就。在伽利略时代,关于物体的运动多以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为权威。亚氏认为:物体下落的速度快慢与自身的重量成正比,因此两个轻重不同的物体从同一高处下落,重的必先落地。伽利略以他睿智的头脑冷静地分析,大胆地质疑,向权威挑战。为了求证,他决定在当时比萨的最高建筑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实验。


我想象着他是如何气喘嘘嘘地在那三百级楼梯爬上爬下,把一只一磅重和一只十磅重的铅球带到塔顶,让它们同一时刻从同一高度落下,结果是同时到达地面,使在场观看的那些信奉亚氏观点的人瞠目结舌。以此实验为起点,伽利略创立了物理学上的自由落体定律。比萨斜塔从此名声大噪,因为它承载了一个科学的真理。


八百年来,比萨斜塔在溶溶月色中静静地抒情,在灿灿阳光中侃侃地演讲。它的周围是绿草如茵的草坪,古老苍莽的城墙,热闹非凡的街市和如蚁如蜂的游人。这繁华中的如此一景,如此一斜竖,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一代一代的人们神醉情迷,叹为观止!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