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我市三名70后教师的暑假生活

弘扬非遗 练习书法 采风写作

发布时间:2022-08-22 17:0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邱霞

眼看暑假进入尾声,我们的教师假期生活报道也是如此,先前本报采访了几位90后、80后教师的假期生活,那么70后教师又是怎么度过这个暑假的呢?记者近日采访我市三名70后教师发现,他们有的深入基层弘扬非遗剪纸艺术,有的提起毛笔练字,有的进行文学创作,过得充实且有意义。

弘扬非遗文化 献爱心做公益

“这个暑假我选择和剪纸为伴,其余时间到处走走用相机记录生活。”近日,记者联系到四川省达川第四中学的李万老师。他不仅是一名美术教师,还是达州的民间艺术家和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人。

李万和妻子指导剪纸

李万老师在大学时便开始学习剪纸,距今已有二十五年了,后与妻子何晓玲结识后便共同学习剪纸、创作作品,多年来他们一直走在弘扬剪纸艺术,传承非遗文化,的路上。每到假期,他们总会利用空闲时间,免费教市民剪纸,给乡村孩子送剪纸礼物……今年也不例外。

李万告诉记者,放假前,他和妻子就准备好了剪纸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同时制定了传承非遗剪纸艺术的计划,先后去了不少社区、乡村为大家送上公益课。“上个月,我们到通川区梓桐镇教留守儿童画画、剪纸,并赠送相应的工具和材料,希望剪纸、画画能让他们的暑假生活多一份快乐。”李万告诉记者,这个假期他们先后走进达川区逸夫杨柳幼儿园为老师拍照、到宣汉庙安帮助留守老人收摘李子、教通川区民盟委员们剪纸、指导学生参加达州市青少年传习书画大赛等,过得十分有意义。

除此外,李万和妻子都喜爱摄影。放假后,他们还走进农村,为老人们免费拍照。“他们收到照片时的笑容很淳朴,非常有感染力,这让我感到幸福和快乐。”李万表示,假期期间,他致力于弘扬和传承好剪纸艺术,让剪纸走进更多人的生活,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

练字修身养性 陪伴留守儿童

“我每年的暑假生活基本都一样,一个月用来练毛笔字、阅读,一个月去旅游看祖国河山,但最近疫情严重,今年我选择待在家乡。”这样的暑假生活,开江县任市镇第一小学的周毖老师已坚持了多年。

今年一放假,周毖老师便开始练习赵孟頫的《千字文》书帖,每天两小时,从上午九点练到十一点,若有事情耽误,她也要在晚上补上,从不间断。她告诉记者,先前练过柳体、小楷还有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她认为练字是一个静心的过程,越写越舒心,越写越享受,这也她一直以来坚持练字的理由。

据了解,周毖还是一名文学爱好者,她在放假前就找到书友推荐了不少书籍,“通过阅读中外名著、教学专著以及家庭教育的书籍,学习知识,做一名好老师、好家长。”周毖说。

上个月,周毖老师走进普安镇宝塔坝小学为留守儿童们上了几堂丰富多彩的作文课。她结合在自身经历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谈写作,传授经验技巧,课堂充满了欢乐。

谈及为何这样做时,周毖表示,留守儿童在假期里缺乏陪伴,很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她就想到在空余时间和他们多交流分享,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放假不放松 和孩子共成长

“放暑假,老师不能完全放假。”万源市河西学校的余春来老师在假期里随时与学生及家长保持着密切联系。他不但关注学生的安全和防疫情况,还给自己制定了丰富的“充电”计划,预习下学期即将要上的课本。

除去学习外,在生活中余春来老师酷爱写作诗歌、散文。放假后,他约三五个文友,到万源护城寨、猫儿坝、牛峁坪、达州大寨子公园等地徒步采风,收集创作素材。回家后便开始潜心写作,创作了不少诗歌、散文发表在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余春来认为,写作使他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他不仅自己写作,还要鼓励、指导学生多写作。他常常通过微信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层次,带着学生复盘作文写作逻辑,然后指出细节。“每篇作文起码要改三次,好文章要反复琢磨,最后还要让学生把几个版本进行对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改,加深他们的印象。”余春来告诉记者,学生们写得好的作文,他会推荐到各平台投稿,今年暑假他的学生在《达州晚报》、“网络文学”等平台发表了不少作文。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邵明 实习生 邓佳乐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