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守护粮食安全“命脉” 擦亮“开江粮仓”名片

发布时间:2022-06-16 09:49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三夏”时节,水稻即将进入拔节孕穗阶段,正是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时期,开江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粮食高产丰产。

“我们要稳稳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进一步筑底板、补短板、铸长板,努力丰盈‘开江粮仓’,奋力为建设农业强市作出田城贡献!”开江县委书记庞佑成说。

田城开江素有“川东粮仓”之美誉,近年来,开江坚定扛起保障粮食安全的使命担当,耕地面积长期稳定在52万亩以上。

整合资源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开江粮食实现稳产高产,得益于近年来大力推进的土地整治项目。作为农业大县,开江累计完成撂荒地整治、低效经果林地腾退等共计3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35.07万亩。

“这个坑不能挖太深了,也不能挖太浅了,大小要合适……”在永兴镇,工人们正在果园里平整土地。该县采取水田水平梯田改造、缓坡地旱地改造、坡式梯台旱地改造等方式,对永兴镇龙形山3300余亩撂荒地开展大规模整治。永兴镇党委政府组织村民,将昔日的“撂荒地”打造成如今的“希望田”,大力发展幼龄果园套种大豆。

土地经过精心整治后,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形成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贯通、旱能浇、涝能排、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新格局。同时,开江综合运用农户自种、土地流转、全程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五个一批”抓手,千方百计做好存量地、低效地、撂荒地、套种地、插花地“五地”利用文章,有效新增粮食播面5.3万亩以上。

“开江耕地保护工作要想继续走在前列,必须在保持土地整治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对乡村生态、农业、建设空间进行全域优化布局。”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科技赋能助力粮食产业提质增效

“2行玉米带与3行大豆带复合种植,要以2.4米为一生产单元。”前不久,在讲治镇的田间地头,一场生动的大豆高粱带状套作绿色高产种植技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吸引了周边260余名干部群众踊跃参加。

由县农业农村局选派的农技专家,采取“理论培训+现场教学”的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全程跟踪指导,手把手教导农民精细整地、品种搭配、播种密度及田间管理等技术,切实帮助种植户解决实际问题,确保他们能种、会种、种好。

“通过专家讲解和实地操作,我们学到了不少‘干货’,今年的粮食一定能高产。”参加现场培训的群众信心满满。

科技赋能,让粮食产业之花越开越盛。近年来,开江深入实施“千名农技员进万家”行动,全面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种技术,大力推广“稻田+”种养循环“开江模式”和“果林+”套种大豆技术标准,持续升级化肥农药“双减”和绿色生物防控措施。目前,全县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种百亩高产攻关点147个、千亩展示片13个、万亩示范区2个,发展新“三品一标”水稻基地2万亩。

藏粮于技推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无人机除草优势在于效率高、喷洒均匀、效果好。人工打药一天平均打二三十亩,无人机一小时就打一百亩,而且人工可能出现漏喷,无人机则不会出现漏喷或重喷。”在开江县稻渔现代农园区,原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的除草工作,如今被一台现代化的无人机所替代。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到,要加强现代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积极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

“总书记对农业的用心用情,就是对我们新农人扎根土地的最大鼓励。”园区相关负责人廖小将说,“总书记的这些话说到了我们心坎上,我们更应努力为开江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家乡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今年4月,开江倾力打造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列入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0个创建名单之一,同步建成为农服务中心、数字农业信息平台和智慧农业管理中心。如今,园区通过旋耕机整地、无人机播种、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田间管理、全自动收割机收获等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让农业生产效率有了飞跃式的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园区计划把稻田面积再扩展1000亩,大规模发展更具经济价值的“青虾+水稻”共生模式,稳定实现“千斤粮万元田”目标。

落实“藏粮于技”战略,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开江大力培育农机专合社15家、植保专合社8家,全县农机保有量达1.32万台(套),实现稻油轮作全程机械化。全域规划建设15个现代农业园区,其中“稻田+”稻渔园区连片规划28.9万亩;“果林+”园区套种大豆花生5万余亩,实现全域农业“园区化”、园区“粮食化”。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杨和平表示,接下来,开江将以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擦亮“开江粮仓”名片。计划到2025年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以上,切实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地生根,推动全县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助力达州打造“川渝粮仓”、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科 通讯员 郭云马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