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清明菜

发布时间:2022-03-31 10:5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任朝政

又逢周末,睡到自然醒。远方朋友发来微信说:我女儿那个城市又发现了二十多例新冠检测阳性者,三天两头做核酸检测,咱们可都得注意啊。

拉开窗帘,望望窗外,天空飘着雨丝,除了偶尔几声鸟鸣,似乎整个春天都在沉默。

而窗外的世事格局,却让人越来越迷茫。这个春天又不平凡,疫情反弹、俄乌争战、飞机失事……

“每年的春天一来,实际上也不意味着什么,但我总觉得要有什么大事发生似的,我的心里总是蠢蠢微动……”这好像是某部电影里的台词。

遽然想起,今天是3月26日,这已经是三个月最后的一个周末,母亲的忌日,恰好也是诗人海子的忌日,心头怅然良久,清明将至矣。

前些日子下乡采风,在一位朋友的梨园地角发现了一簇簇灰白的野草在微风中摇曳,凑近蹲下来细看,她一茎独立,披着一身白色细密的茸毛,粉嘟嘟的。以手抚之,如同初生婴儿的脸蛋,亦如抚过羊羔的小袄,那柔,那软,顺着手指一下贴到心坎儿上了。

居然是清明菜——那是儿时再也熟悉不过的野菜了。

特意在网上百度了一下,清明菜居然是个宝,有怯痰、镇咳、镇痛之功效,有很高的食用及保健价值。

《本草纲目》谓清明菜“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治寒嗽及痰,除肺中寒,大升肺气”。现代药理研究说,清明菜还具有扩张局部血管、镇咳、镇痛等作用,食用后,能扩张局部血管,可用以治疗非传染性溃疡及创伤;还能降血压,治疗消化性溃疡。

这个时代,许多东西都变了,而一些东西一直在,它们不会变。

清明菜应该是老家最常见的一种野菜了,在我的记忆里,早春二月天,乍暖还寒时,蛰伏地底的清明菜悄悄探出尖,窸窸窣窣,滋生于山野、路旁、田坎草丛,刚钻出泥土的清明菜,挥着厚实多汁的小胳膊,怯生生地向春天报到,却娇小可爱,嫩嫩生香。

三月暖风一吹,清明菜不经意就霸占了田间地头。及至清明前后,清明菜慢慢进入成熟期了,开出金黄色的花朵,由几十个小绒球组成一个整体,紧紧靠在一起,没有花瓣和花心。只要有一朵花蕊出现,周围的就争先恐后,尽情开放,一发不可收拾,满地金黄耀眼夺目,漫山遍野占据了老家春天的大地。

清明菜唤醒了儿时的记忆,想起了小时候母亲做的清明粑,记不清好多年没有尝过清明粑的滋味了。

那一种特有的滋味,把我带回到遥远的记忆里。

在我七八岁刚上学的年代,由于是集体劳动,生产队的社员往往出工不出力,每天上坡都在磨洋工,全年生产出的粮食远远不够吃。我家六口人只有父亲和母亲两个劳力,每到年终结算时,工分不够分口粮,我们家都是“补钱户”。我的童年记忆里,似乎从来就没有吃饱过,每天的主食全凭季节产出的红苕、洋芋、青菜等掺合在一起煮稀饭,大米粒屈指可数,稀饭清得可见碗底。

尽管如此,逢年过节,母亲还是千方百计做点好吃的给孩子们,每年清明节的时候,照例要做清明粑。

清明时节,母亲一声令下,孩子便背着背篼挽着篮子,屁颠屁颠跑到田边地角掐摘清明菜。母亲去外婆家借来几斤谷子,去壳后将米粒磨成面,那是一种含着谷糠成分的米面。母亲将清明菜放在开锅的水里汆过,漉起,切碎,和着米面揉成团,再用手搓揉按压做成粑粑。待锅底烧热,猪油煸香,沿着锅边儿,转圈儿贴在铁锅上,老家话就是“炕”清明粑粑。不一会儿,一股香喷喷的气味扑鼻而来,待炕熟起锅,金黄色的粑粑泛着丝丝清明菜的绿意,一口咬下去,柔韧糍糯,弥久留香。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

后来去了外地上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北方工作,就再没有吃过母亲做的清明粑了。

也许,在贫困的岁月里,我们往往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就像小时候坐在老屋外的青石阶上,轻咬一口清明粑,那一丝甘甜和清香,盈满了幸福的味道。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