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乡村牮屋匠

发布时间:2021-08-02 15:4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在川东北一带,牮(jiàn)匠,也叫牮屋匠。就是利用传统的牮屋工具作牵引,将倾斜的房梁、房柱拉正还原,重新固定,达到稳固而耐用的目的,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技艺。

上世纪七十年代前的山乡农村,大多数房屋都是穿斗木梁结构,分“五柱”“七柱”“九柱”房,这些房屋,全都是传统的榫铆结构。地基是在平整的泥土上,简单地挖一条浅沟,砌上一些条石。由于没有坚固的基础,年长日久,房屋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发生倾斜。这种屋架的移位很复杂,多为多向倾斜,而牮屋匠,就是巧妙利用墙柱分离的原理,寻找精确的受力点,在不拆除房屋墙体的情况下,用绳索及各种特殊工具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进行纠偏,将房屋牮正还原固定。

那些年,牮屋的方式有两种,“土牮”与“洋牮”。所谓的“土牮”就是一辈一辈流传下来的土法牮屋,用木头、石头和麻绳组合成的工具,对房屋进行纠偏。而“洋牮”是后期把“土牮”工具进行了改进,选用钢丝绳和特制的紧线钳进行的纠偏技术。不管“土牮”还是“洋牮”,其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在牮屋施工时,为确保安全,一般都要卸除房顶上的瓦片。牮屋这门活全凭牮屋匠经验来目测判断,在梁柱上选好几个受力点,然后,用绳索加以牵引纠偏,最后用特殊的方法,对已拉正还原的屋架加以固定。

传统的“牮屋”工具简单实用,主要有“耙”“二脚架”“粗麻绳”三样,工具的主要作用是顶离和牵引屋架。耙是一个利用杠杆原理做成的土法“千斤顶”。用一棍状木料,顶端绑上两块固定物。过去的房屋都是柱子落地,支撑着屋架,先将柱子下的石头拿开,把整个耙端塞进去,在另一端用力向下压,借以抬空原有的梁柱。起牵引作用的是二脚架。其实是用二根木头做成的支架,两头支在固定地面的铁棍上,一头连着牵引屋架的麻绳,一头根据需要的牵引力大小增加压石块。而麻绳则是牵引倾斜屋架的主要工具,牮屋的麻绳以前是用上好的黄麻特制而成。一般直径都在10公分左右,穿过墙壁、地板而拴在梁架上。

当然,牮屋工具还离不开錾子、斧头、楔子、铁锤等常规铁木工具。牮屋技术按操作程序来看,可归纳为“察、卸、牵、固”四个过程。

牮匠进屋,首先是观察整个木梁结构的倾斜情况。一般倾斜是多向的,成一个扭角的形状。产生屋架倾斜原因有三种:一是梁柱腐烂所致。过去的房屋用料一般是杉木或柏木,时间一长都会产生不同程度腐烂,柱子大多数是“烂边不烂心”,柱子、横梁端点及榫铆部分极易腐烂,加上川东北地处丘陵,气候潮湿,以及白蚂蚁侵害等因素,导致屋架变形;二是后期受力改变的影响。木排立建成年限一般都是几十年或近百年,由于后人居住密度和用途改变,对原有梁柱结构随意进行了改造,从而导致原有梁架结构的受力均匀度改变,时间一长就产生了倾斜;三是地基沉降。过去传统建造的房屋,由于受当时条件和建筑材料的限制,没有钢筋混凝土,采用的是简单的夯基砌石处理,由于基础层较浅,时间一长就因地面不同程度沉降而引起屋架偏移。

在察看房屋倾斜原因时,牮屋匠要根据经验和现场实际,找出梁架倾斜的方向,确定梁柱替换的部位和方法。

其次,在实施牵引屋架前,要卸除屋架受力部位。一般按纠偏的方向和程度,分为卸顶、卸板、卸榫和卸墙几种不同方法。卸顶是将屋顶瓦片卸除,卸板即将木地板和木隔板卸除,卸榫就是将管脚榫(用于固定柱子)、燕尾榫(柱、梁枋水平与垂直相交部位尾宽端窄的木榫)及各种木梢去掉。一般很少卸墙,如有固定墙体和倾斜严重的墙体才使用此方法。

而卸墙这门技艺,是充分利用房屋结构“墙柱分离”和“墙体不受重力”的特点,卸除梁架结构的固定部位,为下一步牵引作准备。

对房屋实施牵引,是牮屋中最实质的工作,也是最复杂的施工工序。一般有两条共同的原则:一是将主要柱架结构进行牵引,即对屋架的垂直受力构件正位。二是在多向倾斜的情况下,先单向牵引,然后再换向牵引。牵引中一个关键环节是牵引点的选择,必须充分了解并熟悉整个屋架的构造原理,才能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牵引受力点。

将已经纠偏后的屋架加以固定,是牮房的主要目的,一般采用增加梁柱和榫铆固定的方法。对已腐朽的柱梁进行替换或新增固定点,同时对梁柱用榫铆、铁器固定件重新定位。

那时,乡村穿斗结构房屋居多,间或有少许砖木结构房屋。因年代久远,房屋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倾斜,或是木制的房梁和柱子受到侵蚀损坏。把房子拆掉重建,开支巨大,一般情况下不会轻易将房屋拆除重建,因此牮屋匠的存在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在牮屋匠眼里,传统的立柱梁架结构的建筑都蕴含了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悟性。所有建筑都是有呼吸、有生命的物体,居住在里面的人感受的并不是一个没有记忆、永恒僵死的外壳,而是会和人们一起懂得生命的有限,懂得感恩与回报。

如今,乡村牮屋匠这门手艺,已基本失传,会这门技术的人基本上没有了。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因为过去传统梁架结构的房屋,退出了赖以安居的住宅舞台,砖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房屋多了,而实际上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必然。(山溪)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