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虎让罗庙村:传统村落秘藏家族往事

发布时间:2021-07-27 11:4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 郑景瑞)如果春到达川区虎让乡罗庙村,你会立即被眼前的景致所震撼:金黄的油菜花,碧绿的山林、连片的青瓦房、潺潺流淌的小溪,好一幅精美的山水画!

罗庙村东与堡子镇听包场村接壤,南与桥湾镇亮垭村相连,西与虎让乡龙岗村交界,北与虎让乡虎溪村相邻,幅员面积5平方公里,严家山、挺包场山和虎龙岗山三山环抱,苞谷梁连通外界,形似一把巨大的龙椅。村内,炊烟袅袅,鸡鸣犬吠,鸟语花香,果满枝头,宛如世外桃源。这个拥有6个村民小组、1480余人的行政村,2020年成为达州市第二批传统村落。

罗庙村磉磴石

古朴典雅的传统院落

罗庙村主要以温氏、杨氏、龚氏为主,约占人口的65%。罗庙村不是这些姓氏湖广填川时的首选安居地。据相关家谱记载,温氏的入川始祖温佳庆在湖广填川时,从江西南昌辗转湖北麻城,途经达县大堰,迁至达县福寿乡白鹤寨。因其自然条件差,生活艰难,又迁至山西太原,几年后又迁回福寿,并在福寿育有四子。小儿子温贵从福寿乡白鹤寨迁至虎让乡罗庙村温家沟,成为罗庙村温氏宗族一代祖。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马桑坪杨定与侄儿杨见美于清朝康熙二年(1663年),移民到虎让街道旁的杨家岭定居,因当地李家好强,遂在康熙三十五年(1691年)搬至虎让乡巴河对面的马鞍村三江咀插寨为营。杨见美大儿子杨永康的三儿子杨文才迁至罗庙村杨家沟,罗庙村杨氏自此逐渐发展壮大。龚家沟龚氏在湖广填川时,从湖北省麻城县高阶子移民到四川省渠县,清朝嘉庆年间,龚海山从渠县迁至今虎让乡龚家沟。

各姓在修建宗族聚居房屋时,注重选择依山傍水、易守难攻之地,且以四合院为主,讲究左右对称,堂屋栋梁绘彩画,中间设神龛,正房屋基高于厢房和下房,小二房位于正房或厢房转角,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建筑的尊长哲学。罗庙村在明清两朝共计建造宗祠房屋37幢,目前保存较好的有4幢,成片相连。

2组的温家大院,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一层25间,坐南朝北,背靠回龙场,下临杜家塝,正处山脊,左右开阔。房屋为典型的四合院,主要由堂屋、正房、厢房和下房构成,穿斗木结构,青瓦屋顶,石木为柱,以人字为水,以中间堂屋为轴线,左右对称。堂屋两边正房各3间,正房转角间为小儿间,左右两边为厢房。全院共有10个突出的柱子,以磉磴石为底,圆木为柱,磉磴石高约40厘米,上雕有各种图案。各房窗户均用条木卡榫成不同形状的花纹,古朴典雅。温品元在初修此院时,因家财有限,仅修建中间的堂屋及正房。由后代温开聪、温开发两兄弟逐渐扩修成四合院。

3组的杜家新院子,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一层14间,坐南朝北,背靠汪家岭,四合院。主要包括正屋、厢房、下房,穿斗木结构,青瓦屋顶,石木为柱,以人字为水。堂屋位于中间,左右两边的正房开门较大,突出家族威严,正房两边各有侧开的儿童房。全院共有7根突出的柱子,以磉磴石为底,圆木为柱,磉磴石上雕有各种图案,技术极为精湛。院落为高阶檐,正房屋基高于厢房及下房。各房窗户均用条木榫成各式图案。其院子的名字来自一则传说。据传房屋完工后,族人和亲朋好友前来庆贺、取名。正在商讨之际,邻近冯家的傻儿媳妇见该院宽敞明亮,用木粗大,壁画精美,图案栩栩如生,很是喜欢,非说这是她家的房子,赖着不走,并逐屋选房。冯氏族人见她犯病,遂想法制止,因她很害怕猩猩,便骗傻儿媳说这院子里要养猩猩,是“猩”院子。杜氏族人干脆化“猩”为”新”,以别旧院,杜家新院子的名字由此得来。

5组的龚家院子,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一层9间,坐南朝北,背靠汪家岭,开口三合院。主要包括中间的正屋和两边的厢房,穿斗木结构,青瓦屋顶,石木为柱,以人字为水。堂屋位于中间偏左,其右为正房,正房上有突出阁楼,外墙为石灰粉白,上有4幅壁画,但现已模糊成一片白色。正房窗户均用条木卡榫成不同形状的花纹,古朴典雅。相传,龚家先祖见此地风水甚好,欲将周围大片土地同时平整建房,并按照当时的普遍做法修建成大型四合院,以期家族兴旺。在动工之前祭拜列祖列宗时,只占卜问开工吉日,并没有提及规模之事。当晚,先祖梦见祖先托梦,说他辗转多地才在此地安居,深知不易,要热情对待四海来客。龚家先祖醒后细细品味,恍然大悟,遂改院落为开口三合院,并缩小兴建规模,将结余钱财留作招待客人。自此,龚家在罗庙村诸事顺利,也因善待各方来客深受其他氏族的喜爱。

罗庙村院落的地坝宽大,青石地板,水磨石勾缝,一线拉通,有“黄道黑道,要落黄道”之说。在1、2、3、5组的院落里,有40多个磉磴石,分别有四、六、八个面,面面各异。每个面上雕刻有风景、人物、动物、花鸟图案,内容有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跑马射箭等,形象逼真,雕刻精美,成为这里的一道风景。

古韵悠悠的文化氛围

罗庙村,除了那一幢幢保存较完好的古院落外,还有分散各处的古树、古井、古洞、古墓。温家大院后,是成排的古墓。温氏后代介绍,高祖的山(坟墓)修了三年,外面还有坟厅。杜家新院子旁那座坟的主人姓冯,结了两个老婆。大老婆是个傻子,发现山上有银子,回家后给老人公报告,老人公高兴得不得了,急忙叫莽女人带路,到董家场沟的岩坎里,背回10多背银子。冯家因此兴旺起来,也就修成了这座雕刻逼真的坟墓。

罗庙村人还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据2004年版的《龚氏族谱》记载,龚姓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培养,希望通过读书获取知识,改变贫苦命运。清朝光绪年间,龚家沟龚岐山利用龚姓二房院子的堂屋开办私塾,聘请周丕承为老师,招收学生15人,每生每学期缴纳8升至1斗大米作为学费。龚学文之子龚瑞读了五六年书,却毫无长进,老师感到灰心,龚学文也大为失望。龚学文为考察龚瑞有无培养前途,想办法对其进行测试。有一天,龚学文以龚瑞读书不努力为由,把龚瑞叫到堂屋里,责令其将双臂伸开,横绑一根扁担,并将堂屋门关一扇,开一扇,龚学文用棍子使劲抽打龚瑞。龚瑞疼痛不已,哭喊连天,龚学文却不为所动,继续鞭打。龚瑞难以忍受皮肉之苦,想尽快逃出堂屋,可是横着的扁担让他一时难以如愿。突然,龚瑞灵机一动,侧着身子逃出了门外。龚学文见此,认为龚瑞并非呆傻,懂得开动脑筋,具有培养前途,于是继续送他读书。而龚瑞也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和殷殷期望,一改从前贪玩好耍的习惯,刻苦学习,学业终有成,考中了进士。

罗庙村古院落 (图片由杜丕泽提供)

难以忘怀的红军故事

温朝顺,一位74岁的虎让乡学校退休职工,在达城到虎让的车上,一路讲起他从父辈那里听到的和自己了解的红军故事。

1933年,红军来到了草庙村,宣传党的政策,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动员村民参加红军。村里的温德钦、温朝连、温新礼、温朝金、温朝裕和梁思文等6人参加了红军。这些人中,除梁思文成为流落红军,温朝裕在新中国成立后当了北京建材厂书记外,其余4人都先后牺牲了。石桥人韩世万,在为温家帮工时,也参加了红军。

红军战士温德钦是温朝顺的大爹,长辈们讲述其当年被地主杜大金打死的事至今深深留在温朝顺的记忆里。那时,红军驻扎在亮垭子,温德钦参加了红军,由于有文化,便安排在营部搞后勤工作,负责红军的日常饮食生活。村里的地主杜大金听说红军来了,逃到油坊沟山洞里躲了起来,时间一长,没有吃的,饿得慌。一天晚上,杜大金偷偷地来到温朝顺家,抓起胡豆就往嘴里送。杜大金还放话:“不怕有的人现在跟着人家整我,过了这段时间,我要好生收拾他。”杜大金的妹夫与温朝顺同住一个院子,那天正好帮着温朝顺家点胡豆,听到这话,告诫杜大金:“喫就喫嘛,说那些做啥子!”一天,杜大金又回家找东西吃,看到温德钦正在自己家的街沿上,背对着他蹲着理辣子。杜大金顺手拿起一把锄头,向温德钦打去,然后用他的帕子缠着温德钦的脖子,拖起摔下了岩。村苏维埃主席罗洪游得知后,一边派人去亮垭子红军营部报告,一边以老乡名义稳住杜大金,请他烧烟。红军很快赶了来,包围了杜家院子。杜大金见势不妙,躲到了床下藏了起来。红军抓获了杜大金,用楼梯绑着抬到了营部,斩首示众。处死杜大金后,红军通知村苏维埃副主席温朝清和温德才去领回温德钦的遗体,用杜大金的棺材进行了隆重安葬。

(本文采写中,除文中提及者外,还得到赵兴建、杜丕泽的帮助,参考了传统村落申报材料。在此一并致谢!)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