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桃源路不穷

发布时间:2021-07-27 11:4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江南,沉淀着中国千年文化。古典的江南,烟雨濛濛,适合文人怀乡寄愁。南朝的江南,芳草萋萋;唐宋的江南,笙歌悠悠;明清的江南,波光滟滟。而格非笔下的江南,寄托的是理想,是无数人前仆后继追求的大同世界。《人面桃花》是格非《江南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说,描写革命先驱者追求建设乌托邦社会的历程。

小说背景是光绪二十七年,因受“盐课”诛连罢官回乡的陆侃突然离家出走。革命党人张季元到普济秘密进行推翻清政府的行动。陆侃之女陆秀米与张季元开启了朦胧的爱情之旅。张季元事败身死,陆秀米心灰意冷,任母亲做主外嫁,却于途中被土匪劫至花家舍。在花家舍,陆秀米再读张季元日记,了解革命党人的使命。花家舍的土匪被革命党人周怡春(小驴子、六指)收编发动起义,后攻打府州梅城。失败后,陆秀米被送往日本。几年后陆秀米受革命党人指派回到家乡普济,联络地方豪强进行革命准备。身边人翠莲告密,陆秀米被捕。在被清廷处死前夜,辛亥革命爆发,陆秀米被关一年半后获释。陆秀米心中愧疚,发誓禁语,于家中栽花种草,后死于家中凉亭。

陆秀米的一生,曲折而波澜,更让人感动。她从不谙世事的官家小姐变成革命者,散尽家财,痛失儿子,只为不成熟的、遥远的梦想——乌托邦社会。这个梦想应该是逐步升华的。陆侃有桃源理想,希望在普济建造风雨长廊,为家乡人遮风避雨。但陆侃的桃源盛世美梦在现实面前碰壁,他被人认为是疯子。陆侃曾是州官、进士、府学教授,是“穷则独善其身”的士大夫,所以桃源代表了他的执著。陆侃的见识和学识局限了他的视野,他被罢官后只想学陶渊明归隐,但他又有对社会动荡的前瞻意识,认识到社会将发生重大变革。社会何去何从,他无从知晓,他只知道,“普济马上就要下雨了。”陆侃出走之后如何,小说没有描写。但我猜想,陆侃肯定也投入到革命的广阔天地。以天下为己任,是中国文人的秉性。作者在小说结尾对陆侃追求的世界给予了象征性的描写:

“两人坐在一棵林松树下,背后是一片低缓的山坡,山坡上似有羊群在吃草。他们的身后有一条大路,路边是一条湍急的河流。”

这样宁静的世界,与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神似。陆秀米在死亡前,通过凤凰瓦釜看到这样的画面,其实是对追寻梦想的肯定:即使现实社会充满苦难,总有一个地方、总有一天,这个理想会实现,这个过程漫长艰辛,但总有人为之不懈奋斗。

比如张季元。张季元留学后与周怡春筹建蜩蛄会,以推翻清政府、开辟新天地为目的,他渴望建立大同世界。他的格局比陆侃要大,他的理想是人人平等而拥有自由。张季元的革命有局限性、有私欲、有利己主义色彩。在没有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领导下,他有困惑,面对秀米,他发出“没有你,革命何用”的疑问。张季元代表的革命流产是理所当然的,在薛祖彦被清廷杀死后,会众诸人作鸟兽散,张季元亦身死。张季元是革命先驱者,对革命有迷茫、有动摇,对未来没有长远规划,正是那个时代革命者的实写。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失败后,国家何去何从是摆在仁人志士面前的难题。走什么样的路,没有一个人能够明确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实行什么制度,是由历史和现实决定的。无数革命人的尝试,给后人指出正确方向,避免后人误入歧途。

花家舍大当家王观澄本是同治六年进士,向往世外桃源,在花家舍建立桃花源。表面上他成功了,花家舍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实际上,随着时局的变化、人心的变幻,这种偏安一隅的假安乐离不开与朝廷的勾结,桃源梦想是经不起考验的,在风雨如磐的现实面前不堪一击。所以,陆秀米觉得“王观澄、表哥张季元,还有那个不知下落的父亲似乎是同一个人。他们和各自的梦想都属于那些在天上飘动的云和烟,风一吹,就散了,不知所终。”

陆秀米的革命蓝图,混杂了陆侃对桃花源的梦想、张季元的大同构想,还有花家舍的庄园实践,带有强烈的乌托邦色彩。在她从日本回到家乡后,聚众革命,已然成为家乡人眼中与陆侃一样的疯子。她抛家舍子,创办学堂,最后跟随者分崩离析,独剩下她、谭四、十几个乞丐。死亡让大家恐惧,陆秀米知道大家走后,反倒感到轻松,这种安心,意味着她理想的幻灭。成员素养参差不齐、革命者意志薄弱、没有坚定的信仰和追求,革命的失败是必然。后来陆秀米拒绝革命者的邀请,是她对革命的失望。尽管如此,她的功勋不容抹杀。革命者的鲜血值得记忆,没有这些先行者的探索,何有后来者的警醒。是革命,就会有牺牲。陆秀米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参加革命的,所以对儿子小东西才故作冷淡。小东西年龄小,却懂得母亲在干大事,为当局政府所不容许,所以才不顾生命危险去通知母亲陆秀米。革命的火种,在不知不觉间延续。

只要有星星之火,就会有人不断追寻。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不止步,从无怀氏到葛天氏,从大同到桃源,从温饱到小康,梦想不断,桃源路不穷。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中华民族独立自主富强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魄,他们如夭夭桃花的鲜血,铸就了我们的民族魂魄。(朱晓梅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