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生

渔生

发布时间:2021-03-19 10:1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随着一阵鱼香飘来,在宣汉县开农家乐的田仕建端出了热气腾腾的鱼汤,多年收网拉纤磨出的老茧是他天然的隔热层,让他丝毫感觉不到烫手。

今年49岁的田仕建,14岁就随父亲在州河宣汉段捕鱼,一年有一半的时间都在船上风吹日晒,全家老小全靠他这门手艺养活。就在他以为要在水上漂一辈子时,国家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退捕的政策改变了他的人生。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2019年,一项牵动数十万渔民、涉及沿江14个省市覆盖近13000公里的干支流水域和6000多平方公里的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展开。达州江河水面达20余万亩,可捕捞水域面积大,通川区、达川区、宣汉县、渠县境内河段都在禁捕范围,涉及1827名渔民。

下河

州河,蜿蜒曲折,东源自重庆城口县,流经宣汉,一路奔腾,再到重庆汇入长江。山与河的相遇,造就了巴山大峡谷百里旖旎风光。20世纪70年代,田仕建出生在州河旁的田家岩桐家湾,坡上几亩地就是他一家五口的生存来源,“那些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勉强够活。”

田仕建守护一方碧水

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得益于州河的滋养,田仕建一家以及附近二十多户人家依靠打渔有些贴补。田家三兄弟的童年都是在船上和岸边度过的,“我们最喜欢沿河抓螃蟹、捡鱼儿。那时州河鱼类资源丰富,1.5米长的大鱼也不算罕见。”

1989年,年迈的父亲把接力棒交到田仕建与兄弟手上。有时船会遇到险滩恶水,兄弟几人就将绳子一头牢牢绑在船身,另一头背在背上,佝偻着身子协力拉船。而一年中能打鱼的时间仅半年,余下的日子都在家务农或织网。困在大山,没有技术,勤亦难补拙,“我织了半年的网,有时几天就坏了,于是就借着帮人家推船的名义偷师学艺。”20世纪90年代,尼龙绳渔网的出现和专家的授课,让桐家湾渔民的渔获提高不少。“运气好一网能收上百来斤鱼,卖四五百元呢!”

公路运输不发达,渔民遇到枯水期只得沿河走到县城贩鱼,活蹦乱跳的鱼到了市场个个翻白肚。2005年后,进城的路通了,田仕建才终于能把活鱼送到县城卖,最常见的鲤鱼,从3元涨到了8元一斤,他总算成了“万元户”。

上岸

与渔民日渐红火的生活相对的是,州河里的鱼资源越来越枯竭,一些鱼甚至消失殆尽。为了生计,田仕建不得不行船至离家三十里外的罗江,一路上乱石暗礁不计其数,每次捕鱼都惊心动魄,而黄骨头等高价鱼越来越难捕。

2018年,田仕建高高兴兴把新房修在了宣汉境内的州河边,三代同堂,开了一家主打吃鱼的农家乐。就在一家人憧憬未来时,退捕的消息突然传来。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等三部委联合印发《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明确2019年底前,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区要完成全面禁捕,停止所有生产性捕捞;2020年底以前,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除保护区以外水域要实现全面禁捕。为此,达州市迅速成立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县(区)负责同志进行专题研究。2019年6月起,达州渔民退捕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我一辈子都干这个,这把年纪还能另谋什么出路呢?”刚听到消息,田仕建内心充满了担忧、迷茫甚至埋怨。

宣汉县水产渔政局副局长谢宣平还记得,工作开始时,渔政局几乎全员出动,挨家挨户走访、摸底调查,详细掌握渔民的基本信息并建档立卡,“登记造册、听取诉求,最重要的是把退捕上岸政策和恢复水生生态的重要性宣传好。”

“渔民退捕后,政府对其建档立卡,统一购买社保,免费培训技能、介绍工作,实现转行再就业。”上岸后的田仕建存好了鱼网,将获得的经济补偿用来承包鱼塘搞养殖鱼,妻子、母亲在农家乐后厨帮忙,儿子跟着大厨学手艺,扩大农家乐规模,去年一年净收入竟然有10万元。

2019年底,宣汉县全面完成渔民退捕上岸工作。次年4月10日,达州全面完成渔船退捕工作,投入中央、省、市、县级财政资金1.9亿元,退捕渔船100%回收处置、退捕渔民100%退捕上岸。2020年1月1日起,达州境内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全面禁止生产性捕捞,2021年1月1日起,达州境内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其他天然水域,实行为期10年的禁捕。

退捕

就在我市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捕的两天前,通川区江陵镇码头热闹非凡。巴河岸边架起了锅灶,搭起了圆桌,摆起了“坝坝宴”。大家围桌而坐,推杯换盏,好不热闹。这次聚会是由刚刚退捕上岸的江陵镇渔民自发组织的一场告别捕鱼的聚会,同时也是感谢党和国家好政策的一场聚会。

“此次退捕上岸,党和政府充分考虑了我们渔民的实际情况,以后再也不用出没在风波里了。”在水上漂了30年的渔民们感慨万千。

为确保退捕渔民上岸后就业有出路、生活有保障,通川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制定了《达州市通川区长江禁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方案》,有序推进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社保保障各项工作。禁渔以来,包括渔民捕捞权收回补偿、渔船及网具回购补偿、技能培训补助、过渡期生活补助、社会保障、渔民转产项目扶持及奖励金在内,通川区平均每艘渔船获得10.7万元补助。

“渔民上岸后,我们积极为年轻人寻找就业机会,年长者则买了社保,选择退休。”通川区就业局工作人员说道。去年10月底,通川区就业局组织的首期长江流域退捕渔民职业技能培训班在江陵镇正式开班,镇上36名退捕渔民参加培训。此次培训的内容为种养殖培训,培训时间20天,通过理论讲解、实践操作等方式,让参训学员掌握种养殖技术,促进退捕渔民在种养殖领域实现就业创业。

为给渔民上岸转产转业创造更多机会,达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线上招聘活动,持续发布就业岗位信息,方便退捕渔民选岗就业,并举办专场招聘活动,有针对性开展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服务。此外,对大龄、残疾、贫困户建立就业困难退捕渔民帮扶卡,实施“一对一”重点帮扶,精准掌握动态就业信息,对难以就业的,及时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及低保兜底等保障。

目前,全市1827人退捕渔民,参保率100%;除退出劳动力市场191人外,就业率100%。

远航

上岸后,田仕建有些不习惯,全家人忙了起来,他这个曾经的顶梁柱却成了最闲的人。“好像一天不跑船就会手痒。”田仕建开动起自留船,平时免费摆渡两岸村民过河,沿河清理河道及两岸的白色垃圾,同时主动监督非法电鱼、毒鱼等行为,从原来的捕鱼人变成了义务护渔员。

在通川区江陵镇,当地退捕渔民集资制作了不锈钢《禁渔通告》公示牌,广泛宣传禁渔政策,还主动与该区水产渔政局商讨成立巴河护渔队,用自身本领为长江水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十年禁渔是一个长期过程,需长期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自禁捕以来,达州市农村农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深入开展“渔政亮剑2020”非法捕捞、“百日攻坚”“长江禁捕、打非断链”等专项行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上万次,进一步巩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效。

“十年好像很久,又好像很近。”上岸一年多来,田仕建的想法越来越明晰,“留得住绿水青山,就永远有传承,后代也不怕没饭吃!我期待十年后,年轻时见过的各种鱼都能再现!”站在河边,他眺望远方,两岸青山依旧、绿水愈清,鱼群偶尔跳出水面嬉戏,他咧开嘴,脸上笑出了弯弯的皱纹。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戴静文 文/图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