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吹响“勇担当、铸辉煌、增荣光”冲锋号

通川区锚定六个方面重点工作

发布时间:2024-03-05 09:3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市委发出“重振巴渠雄风、重塑大市荣光”动员令后,通川区闻令而动、担当作为,吹响了“勇担当、铸辉煌、增荣光”冲锋号。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正在召开的通川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通川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让参会代表振奋不已。

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发挥自身优势,把准发展大势,掌握战略主动。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圈”万达开统筹发展的桥头堡、国家“一圈一轴、两翼三带”发展规划的主战场,通川区面临多个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具有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基础。

吹响“勇担当、铸辉煌、增荣光”冲锋号,通川区已锚定六个方面重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在全市崛起赶超中当先锋做主力。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区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坚持优供给、扩需求、促消费,拉动经济全面复苏。在需求端不断扩大有效需求,在供给端持续强化供给保障,并畅通供需循环。

树牢“投入首位”意识,紧盯国家政策投向,加强交通、水利、科创、民生等领域项目申报争取。扎实推进“四个一批”项目,推动49个重大项目竣工投用、56个项目开工建设,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持续提升商圈品质,着力打造一批“十亿商圈”“百亿市场”。扎实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积极推进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

同时,加大资金、土地、劳动力等要素供给,让生产要素“动起来”、经济发展“热起来”。做好筹资工作,抓好向上争取,做大基金收入,有序推进项目融资。探索设立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纾困基金,支持供应链金融发展。探索产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供应等方式,加强土地储备整理和低效用地腾退。强化校地、校企合作为产业发展装上“人才引擎”。

坐落在莲花湖畔的巴山大剧院。

另外,大力发展公铁物流、集群冷链,全力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联通物流末端配送站点,整合农村客运、快递配送、货运物流三大体系,让更多农特产品抱团出川、走向全国。深度参与达州国际陆港枢纽建设,借力“三向班列”,加强与物流中心城市合作,打通原材料、产成品国内国际物流通道,推动进出口贸易再创新高。

新旧动能并驾齐驱

新旧动能转换,是一场拉锯战。坚持为新动能去“烦恼”,为旧动能卸“包袱”,推动新动能“生根发芽”、旧动能“老树开花”。

“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通川传统产业占比超80%,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于传统产业,只要有市场需求、只要有生产能力、只要有就业吸纳,都将支持其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落实生产性服务业五年倍增计划,力争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30%以上。

同时,聚焦创新驱动、韧链强群,加快布局新质生产力。培育新材料产业,开辟氢能源新赛道,发展低空经济,壮大数字经济,发挥好万达开数字云创基地作用。

另外,要不断提升园区能级。推动管理规范化高效化,用三年再造一个通川经开区。实施产值规模税收“三倍增”计划,全力建设“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聚焦食品医药、智能制造,开展头雁培育、技改升级、专精领航“三大行动”。

外引内育统筹联动

无实体,不实力。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构建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既需要不断招大引强,又需要扶优育强,更需要从根本上优化营商环境。

据了解,2024年通川区通过深入落实每月外出招商制度机制,借力商协会等资源优势,发挥北京中关村飞地孵化中心作用,深度对接京津冀、江浙沪、粤港澳等发达地区,力争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50个,签约总额超500亿元。并实施企业上市、梯度培育专项行动。加大技改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实施技改项目10个。

同时,坚决落实《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打造“四最”营商环境。深入实施全过程“效率革命”,大力推行“全周期”服务,力争审批时限缩短、项目建设提速30%以上。推进政务服务网上办、一次办全覆盖,叫响“通通办”服务品牌。并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做好金融、法律、知识产权服务保障,为经营主体提供更优服务。完善企业“红黑榜”管理,营造诚信守约的市场环境。

城乡建设一体推进

推动城市有机更新。深入实施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加快完成“10+10+3”改造任务。大力推进城市“三微”工程,建设一批主题广场,打造一批共享空间。加快柳家坝、马踏洞等城市新区建设,完善学校、医院、商业等功能配套,进一步提升宜居品质。统筹治污与治水,加快城镇雨污管网和排水防涝项目建设,还河湖一泓清水,让城市不再“看海”。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加快推进“一环三支五网”幸福美丽乡村路建设,创建全省交通强县。健全“8+3”产业体系,建成市级以上农业园区3个。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两线十五点”示范打造,全力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入夜后的通川城区灯火璀璨。

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坚持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分类培育一批中心镇、特色镇,实现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实质化运行,促进城乡各类要素平等交换。探索设立城乡融合发展基金,推进“一村一项目”建设,打通城市资本下乡通道。统筹推进农民进城和人才下乡,完善乡村人才引育留用机制。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逐步缩小城乡差距。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治污方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决守好生态环境保护红线。加强扬尘治理,落实“五烧”管控,达标排放工业“三废”,确保空气质量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扎实推进“城镇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重拳治理“两河”流域污染,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Ⅲ类以上。

降碳方面,坚持“双碳”引领,全力建设“全省绿色发展示范区”。深化冶金、电力、建材、交通等重点领域降碳减排,淘汰落后产能,推动能耗“双控”迈向碳排放“双控”。严格落实环保准入制度,提高新进园区企业“含绿量”。健全固体废物分类回收体系,推进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塑造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扩绿方面,全面落实林长制,全力推进国家储备林项目建设,提升森林“四库”功能和效益。强化林业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开采、毁林、占地等行为。积极开展林木病虫害防治,有效遏制林业有害生物危害,保障林业资源安全。

政府群众双向奔赴

服务惠民生。突出就业优先,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支持创新创业,加快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教育补短提质”行动。深化“健康通川”行动,积极争创省级健康示范区。做好“一老一小”服务保障,整合用好养老服务资源,建成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做到“老”有所养、“小”有所护。

文化润民心。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凝聚力。切实担当创文主责,扎实开展文明劝导、结对联创,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创新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构建公共文化体系。支持文化创意发展,打造一批特色文创产品。并传承好红色基因,厚植历史文化底蕴。

治理正民风。深化基层治理“五治”融合,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构建共建共治格局。深入推进“八五”普法,不断提升群众法治意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培塑向上向善社会风气。树牢“大安全、大应急”理念,持续深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整治,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 

□文/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杨洁 记者 谭楚甲 图/熊高六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