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开江县创新“333”举措 破解国储林建设资金“借用还”难题

发布时间:2024-03-05 09:3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近年来,开江县积极探索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和建设模式,创新“333”工作思路,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实现国储林项目贷款“借用还”良性循环,确保国储林项目高质量永续发展。

“三机制”实现项目资金“融得来”

为了破解投资规模大、运营周期长的国储林项目瓶颈问题,近年来,开江县把国储林项目建设作为林业金融创新的前沿阵地,积极深化政银企合作,争取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为项目成功实施提供重要保障。

通过建立联席机制、由国储林专班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项目融资银行、项目主体公司得以共同参与项目融资方案设计。为畅通融资渠道,该县建立了常态化沟通机制,不定期开展调研分析,协调解决在项目推进中担保机制完善、风险补贴健全、盈利渠道开发等问题。

同时,不断完善放贷机制,深入挖掘项目现金流,努力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探索创新PPP融资建设模式和自主经营模式。优化服务机制,由相关银行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组建国储林服务团队,简化审批程序,采取针对性措施,全流程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截至今年1月,国储林项目第一期,拟定总投资12.24亿元,建设规模12.27万亩,已取得农发行授信金额9.5亿元;国储林项目第二期,拟定总投资10.64亿元,建设规模10.59万亩,已取得农业银行授信金额8.5亿元;第三期国储林项目拟定总投资6.87亿元,建设规模7.875万亩,拟授信贷款4.7亿元。

“三注重”实现项目资金“用得好”

如何用好国储林项目,使其作为激发森林资源生产力的“一号工程”,走出一条经济绿色发展之路?开江县一直在持续思考实践。

近年来,该县注重项目建设和联农带农相结合,充分发挥林长制优势,成立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制的国储林工作专班以及国储林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并定期组织召开国储林建设推进会。乡村振兴工作队走村入户宣传,向群众讲解林地流转、林木收储等政策,以及项目建设所具有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使群众对国储林建设工作的知晓率和配合率不断提高。

同时,注重项目生态和产业发展相协调,坚持走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将造林与生态、造林与造景、造林与旅游、造林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确定营林地段。据统计,国储林项目共规划新造林面积1.63万亩、抚育面积11.1万亩、改培面积10.02万亩,其中包括建设油茶0.8万亩、油橄榄0.1万亩、银杏0.2万亩,以发展本地优势林果,打造连片国储林精品基地。

此外,注重项目补短和全产业链条深度融合,加大在山区、林区基础设施的投入,补齐防火道路、森林灌溉、有害生物防治等基础设施短板。支持建设森林科普基地2处,进一步挖掘周边生态内涵、历史文化和人文资源,拓展社会资本进入的渠道和方法,为更好实现一二三产业全产业链联动提供条件。

“三发力”实现项目资金“还得上”

据开江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大径级木材、经济林、林下经济、森林康养和林业碳汇“五大收益”来源,发展“国储林+”成为森林资源变资产的主导方式,预计20年时间总投资22.88亿元,达到总收益50.14亿元,解决“还款”问题。

为发挥国储林效益,开江县聚焦木材基地发力。通过做好国储林的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科学营造集工业原料林、乡土树种、珍稀树种和大径级用材林于一体的多功能森林,科学规划18万亩大径级用材林。据介绍,国储林一、二期按20年计算,预计最终收益10万元/亩(5000元/亩年),3万亩大径级林共收益30亿元。现已建成开江县中山柏大径级木材基地和川东北油橄榄品种园两个高标准样本。

同时,聚焦经济林发力,建设效益潜能地。以三个“一千亩”为抓手,建设1000亩人工造林油茶示范基地、1000亩森林改培示范基地、1000亩森林抚育示范基地,推动全县林业基地标准化建设。据悉,国储林一、二期拟发展油茶3000亩,20年纯收益1.927亿元;特色苗木2000亩,20年纯收益0.85亿元;银杏1500亩,20年纯收益1000万元;油橄榄2000亩,20年纯收益3000万元。

此外,聚焦综合林发力,挖掘效益高质地。在国储林项目区推广“林苗景一体化、林果药一体化、林养游一体化”,谋划支持油橄榄、银杏等产业与旅游产业、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有效衔接,打造特色林文旅示范项目。积极学习各地区先进经验,规范碳汇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增加国储林项目综合效益。据了解,国储林一、二期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和中药材、花卉1.08万亩,预计20年总收益约2.16亿元,森林康养预计收益1.1亿元,林业碳汇收益预计收益2.28亿元。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见习记者 田麒薇 通讯员 陈峣 林健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