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生

有来有往、相亲相爱

宣汉巴人钱棍舞惊艳哈尔滨鄂伦春族带着非遗文化来达州了

发布时间:2024-01-31 11:1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巴山那个峡谷哟好地方呃,巴人那个钱棍啰打得响哦……正月那个过年把车灯晃罗,柳呀柳得儿连,柳连柳哦……二月那个风筝它飞百丈罗,柳呀得儿连,柳连柳……三月那个百花就齐开放罗,柳呀柳得儿连,柳连柳哦……”1月24日,伴随着《巴山钱棍打得响》雄浑高亢的歌曲,一群来自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身着土家族服装的宣汉靓男倩女亮相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索菲亚广场,他们跳着钱棍舞,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驻足观看,人群中不时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哈尔滨冰雪世界

打响“巴人钱棍”

“歌曲真好听,钱棍舞跳起也安逸!我也跳一曲!”看到他们欢快轻盈的舞姿,游客辛海明禁不住哼唱起来,并一起跳起了钱棍舞,“这一次来哈尔滨不仅体验到了冰雪世界的魅力,还体验了四川的钱棍舞。这根平平无奇的钱棍在她们手中舞出了灵魂、跳出了韵味,有机会一定要去宣汉,走进巴山大峡谷好好感受一下独特的巴文化。”

巴人钱棍舞表演组在哈尔滨表演。

“巴人钱棍舞是‘巴人舞’的一种,人们拿着镶嵌着铜钱的竹棍,随着音乐的节拍用钱棍敲击自己的全身关节,使得铜钱发出金玉之响,铿锵有力。既能消除疲劳强身健体,又寓意大家生活更加美好。”带队的王竟齐看到游客兴致很高,饶有兴趣地向围观游客介绍。

为将宣汉县独有的钱棍舞、薅草锣鼓等土家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扩大巴山大峡谷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1月22日——1月26日,宣汉县组织巴山大峡谷景区管委会干部职工、民俗艺术团成员、艺术学校骨干等10余人,跨越2800公里奔赴哈尔滨,在冰天雪地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土家文化活动表演活动。

表演组先后在哈尔滨的中华巴洛克风情街、香坊万达广场、冰雪大世界、哈西万达广场、索菲亚教堂、中央大街、太平国际机场等网红打卡地进行巴人钱棍舞快闪版、普及版、科目三版,以及土家服饰秀、网红舞蹈“挖呀挖”“小土豆”等多种形式的才艺展示,表演场次共计20余次,将纯粹、精致、别雅的巴文化展示给大众,成为哈尔滨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

1月29日,由11名成员组成的鄂伦春族非遗小队走进达州巴山大峡谷。

巴山民歌是宣汉时代发展的印记,特别是以土家族“薅草锣鼓”为代表的乐曲,响彻整个川东北地区。本次宣传活动中,每到餐前饭后,都会进行歌唱才艺展示,将《苏二姐》《迎客歌》《掐菜苔》等知名歌曲唱响哈尔滨,让各地游客感受“巴风賨韵、水墨达州”的独特魅力,使得不少游客纷纷加入到歌唱环节中,极大地增强了游客想了解巴文化、了解宣汉的兴趣。活动还将达州味道带到东北,把达州文旅IP“巴小虎”和达州特产徐鸭子、牛肉干也安排其中,分发给参与的游客,让他们品尝达州味道、感受达州文化。

牵手巴山大峡谷

“春春”来达州啦!

同样,为了让鄂伦春族的非遗文化走向全国,让达州人民也能近距离感受了解鄂伦春非物质文化。1月29日,由11名成员组成的鄂伦春族非遗小队走进达州,开始他们继剑门关、青川和阆中后的四川第四站——达州之行,为两地的非物质文化进行碰撞和交流。

新年伊始,头戴狍角帽、身穿皮毛服饰的鄂伦春人牵着驯鹿在哈尔滨中央大街巡游的视频登上各大平台的热搜。这支总人口仅9000余人的少数民族因哈尔滨冰雪游的火爆而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作为中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的衣食住行及歌舞文化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特点,在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多种形式。此次的达州之行,达州市民通过鄂伦春族非遗小队带来的斗熊舞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服饰走秀等,近距离感受鄂伦春非物质文化。

1月29日,由11名成员组成的鄂伦春族非遗小队走进达州巴山大峡谷。

“为了让鄂伦春族的非遗文化从博物馆走出来,传承好这一非遗文化,我们开展了鄂伦春非遗文化走向全国活动。”非遗小队负责人李京阳告诉记者。

据了解,除了到巴山大峡谷,鄂伦春族非遗小队还将前往桑树坪扶贫展览馆、梦回巴国巴人印象展览馆、罗盘顶滑雪场等旅游景点打卡,领略达州的巴文化和土家族文化以及达州市的非物质文化。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 张平 全媒体记者 李杏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