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粉墨风骨唱来悠悠巴韵

发布时间:2023-12-05 10:5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一唱一念,一做一打,引满堂喝彩;一手一眼,一身一步,牵观者心弦。在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中,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排练的川剧折子戏《目连之母》(寻子·开荤)以精湛细腻的形体表演和独特的巴渠河川剧唱腔,大展东方美学之魅力,收获了诸多戏迷。

“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的功力非数十年练习不能成。为了让更多群体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川剧,尤其是认识到巴渠河川剧这一地方流派,以吴琴为代表的十余位达州川剧人,几十年来,扛着外来文化、网络文化的巨大冲击,始终坚持本心,坚守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守艺

云程发韧 万里可期

19家省内外川剧院团(单位)、17部参评剧目、300余名演员……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主办的四川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一启动就吸引了全省各地各单位的积极参与。各方川剧英才汇聚,奖项角逐甚是激烈,即便如此,达州市委宣传部仍获得了组织工作奖,市文化艺术中心选送的《目连之母》(寻子·开荤)夺下优秀剧目(折子戏)二等奖,该剧目主演吴琴更是从300多位演员中脱颖而出,获得年度英才奖。

此次在全省川剧汇演中能取得如此成绩,市文化艺术中心主任王宏表示,这一切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亲切关怀,市文体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以及达州川剧人的不懈努力,同时也必须要感谢中国戏剧二度梅花奖获得者陈巧茹女士对《目连之母》的悉心指导。

陈巧茹(中)与《目连之母》演员合影。

自今年4月接到活动通知,市文化艺术中心几位演职人员就加紧排练起来。为了进一步细化表演、升华内涵,加强作品的竞争性,市文化艺术中心联系并邀请成都市川剧院副院长、国家一级演员、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陈巧茹做指导老师。“传统文化是活态传承,这非常不容易,所以不论多忙,也必须挤出时间来帮助和指导达州川剧人深入钻研川剧。我觉得,这是一个川剧人的责任。”回忆近几次来达指导的过程,陈巧茹感动于吴琴、丁友全、李娅红、苟海全四位演员的勤勉、执着、热爱,心甘情愿地为他们忙前忙后抠细节、定妆照。“这次汇演,达州成绩斐然,他们在舞台上取得佳绩、成就梦想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辛苦都浓缩成了幸福。省首届川剧汇演给市文化艺术中心和达州川剧都带来了新的面貌,希望达州能借此次契机更好地延续巴渠河川剧,未来拿出更多好戏。”

巴渠河川剧在全省汇演上大放光彩,坚定了达州川剧人的守艺精神,振奋了达州川剧的发展信心。折子戏的成功也让王宏看到排演大幕戏的可能,“在保持现有剧目继续排演的基础上,下一步我们力争拿出一部完整的大幕戏,去冲刺新的舞台。”

守性

凡心所向 素履所往

20世纪90年代前后,大量外来文化进入我国,众多新兴娱乐项目在国内迅速普及开来,如川剧一般的许多传统文化遭受冲击,在社会发展中被迫按下了暂停键或减速键,有的本土文化甚至就此销声匿迹。面对票友的日朘月减,达州川剧人虽不得不适应时代需要,转型涉猎其他艺术门类,但他们从不曾放弃川剧,即使无戏可演,每天也必须吊嗓子、练形体。“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吴琴说,他们心中有团永不熄灭的火,几十年来微光闪烁,只待一个被看到的机会。

《目连之母》并不是在参加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后编排的,吴琴介绍,最初参加《中国有川剧》节目录制,在小组赛中陈巧茹给她排了这一剧目,而后她将表演视频送去另一个戏曲节目比赛,成功进入决赛后被邀请前往北京演出。但因种种不可抗因素,他们一行先后五次错过了表演机会,正在这时,达州接到了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的通知,市文化艺术中心这出迟迟不能亮相的《目连之母》(寻子·开荤)等到了新的展示平台。

面对全省的大舞台,吴琴、丁友全、李娅红、苟海全热血沸腾。没有专业舞台能走位,就在练功房苦练;没有专业乐队伴奏,就配好了音来听。很多个清晨,凤凰山上都有过他们婉转的唱腔;许多个深夜,不知名的小巷里都晃动着他们的身影。

条件再苦也决不给作品呈现打折扣的决心,让前来指导的陈巧茹动容,“戏曲艺术是综合艺术,虽然这个团队建制不全,人员又少,但大家基础非常好,又极为敬业。”从招式到唱腔,陈巧茹一点一点地细抠,四位学生专心致志,只月余其技艺就进步了不少,几次接触下来,她感受到吴琴等人是发自内心地酷爱着川剧。

《目连之母》(开荤)剧照。

《目连之母》的“开荤”讲述了吃斋念佛的刘四娘在丧夫失子后大开五荤,这出戏无一句台词,情节和情绪全依靠演员的无实物表演来推动。饰演刘四娘的吴琴和饰演婢女的李娅红,为找到第一次吃鸡脚和被鸡骨头卡的真实感受,她们反复体验后才定下了现在的表演方式。今年5月,因长时间练习,吴琴肩袖撕裂,但就像陈巧茹说的,吴琴已经把川剧视作第二生命去热爱,身体刚恢复她就又站上舞台,向更多人展示巴渠河川剧的迷人气韵。

守心

萤火虽微 但为其芒

川剧是川人的艺术,根植于四川土壤300多年,和川人的生产生活早已深深相融,不可分割。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先后出台文件,实施振兴川剧和曲艺重点工程的决策部署。新时代新需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就是对这一思考的有效回答。

幽默风趣、生动活泼的语言,形式多样、曲牌丰富的音乐,高亢激越、婉转抒情的唱腔,变脸、喷火的程式化动作,欣赏川剧,四川人有着得天独厚的语言、行为和习惯优势。在群众审美鉴赏能力普遍提升的现状下,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汇集各地优秀剧目,以多形式的演出、有魅力的演员、绚丽的舞美、悠扬的唱腔、有趣的故事、精美的服饰,吸引了一批观众,留住了许多戏迷,培养了一群票友。

陈巧茹说:“通过这次汇演,群众找到了传统文化的自信和希望,也让青年戏曲演员从传统文化的风采中看到了他们更好的未来,以此激励他们更加努力。”此次活动获得年度英才奖的10人中就有不少青年演员,年龄最大的吴琴看着其他地方和单位有十多二十岁的年轻人接班,羡慕不已,同时也忧心忡忡。“现在,国家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但我市川剧传承当下面临着年龄断层极其严重,且几乎没有人才储备的现实困难。”

一位川剧演员,从系统学习、舞台打磨,到真正能走上台,至少需要10年时间。就业30年里,吴琴只零星接收了几位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也不过5年。“我们这群老演员只要不离去,戏曲的火再微弱也能散发些光芒。但有时真的不敢细想,有一天我们都离开了舞台,巴渠河川剧交给谁呢?”

“川剧要在基层垒基础,艺术才能更深地扎根人民。从过去红红火火的川剧历史来看,达州是很好的传播平台,也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陈巧茹说道。巴渠河川剧诞生于达州这片土地,在岁月长河中,成为了巴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王宏认为,传承和发展巴渠河川剧,既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也是挖掘和打造巴文化的有效载体之一,他们将继续深耕本土文化,用戏曲讲述更多达州故事。而达州在省首届川剧汇演活动上获得的三个大奖,或将是巴渠河川剧亮嗓全国、巴文化走向全国这一篇章的序言。(图片由达州市文化艺术中心提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杨蕙菱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