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本色中秋

发布时间:2023-10-09 17:3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贺有德


中秋节是一个传统节日,一年之中,仅次于春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可谓历史悠久;至唐初成为固定节日,《唐书》里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的记载;宋代开始盛行;明清时与元旦齐名;流行至今,似乎越来越隆重了。


中秋节习俗,一是赏月拜月,二是吃月饼。赏月习俗,唐时最盛,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里,赏月诗极多。自唐以后,从皇宫到民间有了拜月习俗,中秋之夜,月亮升起来,露天设案,月饼、石榴、枣子等摆上,拜月;拜月礼毕,家人围坐而食,边吃边谈,拜月又成了赏月。赏月拜月重在精神层面,吃月饼重在物质层面。月亮圆,象征团圆;月饼圆,象征团圆。中秋之夜,有月亮,有月饼;望月亮,吃月饼,亲人们团团圆圆、开开心心。月饼的制作,不知始于何时,自唐以后日见讲究。美食达人苏东坡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不难看出,当时的月饼,与今天的月饼很接近了,只是不知味道如何。


不知何时开始,拜月之习式微,赏月之习虽在,其情其景却不如从前,闹市可见,乡间似乎绝迹。唯有吃月饼习俗犹在,且越来越新,新出了诸多花样,花样翻新持续发酵,也算是与时俱进。


中秋尚未到来,闹市通衢,大街小巷的中秋气息早已浓了,大幅广告抢占空间,花样月饼抢占商场,攻城略地而来。广告让人心动,月饼撩人眼目,包装精美且五花八门。走上街头,走进商场,眼花缭乱得不知从何下手。


世间事如太极阴阳,相生相克。复杂之事之物,不妨简单处之——比如月饼,任你包装精美绝伦,月饼永远是月饼,只是其馅其法其工不同而已,其名其价其味不同而已。不看包装看月饼,不看色泽看味道——这就对了。倘若陷入包装与价格的迷魂阵,便迷其本而失其真了。


年过半百,过中秋多年,却不曾拜过月,赏月倒是有:毕业后远赴山乡,中秋节之夜,一群“天涯沦落人”月下狂欢达旦;回到故乡后,中秋节之夜,一群性情中人山头小聚通宵狂欢;那年“下海”,中秋节之夜,一群四海之内的兄弟海岛狂欢,“不知东风之既白”……


然而,这毕竟不是常态,更多的还是吃月饼。吃月饼也不求奢华,精装版不如简装版,简装版不如散装版。据说月饼系列之庞大:京式、港式、广式、苏式、闽式……品类繁多;就月饼的馅儿来说,有莲蓉馅、豆沙馅、黑芝麻馅、五仁馅……各有千秋。每年中秋必吃月饼,从教三十余年,弟子遍及五湖四海,从政的、从商的、从教的常有往来,也因此各式月饼都品尝过。这些年来,中秋夜赏月已是习惯;赏月吃月饼,外加水果点心,也是习惯。最爱吃的,还是家乡的芝麻月饼。月饼之馅、之法纷繁,独爱芝麻月饼,纯手工制作,原汁原味,有滋有味。


国人重团圆——中秋小团圆、春节大团圆。团圆在上,吃在其次。重团圆,重长久,是深入国人骨子里最厚重的情愫与祈盼。古诗词里,中秋诗词众多,美不胜收。相比之下,最爱智慧通透的东坡居士那首《水调歌头》,尤其词尾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长久,共婵娟,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传统节日,重传统、重本色,春节如此,中秋亦然。时至今日,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传统节日似乎越来越遥远,甚至淡化。其实,我们再忙、再累,也不妨在传统节日,比如中秋,停下匆忙赶路的脚步,明月之下,亲人之间,相聚,团圆,吃月饼,唠家常,享受人间美好,不亦乐乎?


本色过中秋,实乃人生之乐事与美事。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