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八月罗田

发布时间:2023-09-07 22:4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陈自川


八月罗田,天朗气清。自高处而下,山风清凉,像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那些浪花变成了大家脸上的灿烂笑容。万山丛中行两车,幽静而简单,空调关闭,窗户大开,歌声飘扬,群峰喜洋洋。罗田镇与谋道镇接壤处,朋友赶来,盛情相待。阳光晴好,丽日明媚,犹如阳春三月。一声问好,似相识千年,大家鱼贯而至校场坝。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从开江出发时,玉米壳干,稻花香飞,此地玉米絮嫩如油,稻秧正怀胎,还未来得及仔细识物,主人家已将我们召集在罗田古镇宣传墙前,山青水绿果甜稻香鱼跳,在历史与文化底蕴的院子外,就是乡村全景的再现。以前,总是梦想着再回到陈家沟,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看到这些图画,觉得家乡美,此处更美。眼睛向前,再看诗书画文景的乡村新画卷,实在是让人振奋。脱贫攻坚后乡村振兴,不是人人都到城市里去蜗居,乡村的大舞台更需要有文有能者去展演,罗田如是,全国亦如是。


之前乡间贤人向氏,建罗田至苏马荡六十里石板路。现今虽不存迹,已被柏油公路代替,但还是可以想象150年前巴楚茶马道上,马蹄声声,山歌悠悠,往来商贾轻松愉悦的心情。或许正是这条商路,才造就了罗田繁华三千。长江三峡波涛诡谲,不如巴楚古道顺平,再到万州,已然风平浪静。游览向氏后人金黄甲大院,始觉乡村魅力在巫山怀抱中如此显眼,更知此行不虚。


校场坝似乎还在点将,这已是二十一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来到罗田镇,古街向我们问候,欢迎我们这些老四川的邻居。青石板、木门楣、吊脚楼,时光似乎沉淀下来,那些楼宇不会说话,只是无言地诉说着。


古街的东头是字库塔,文人们的次品字画文章便在此处焚烬,以显示对文化的敬畏。这也契合了自古以来,文艺作品要么是精品,要么不留存,对于作品的追求必有独到之处。所以,这山间之地,才有那么多人努力求学上进,据说明、清两代出了21位进士。而我们开江县,有史记载的共6位进士,就算是进士之乡营山县,历史上也不过57位进士。


再到街的另一头,便是普济桥,“察地利而通南北,尽人力以济往来”。此桥似一弯新月,拱于百丈沟之上,连接巴楚。过得河来,向右一看,便是一扇天然矮窄石门,行商之人若钻狗洞,过者常有不悦。忽一日,有人过此,觉得这不就是桃花源的入口吗?于是就在旁边的石头上写下“似桃源”三字。从此,过往者心情大好。


我等情致更是不错,本已到午饭时分,主人家请我们去看一个字。走入用坪村,哪儿有什么字,放眼四周,山岭卧龙,溪涧潺潺,田野抒怀,众人脸上疑云重重。主人家为我们解开疑团,此村地形就是甲骨文的“用”字——左边一撇、右边一竖、中间两个横。随着她指示的方向,众人抬眼,似有所明。有《用坪赋》:天地玄黄,渝鄂界疆,七曜耸翠,万峰叠浪。天赐坪坝,厚土沃壤,用形之坪,故尔名扬。


八月罗田,清风阳光。虽未识得其全貌,亦得其精华,真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返程路上,过得铜锣关,此关正面书“门泊东吴”,背面书“窗含西岭”,犹若剑门关一样,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站在关下,偶得几句:谁与罗田七巧针,玲珑山水尽归心。巴楚古道绽新绿,绣得画图天下闻。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