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王维舟如何开展调查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16 11:0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张黎丽

王维舟(1887-1970年)是川东游击军、中国工农红军、八路军、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指挥员,毛泽东同志亲笔书赠他“忠心耿耿,为党为国”,评价他“是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还没有成立中国共产党,他就是共产党员了”。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王维舟始终保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持攻坚克难、坚持躬身入局、坚持系统思维、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群众观点,为我们进行调查研究提供了借鉴。

坚持躬身入局 善于发现问题

——躬下身来,向当地老农学习、与官兵座谈。坚持问题在一线发现,就要在一线解决

王维舟在《我的回忆》中专门写了“陇东十年”一节。1937年到1946年,他率八路军三八五旅驻防陇东。为实现“保卫党中央的安全,巩固八路军的总后方和生产自给”目标任务,王维舟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发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带领七七O团奔赴大樵山脉大凤川开荒屯田,创办农场。

当时条件艰苦,又是白手起家,许多官兵都打退堂鼓。王维舟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请来当地有经验的老农作技术指导。当年秋天,全旅人员的吃饭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连续几年奋战,全旅共开荒23000多亩、收粮2500多石,不仅解决了官兵的粮食、菜蔬问题,还有多余粮食送往延安和抗日前线。

在庆阳西道坡“联合纺织厂”,王维舟经常与工人一道纺线。在织毛线衣、毛线袜和生产棉鞋、棉衣过程中,他发现棉花和棉纱越来越少,没有原材料,纺织厂将越办越难,部队的医用、穿衣都会成问题。问题在一线发现,就要在一线解决,他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动手种棉花。

王维舟到农村考察,得到的回答几乎一致:当地气候寒冷,无霜期短,祖祖辈辈都没种过棉花。但他不灰心:陕西的蔬菜能在庆阳安家落户,关中的棉花为什么就不能在庆阳开花结果?于是,他找来曾在关中种过棉花的官兵座谈,摸清了棉花的生长特点后,决定先行先试。他开垦了1.8亩荒地大胆试验,试验田里终于产出30多斤棉花。随后,指导部队和当地群众大面积推广种植。1942年,七七O团、警备第七团和旅直属部队种植棉花427亩,共计产棉8500多斤,给当地纺织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解决了军民穿衣、医用急需的原料。

坚持系统思维 做好民族工作

——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开展好民族工作,王维舟到西康等民族地区做社会调查,听取各族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

王维舟对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感情。1950年7月27日,西南军政委员会在重庆成立,王维舟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8月,他兼任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后,组织力量开展了民族种类及人口、民族团结、民风民俗、社会经济状况的调查,获得了全面、客观、准确、真实的第一手材料,为开展民族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他还到西康等民族地区做社会调查,听取各族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

王维舟坚持全面系统地看待问题,把具体工作放到全局中进行思考和定位,抓住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这个“牛鼻子”。他深知,做好民族工作必须要有本民族的干部。1951年上半年,他往返于重庆、成都之间,积极主持创办西南民族学院。从学校的设计、规划、选址、建设,到教师的配备、学生的食宿、教学的安排,他都亲自关心、过问和检查落实,6月1日学校正式开学。他在教职工大会上多次指出:“少数民族干部的作用,是其他干部代替不了的。因为他们最知道本民族的情况,熟悉本民族的特点,通晓本民族的语言文字,了解本民族人民的愿望和要求,把他们培养成才,就可顺利地开展民族工作。”

王维舟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被称为“少数民族的贴心人”。

坚持实事求是 敢于直击“要害”

——“搞浮夸的人,不是马克思,而是‘牛克思’。靠吹牛,是吹不出社会主义来的!”

1958年,党内出现浮夸风,各地瞒报、虚报的情况抬头。王维舟顶着各方面的压力,先后深入天津、山东、江苏、上海、云南等地视察,了解党群关系和人民疾苦。每到一地,敢于直击“要害”,对浮报虚夸现象进行严肃批评。

王维舟在调研中遇到一件怪事:一块田里稻子密得跟马鬃似的,田里有10多盏日光灯照着稻子,田边有10多台鼓风机往田里吹风。经询问才弄清事情原委:为了实现亩产20万斤稻子的“高指标”,当地把将要成熟的几十亩水稻移栽到一个田里,用日光灯、鼓风机来解决稻子透光透风的问题。他当场批评:“这样干劳民伤财,要不得!”回京路上,他又生气地说:“我看那些不按科学办事、搞浮夸的人,不是马克思,而是‘牛克思’。靠吹牛,是吹不出社会主义来的!”回京后,他立即向中央监委写报告,建议对那些吹牛撒谎、虚报浮夸、说假话向上爬而屡教不改的人给予严肃处理。

坚持群众观点 勇于修正错误

——“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实事求是反映情况,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天职。”

1962年,宣汉人民致信王维舟,反映家乡人民生活的困苦,他看信后难过得流了泪。1963年,党中央派他到四川参加中共四川省委召开的监察工作会议。会议结束后,他到川东进行了视察。

3月24日,已是76岁高龄的王维舟从达县(现达州市)到宣汉,对沿途乡村进行调查。到宣汉后,又对城区和清溪等乡进行了为期10多天的明察暗访。在调查中,他主持召开各种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和要求,接待群众来访100余人次,收到群众来信150件,查出了时任县委确实存在问题。他听真话、察实情,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全面了解情况的基础上,不仅建议地方党委、政府对符昌文等一批冤假错案平反,而且通过大小会议耐心细致地给各级干部讲党的革命历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帮助他们端正思想、转变作风。在他的亲切关怀下,宣汉各级干部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纠正工作失误,正确执行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使全县工农业生产得到正常发展,经济得到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作者 冉奎系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邓小林系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徐莎莎系宣汉县委党史研究室干部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