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发布时间:2023-06-16 11:0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张黎丽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先进文化的指引和支撑,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兴盛。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需要从历史和传统中汲取营养,需要依凭优秀传统文化夯实思想根基,开辟发展新路。在当前背景和发展要求下,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和先进文化发展实际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既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必然肩负的文化使命。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在提升研究水平的基础上,通过文化遗产保护、常规教育普及、日常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完善、文化环境浸润等路径,最大限度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达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以提升研究水平为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夯实基础。达州巴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熠熠生辉,民间民俗文化绚丽多姿,短时间内难以为广大民众深入了解。因此,需要客观科学地展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需要礼敬温情地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要充分发挥达州市巴文化研究院,各地史志办、文管所等职能机构的作用,整合各种研究力量,造就实力雄厚研究队伍,广泛开展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形成强有力的研究和阐释攻势。在研究过程中,应重视传世典籍文献与出土文献文物之间的相互印证,坚持方法科学、态度平实、论证周密的原则,做到探根究源、正本清源,呈现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面貌。在研究与阐释过程中,要立足当代社会实践、坚持发展需要导向,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进行补充、拓展与完善,古为今用,守正开新,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为其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提升其凝聚力、引领力、感召力。

以文化遗产保护来展现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作为一种直观、可感的文化实践,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具体而鲜活的呈现。要拓展文化遗产保护的内涵与外延,将文化遗产的梳理与阐释、保护与开发、传承与转化有机结合起来,在确保文化遗产安全的前提下,使之成为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大力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程,开展“古镇、古村落”地名文化遗址认定,恢复好、保护好、展示好古遗址、老街区、老宅院、名建筑,加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利用;要加快罗家坝、城坝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实施主城区文化景观提升工程,塑造“巴人故里”品牌,加快建设巴文化传承创新和旅游发展高地;要大力实施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工程,紧扣“川陕苏区·红色达州”主题,加快构建完整的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充分挖掘利用红色档案资源。要鼓励各地各单位利用文化遗产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社会资本、民间力量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中的作用。

以常规教育普及来推广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成果贯穿到从幼儿教育直至大学教育的全过程之中,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常态化、规范化确保普及推广的效果。具体到达州而言,可围绕与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自然资源、文学文艺资源和社会人文资源,进行课程编制与开发,打造具有川东北地域文化特色的乡土文化课程;加强优秀传统文化师资培养与管理培训,激励教育者因材施教,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注重感性熏陶与理性引导的齐头并进,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与传播力;发挥考试指挥棒引导作用,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教育考试评价体系中的比例,成立专业普及推广管理队伍,并将其效果纳入教育主管机构的绩效考核体系中。同时,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体系中,使之成为干部教育系统的常规化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忠诚传承、积极发展的自觉意识。

以日常养成来落实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生活世界是人最基本的经验世界,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广大群众的工作生活中,强化日常实践养成,方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优秀传统文化与伟大实践的对接与融合。要以全力争创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要在各行各业的行为规则建设中,强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渗透与形式表达,使之成为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成分,在社会实践中提高群众感知、领悟、接受的效果;要在日常生活的行为习惯塑造中,重振优秀传统文化教化世道人心、维护公序良俗的积极作用,使其与群众生活有机结合,以日常化、具体化、生活化的原则落实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重视传统节日、庆典仪式、重大纪念日等特殊时间,培养优良家风、乡贤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的各种时机和场合,发挥其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化作用。

以制度保障完善来助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既需要教育教化的内在引导,又需要制度保障的外在助推,需要引导与助推的有机结合。要强化文化供给,加快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乡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持续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强化院团建设,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政策体系,加大院团改革力度,激发国有文艺院团内生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要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效果作为评价考核机制的重要指标,使全市各级各部门、各行各业都深刻意识到推动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以文化环境浸润来深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营造导向正确、积极健康、生动活泼、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鼓励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创造力,让文化转化发展的创新精神竞相迸发、充分涌流。要推动文创资源要素集聚,优化文创产业空间布局,完善提升主题文化公园,打造一批文创特色街区,积极申办国、省重大文体旅游赛事活动;推动文创产业跨界融合,建好用活文创产品孵化园,推进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发展现代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文创企业培育提升,分类培育一批龙头、骨干和小微文创企业,做强一批体现达州本土自然生态和巴文化人文历史特色的文创品牌,造就一批根植于巴山渠水的文化名家,推出一批弘扬新时代新阶段主旋律的精品力作。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文化环境,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才真正能够浸润人心、深植人心。

徐冬 作者系达州市纪委监委党风廉政教育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来源:达州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