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丰收的色彩

发布时间:2022-08-31 17:0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杏


红的、黄的、绿的、紫的……秋收时节,漫步在4271平方公里的宣汉大地,只见高粱、稻谷、大豆、葡萄等农经作物已经成熟,田野尽染丰收色彩。当前,宣汉县广大农民抢抓农时,奋战田野,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红色——根植特色产业底蕴

“我们发展高粱1000亩,预计产量达60万斤,产值可达180余万元。”巴乡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兴林兴奋地说,“2021年,蒲江街道茅岭村把当地800余亩撂荒地改造为土成型、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的高标准农田,为成功发展高粱产业奠定坚实基础。”

种得好,卖得出,才能彻底解决农户后顾之忧。如何让高粱给村民们带来更好的“钱”景?该村大力发展订单高粱,积极与五粮液粮公司签订销售合同,统一收购村民种植的高粱,最大限度保障种植户的利益。今年以来,全县种植高粱1.5万亩,现已全部收割完。

“之前,我们没什么额外收入。自从我村规模种植高粱后,来这里务工一天还能挣80元。”望着家门口发展起来的“火红”产业,村民张显云喜笑颜开,“村干部考虑周到,统一收购我们种的高粱,我们便没有后顾之忧了,明年打算扩大种植面积。”

“下一步,我们农科所将大力推行适宜当地气候的高粱品种——金糯红10号、宜糯红4号,还推崇轻简、高效的栽培技术,规模发展高粱产业,擦亮宣汉特色产业‘金字招牌’,助推乡村振兴。”宣汉县农科所高级农艺师杨斌说,“我们根植特色产业底蕴,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让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黄色——增添粮食安全底气

“我家种水稻130多亩,亩产650公斤,采用机械化全部完成收割。”天生镇新芽村家庭农场主向森林说,“如果人工收割,一亩田要200—300元的人工费。现在机械化收割,每亩节约100—200元,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

近年来,该县倾力稳固粮仓根基,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增添粮食安全底气。今年,该县种植水稻52万余亩,机收助力水稻颗粒归仓。

“过去只卖稻谷,亩产450公斤,按3元/公斤算,每亩产值1350元,现在,亩产600多公斤,我们加工成大米,还注册了‘鸭池稻鱼香’品牌,大米可以卖到10元/公斤以上。”谈起宣汉县胡家镇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家丰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袁军细数变化,按每亩产大米400公斤算,产值可达4000元,加上每亩稻鱼收入约4500元,每亩的综合产值就是8500元,亩产值是过去的6倍。

“稳住粮食安全这块‘压舱石’,为保供稳价防通货膨胀提供有力支撑,为我们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提供了充足底气。”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海达信心满满。

绿色——擦亮经济发展底色

一串串颗粒饱满、沉甸甸、绿油油的青豆荚挂满枝头……走进樊哙镇高台村,只见采收农民忙得不可开交,短短几个小时收获了七八袋大豆,点燃新希望。

今年,该县有序推进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按照“2+8+N”总体规划图,规划建设达陕高速、前河流域万亩示范区2个,南坝、胡家、塔河、君塘、樊哙、普光、峰城、蒲江街道8个千亩示范片,全县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立1个以上300亩攻关示范园,共计38个,示范带动全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切实将种植任务落实到户到田,让绿色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同时,该县加大资金投入、人员培训力度,强力推进大豆扩种工作。整合相关项目资金和县本级衔接资金1800万元,集中采购大豆种子420吨、化肥645吨、有机肥300吨、专用农业机械50台,各乡镇(街道)、种植大户自筹资金采购大豆种子200余吨,全方位保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需求。为把大豆扩种工作落到实处,县上还成立了7个专项督查工作组,每月1次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督查工作。

今年,该县种植大豆面积达15.5万亩,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1.4万亩、净作大豆3万亩、幼果林套种大豆1.1万亩。

紫色——稳住农旅融合底盘

走进大成镇瓦窑村,碧绿的葡萄园里,郁郁葱葱的藤蔓上枝繁叶茂,一串串晶莹剔透、浑圆饱满的提子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让人垂涎欲滴。

正值提子收获季节。在民康葡萄庄园,不少村民正忙着分拣、装袋、过秤……“自引进民康葡萄庄园后,我们不仅将土地流转出去,还到园区打工挣钱,日子是越过越好了。”瓦窑村村民周大姐笑容满面。

在发展提子产业之前,当地村民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较低,导致本地不少劳动力流失。为扭转这种局面,2013年,瓦窑村引进业主邓鹏建立民康葡萄庄园,通过“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种植提子面积50亩,相继种下“维多利亚”“红地球”“夏黑”“魏可”等优良品种,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提升提子品质,每亩年产值可达4万元到6万元之间。

一串串翠绿色、紫红色、炭黑色的提子密密麻麻地挂在葡萄架下,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果香,游客们在庄园里尽兴体验采摘乐趣。山好水好提子香,带动了生态旅游热,每天有100多人慕名前来采摘和收购,每天的销售量超过500公斤。

借助提子产业发展的东风,大成镇打响“牛”品牌,做好“花”文章,围绕村庄、道路沿线打造乡村旅游点,激活了“农旅融合”第三产业的兴起。“我们要稳住农旅融合底盘,以本土培育的‘蜀宣花牛’品牌为引领,紧盯‘全国现代农业园区、全省牛草产业强镇、全县乡村振兴高地’三大目标定位,紧扣“万亩花、万亩草、万头牛”发展目标,闯出‘鲜花插在牛粪上’的乡村振兴别样路径。”宣汉县大成镇党委书记陈大双信心满满。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 漆楚良)


来源:掌上达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