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四世同堂的家国梦

发布时间:2022-06-14 11:3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秦莉

我爷爷出生于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的同龄人。老爷子不是党员,也没有活到一百岁,没有看到达城的新公园,也没能住上孙子辈在城里买的新房子。他走的那年,恰逢第五个曾外孙女婉然出生,实现了四世同堂人生梦的88岁老人,离开我们的时候,平静而安详。

爷爷是个手艺人,他的一生,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波澜壮阔。他的梦想很简单,有房屋可以避风雨,有田地可以耕种,有一门精湛的手艺既能服务乡邻又能补贴家用,儿孙们可以吃饱穿暖,少生疮害病。

他幼年学艺,不及成年就到双庙街道理发,后来娶了我奶奶,也一起生活在街上。虽说住在街上,但实际上是给别人做长工,说话做事都得看东家的脸色。1951年分田地,爷爷奶奶举家迁到了宋家沟,在这里扎下了根。至此,穷苦出身的爷爷实现了他的第一个梦想:有了两间木房可以栖身,有了一亩田地可以果腹。1958年,我爷爷成为了申家公社供销社国营理发店的一位理发匠。他勤勤恳恳地工作,带新人,教徒弟,一直干到六十岁退休。

爷爷的理发技艺炉火纯青,十里八乡都是出名的。我小时候,最喜欢静静地看爷爷理发。一把剪刀在他手里,如铁犁翻新,如妙笔生花。大男人小男孩刚剪出来的浅平头,就像田野里新冒出来的麦苗,齐刷刷的,让人振奋;又像孩子才写完的一页作业,工工整整的,让人愉悦。每逢过年,爷爷他们理发店是最忙的,他常常要忙到大年三十中午才赶十五里路回家团年。最后一口饭还没咽下,宋家沟的邻里乡亲又来排队等候理发了。

1981年,爷爷退休以后,就返乡专心务农了。镰刀、锄头用起来得心应手。更了不起的是,六十几岁的爷爷还学会了犁田。他开垦了几亩荒地,种了青麻。这一侍弄,又是二十多年。他那个理发的工具箱当然就束之高阁了,只有过年过节才把宝贝“请”出来,为乡亲们义务理发。神态还是那么专注,只是动作一年比一迟缓,再后来还须戴上老花镜了。

爷爷奶奶养育了四个儿女,我爸和三个姑姑,他们基本上都是新中国的同龄人。他们的童年少年时代也挨过饿,上学或放学路上偷偷去地里摸两个红薯塞进嘴巴,是常有的事。但他们的青春却是火热而激情的,加入民兵、修铁路、进工厂。我特别不敢想象,严重晕车的二姑,现在从南城到西外都只能徒步走路,二十世纪70年代初是怎样坐车去陕西参加襄渝铁路建设的。我也不敢想象,初中毕业就被陆军军官学校录取的父亲,因为是独子未能征得爷爷奶奶同意没能参军,又错过了达高中的入学时间,他是怎样度过了那段灰暗沮丧的时光,一头扎进大队民兵训练的。很快,父亲当了民兵连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又做了大队书记。不管经历多少风雨,父亲从未改变自己的立场和信念。他不是军人,但骨子里早就有了军人的正气和骨气。

土地包产到户后,各家各户有了余粮,父辈们便有了改造房屋的梦想。破旧的茅屋、土屋、木屋渐渐被两间砖瓦房代替。我们家带有吊楼的两楼一底的青砖瓦房也建成了。阶沿的水泥地上还用瓷碗碎片嵌了“一九七八年”几个大字。1978年,对中国人来说,的确是个重要的历史符号。这一年,乡场集市开始活跃起来,妈妈也会走上街头卖点自家的鸡蛋和蔬菜,再用换来的钱去买油盐,为孩子买文具。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知识重新被尊重,知识分子重新被启用。我爸爸虽不算是知识分子,但那个时代白马中学的初中毕业生在农村来说,也是凤毛麟角。他先后做过社办企业书记,带领大家创办面粉加工厂、煤厂、炼焦厂。

父亲退职后和爷爷当年一样,回到宋家沟,陪伴母亲务农。哪曾想,乡党委书记又找上门来,要他当村支书。父亲是个老党员,时时处处听党话,跟党走。父亲组织村民拉电线、修公路,解决了电线老化、群众出行难等问题。

我们这一代恰好赶上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很小就跟着母亲做农活、跟着奶奶做家务,遇上收获季节还得背二三十斤谷子走十五里路去粮站交公粮,我们自然能深刻体会到农民的辛苦。所以,我们的梦想就是通过中考高考走出农村,改变一辈子务农的命运。我们的生活除了干活就是学习,间或能举着火把跑几里路去看一场院坝电影,就跟过年似的。

我读师范的那几年,男男女女都喜欢穿喇叭裤,开始追求美、梦想和爱情。大弟读高中时最迫切的愿望是拥有一辆自行车,最大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工程师,小弟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妹妹的梦想是考上大学,而全家人共同的梦想是买一台14英寸黑白电视机。还好,党和时代赋予了我们追求梦想的机遇,也赋予了我们实现梦想的能力。每个人都各得其所,各尽所能,各施其才。我、妹妹、大弟也先后入了党。因为是老师,方便教育孩子,我工作三十余年带过弟弟、妹妹、表妹、娘家婆家侄儿侄女,前前后后有将近二十个孩子。现临近退休,我仍然站在教学一线,推动经典诵读,乐在其中;作为一名医生,小弟在疫情期间毫不犹豫递交了去武汉支援的申请书,无畏生死;作为一名建造师和工程师,大弟远赴青海坚守工地,无怨无悔;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妹妹为所在公司的党组织建设创新工作方法,尽心竭力。而在全国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响应党的号召,走进贫困户家庭,把党的温暖传递给需要帮扶的群众,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蓝图。

去年春暖花开,我们回老家修缮了老屋,种了菜。青少年时期拼命逃离的那片土地,现在又对它产生了莫名的亲近。

我们的孩子辈呢,他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日新月异。祖上都是农民的他们,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也有了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和视野的机会。长兄秦杨依然复旦本科期间就有了做外交官的梦想,研究生期间游学欧洲、日本,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习并成为预备党员,毕业后考进外交部,成长为一名正式党员。长姐安然现在就读于韩国成均馆大学研究生院,醉心于于中韩文化的研究。去年参加中考的欣然、嫣然被达州市第一中学和达州中学录取。刚上初中的婉然思想纯正、学习优秀,“六一”前夕被评为“达州市优秀少先队员”。

他们的梦想、前途除了与个人奋斗、家族发展有关,更与时代的脉搏密切相连。有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走向未来的步履一定会更加坚定,更加自信,更加稳健。而中国人骨子里固有的四世同堂理想,就是血脉的传承,精神的香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永远是中国人的人生课题和精神家园。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