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诗意中的高穴

发布时间:2022-06-08 11:4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吴华

“前村寻路径,戴月复山行。灯火千门照,壶尊半道迎。敢辞尽月瘁,幸属好民情。应识官如母,冰心分外明。”——《夜过高穴》

迄今为此,这是我读过关于高穴的最好的诗。

一首好诗会让一个地方名扬天下,比如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们记住了诗句,也记住了西湖。而高穴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凭什么让诗人为它赋诗呢?这或许是我们好奇与迷惑之处,唯有对高穴作一番深究,去探寻诗人的踪迹和诗意中的高穴,方可解谜。

据相关史料记载,《夜过高穴》系清乾隆年间大竹知县林良铨,在任期间的一次出访巡察,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从诗中,仿佛看到,那是一个月光明媚的夜晚,林良铨与同僚下乡巡访民情,舟车劳顿,路过高穴;早已疲惫的他,被眼前千家万户灯火通明的繁华景象深深触动,便在当地乡官和百姓的簇拥中走进了高穴;“壶尊半道迎”,受到好茶好酒招待之后,恋恋不忘地踏上了归途。返回县衙,诗性正浓的林良铨,趁着醉意,挥笔而就。

林良铨非大竹本地人,系广东平远大拓人,生于清康熙年间。清雍正二年,由岁贡生保举贤良方正科。历任四川大竹、大邑、渠县、成都等知县,后升崇庆州知州。后又调滁州、直隶州知州。因政绩卓著,曾得到乾隆皇帝召见。

林良铨从政四十余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他清正为民,廉洁为官,其人品官品经受了历史的检验,让人景仰。

他在大竹任职时,留下了中国历史上精准扶贫的典范。据《行素斋杂记》记载,1736年,林良铨被委派到涪州赈饥荒,他发现发给贫困户种子一事有漏洞,常给徇私舞弊者钻空子,真正的贫困户不能得到实惠。“殊不知里保吏役,秉公者少,营私者多。凡属该役等亲旧,以及援引贿嘱者,即有力之家,亦造入贫册,希图冒领。若无钱贿嘱,以及平昔与该役等有睚眦口角之类者,虽极贫亦为造作有力。此实在穷民不能沾惠之由也。”

面对漏洞,林良铨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与近些年扶贫中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惊人相似,是带银钱到各乡村,召集涪州十六里的百姓,亲自公开发放,由大家监督。点一名至公案前,问:“尔果极贫耶?”彼云:“是。”则回问东边众人,皆齐声谓:“此人果系极贫。”即按数填写领状,给与银钱。再点一名,如前问之,众佥谓:“此人尚属有力。”即是冒领者,或予以薄惩,或叱退之。这个办法如“行云流水”,广受欢迎,“涪之人士,咸谓无滥无缺。”

林良铨一生酷爱诗文,其风神骨格被人称之为“岭南的王维、孟浩然”。代表作主要有《睡庐诗选》700余首。据传,《睡庐诗选》首次印刷时,由当时著名诗人沈归愚、襄文达作序和跋。1777年,沈归愚死后,清朝正大兴文字狱,乾隆认为在沈归愚遗诗中有“诽谤”语,乃严令销毁其著作,且凡是其他人的著作中有沈归愚写的序文、题的字一律查禁。林良铨《睡庐诗选》因有沈归愚作序,遂成为禁书,不准流行。因此,《睡庐诗选》自刊印至禁止20多年,流传不广;《睡庐诗选》在平远林氏族人中,只留得未刊印的抄本一部。林良铨在苏州卸任后,便定居下来,后病逝于苏州,其子孙亦在苏州落籍。林良铨在大竹为官,“爱民重士,抚忧济贫,在任八载,始终如一。”他的“人品官品”之光照亮了竹乡大地,造福了这方水土,哺育了竹乡百姓。

高穴是大竹县辖下一个乡镇,位于县城南18公里。“石桥沟河及其支流乌龟凼河夹流汇合处,东南西三面临水,成一小半岛。”这是《高穴镇志》里面对高穴场镇的描述。其实,场镇只有一条小河沟流经,半岛不复存在;有道是,离场镇不远处有黄滩河水绕场而过,为高穴增添了几分水乡色彩。场东有遐龄生,南有猪市包,西有申家坡,北有蛮子洞;群山环抱的狭槽之处,有五坡恰似五匹骏马在此低头食饮,因此,俗称此处为“五马归槽”。

高穴场是大竹的古老首场。唐武则天久视元年始置大竹县,元代对各级行政区划和名称均有较大的改变,由此推测,高穴场应是元代所建。乾隆五十年,大竹设四十八街市之一。庙宇很多,是场镇的特色。但修建何时不可考证,岁月流逝,变化很大,相传关庙和老君庙是场镇最早的庙,场镇各庙分布很有特色:东,隔河有东粤宫、龙延宫即蔡伦庙;南,隔河有太清宫,即老君庙、三圣宫;西,有威武宫,即张爷庙,隔河有三楚宫,即禹王宫;北,有万寿宫,即江西庙、玄女宫,即机圣庙;中,有文武宫,即关庙。此外,还有民国十六年修操场拆掉的牛王庙和民国初年拆掉魁星楼及寒林庙等12个庙和1个善堂。可见当时的高穴何等繁华,也印证了《夜过高穴》诗中景象。

高穴场街道相传是以关庙为中心向四周发展,其中最早诞生的街是中梁子。民国十六年前,没有通衢的街道,两边店房的屋檐接拢,中间只有一条一尺多宽的阳沟排水。赶场时,行人拥挤不便;民国十六年,高穴团总张国镇鉴于此,与本场有名豪绅王希明一道主张并主持改修街道,并新建钟鼓楼;民国十八年,街道竣工,其中正街、河街、中梁子、烟巷子等主要街道,呈现一片空前未有的崭新面貌。街道全换成形式一致、宽阔整齐的石板道,街道阶沿排列正方洁白砖柱,柱头上端雕刻蔬菜叶片,十分精美;各店门口挂灯笼的天花板上雕塑有各种珍禽异兽;四条场口建有栅门,每夜更鼓分明,晚用早启;栅门门额上用碎瓷渣镶嵌闪闪发光的“高穴场”三个字。钟鼓楼缩成两楼一底,于民国二十年落成,素有“高穴有个钟数楼,半截都在云里头”的传颂。

在魁星楼街出场口不远的山坡上,有几个奇怪的洞,当地人称为蛮子洞。蛮子洞非常神秘,它的来历及其历史没有人说得清楚,只有各种没有定论的传说在百姓中流传。关于蛮子洞的来历,有三种说法“穴居、崖墓、哨所”,从高穴镇名的来历“高低穴居说”,可以印证第一种说法“穴居”的可靠性。

现在,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林良铨的诗意景象已很难寻觅。老街已经改造得差不多了,唯有部分残存的遗迹。从镇中心小学出来左转,就是一条陈旧的老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面很窄。整条老街,木架板墙,青砖黑瓦,篾壁木檐,错落有致。行走其间,仿佛回到了三四十年前的乡村小镇。平日里,街景萧条,看不到几个人影,过去赶场天那人山人海、水泄不通的场景早已不在,老街曾经的繁华也消失殆尽。

高穴能得到林良铨的诗赞,是他被当时的繁华之景打动,也是其在大竹任职期间治理下竹乡繁荣景象的最好佐证。只是农耕时代的兴盛,伴着历史的潮水,洗尽铅华,繁华落幕。

而今的高穴,在新的时光里,同整个中国一道正阔步前行。新时代的发展,远远超出农耕时代人们的想象,试想林良铨若有知,还能赋什么诗呢?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