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每天给自己过个“年”

发布时间:2022-01-14 16:0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牛年留下了背影,虎年蹦蹦跳跳来接班,我这个早过了青春岁月的人也不觉有些激动。在咱们这块土地,农历年在老百姓心头永远具有最足的份量,奔波在外的人,即使远隔千山万水,也要想方设法抵达心中的“家”。这个“家”的中心有时是住着老房的父母,有时是站在高地翘首盼望的妻儿。

在物资匮乏、休闲严重不足的年代,过年是与“吃得好”“穿得倩”“玩得嗨”连在一起的,大人、孩子都盼着过年。而今,物资堆积如山,不要说一般吃穿,就是价格昂贵的奢侈品,老百姓都买得起。法定休息时间越来越多,双休日、法定节日、年休假加一起,一年就是百多天,想玩个痛快,根本不必等到农历年。平时活得很爽,大家对过年的期盼自然也就不那么强烈,年味无形中冲淡了许多。只是,过年带给我们的生理惊喜越来越淡,并不意味着农历年就没有意义。相反,我觉得过年时渗透的传统文化精华非常值得我们珍视,最好的人生应该是每天都给自己过个“年”。

国人过年都有个心愿,希望忘掉上年不愉快的事,在新的一年“重整河山”。这种弃旧图新的精神,正是人生全部活力之源。经验告诉我们:人必须向前看,千万不要被过去绊住脚步。一位著名相声演员说:人到了四十岁,三十岁全是笑话;到了五十岁,四十岁全是笑话;到了六十岁,五十岁全是笑话。为什么过去会是“笑话”?因为每前进一步,我们的认识都在深化,我们说的话、做的事都更加精彩。不弃旧图新,天天沉溺于一点小小的不如意中,你的人生便没有超越,你就永远只能成为自己和他人的“笑话”。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两个节目指向团圆,一是中秋,一是农历年,尤以年节为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是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中秋的求团圆跟那一天的月圆予人的文化暗示有关,农历年的求团圆则与守岁、求财、拜年等风俗联系在一起。因为全民性的人员流动,将近两个月的春运期历来是一年交通运输的重点、难点。老百姓是高度智慧的,他们能坐飞机就坐飞机,能乘高铁就乘高铁,实在上不了公共交通工具,弄个摩托车、自行车甚至大板车,也要将自己送到家人面前。这种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实在让人感动。我们平时种田、打工、开公司、做科研、写作,也难免碰到沟沟坎坎,是在命运的废墟上唉声叹气,还是发扬过年精神,放手一搏,让双脚毅然决然地走向远方的路途?无疑应该是后者。只有拼搏才是对过去最好的总结,也只有拼搏才能为未来开启最美的生机。

人是独特的个体,彼此的出身、经历、所受教育不同,性情相异,相处时难免产生摩擦。过年了,借着节日的喜气,相互走动一下,说声“新春好”,道声“节日吉祥”,曾经的过结也就烟消云散。将这种春节文化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能具备宽容精神,不会对一点点鸡毛蒜皮的事耿耿于怀,更不会让它成团、成块、变成不可释解的仇恨海洋,而会“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让自己每天过个“年”,过的不是物质的节日,而是一种日日“刷新心灵”的生活。(游宇明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