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父子兄弟

发布时间:2021-07-15 11:2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有句老话:多年父子成兄弟,似乎是为我们父子“量身定做”的。

先说我的父亲和我。

不知父亲是不是遗传了我们这个深山移民家族的基因?生性耿直,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一辈子没有过姑息迁就,更别说讨好卖乖。甚至,笑也成奢侈,满脸庄严,如一尊雕塑。

这样容易得罪人,得罪很多人。

父亲的遗传基因强大,我们父子之间,只有遗传,没有变异。因此,我很像我的父亲。

有其父必有其子,当是就其父其子性格和人格而言的了。老祖宗的很多遗训,是经得起时间的验证的。这点,我向来深信不疑。

比如性格。我们父子,一脉相承。

父亲一辈子得罪了多少人,我这辈子也会得罪多少人,甚至更多,因为我的江湖远超我的父亲。

得罪的人多,感激的人也不少,至于这两类人哪类人多?这是个歌德巴赫猜想式的难题,好在无需求解。但行好事,无问西东,问心无愧足矣!

这样的性格,会引发连锁反应,比如性急,比如热心,比如仗义,甚至,不苟言笑。知子莫若父,当年,父亲是“知我者也”。某次,有人找到父亲找我帮忙,父亲让来人直接找我,留下这样一句话:“莫看他不爱笑,但爱帮忙,会帮你的,也会帮到的。”后来我才知道这话。如今,我是知我父者也,心底里一直佩服我的父亲。

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最大最深的是看书,这影响如春风化雨,潜移默化到血脉里、骨子里。

父亲生活的年代,真正的峥嵘岁月稠,饥饿刻骨铭心。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起早摸黑,只为衣能蔽体,饥能果腹——但一年到头,这仍是奢望。

就是在那样的饥荒岁月,衣食之外,父亲却爱看书。父亲读过两年私塾,是村子里的读书人,再苦再累,看书不曾放弃,这在那样的年代绝对是罕见的。

父亲爱读书,读不起书,转而不顾一切送我们兄弟读书。父亲有句名言:“日子不能不过,书不能不读。”这样,哥成了村子里唯一的高中生,我成了村子里唯一的大学生。

直到晚年,父亲仍然喜欢看书。每次回乡下老家看父亲,陪父亲聊天、喝酒,最要紧的是陪父亲看书。当年生活所迫,荒废了读书,晚年再来过把书瘾。每次给父亲捎书回去,老人家是最高兴的。

父亲爱看书,影响我至今,也将影响我一辈子。从小学开始,初中、高中、大学;再从学生到先生,读书从没间断。“枕头诗书闲置好”,在我家里,能放书的地方放书,该有书的地方有书。“书卷多情似故人,忧乐晨昏每相亲”,读书成了生活常态——忙里偷闲,也不教一日闲过,哪怕如鲁迅先生“随便翻翻”感觉也是美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身在红尘之中,心却在红尘之上……

父亲和我,无话不谈,回家聊天的时候、喝酒的时候,特别是看书的时候。

多年父子成兄弟——我们父子正是如此。

再说我和我的儿子。

父亲对我的影响很大,我对儿子的影响比父亲对我的影响更大。

儿子从小粘我,粘着我问天问地问人问过没完。小学三年级开始随我们进城读书,从那时起,在自己家里,去朋友家里,我和儿子爱读书读报,同事们朋友们感慨:你们父子俩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父亲对我影响最大的,是读书;我对儿子影响最大的,读书之外,还有写作。

儿子上小学开始,到初中,到高中,我们是小城书店常客。从卡通画小人书,到作文书,到文学类杂志,儿子一路看过来,都很投入,就像我看文学名著。

从高中开始,我喜欢上了写作,作文常被语文老师当范文。从那时开始,一直到现在,三十多年了,初心不改,笔耕不辍,至今已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作品若干,正如我的高中语文老师所料,也算跻身作家行列了。耳濡目染,从初中开始,儿子的作文初露端睨;高考场上,儿子的语文拿下了125分的高分,作文是“半壁江山”,绝对“功不可没”的。后来进了大型国企,一个理工男,竟然是单位写作水平最棒的。

因为读书,因为写作,我和儿子,又应了那句老话: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和儿子正是如此——甚至,几乎没有代沟。有儿子的话为证——某次我们父子聊天,儿子忽然笑着说:爸,我们之间好像没有代沟。我笑了,很开心,很欣慰——这欣慰前所未有。

祖孙三代,两个父亲,两个儿子,我们最喜欢的,是一起看书。

父亲眷恋着乡下老家,不想进城。很少进城的父亲,有两次,来到我们城里的新居,住了十多天。那些日子,我陪父亲逛街,带着父亲看老街,看新街,进书店,进超市,买书是我们父子的最爱。雨天不出门,就在家里安安静静读书。这是常见的场景:父亲戴着老花镜,坐在客厅看书,恍若老学究模样;我在书房看书,或者陪着父亲看书;儿子回来,坐在客厅或者自己的房里看书。三代书缘,是不是一道独特的美妙的风景?

父亲已经远去,我也年过半百,儿子正当青春;我们的血脉里,亲情漫溢,书香氤氲,如江河行地,流淌不息,一代一代……(贺有德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