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报纸给我诗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1-07-09 11:2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贾金戈

1995年12月2日,通川日报刊登了一条稿子《环卫工作呼唤公德意识》,稿件署名贾金戈,这是我从部队回到地方工作后的“处女作”。看到这份报纸后,我激动得一晚上都没法入睡。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此稿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获得了通川日报当年年度好新闻三等奖。

与党报结缘始于当兵时,在枯燥乏味的军营生活中,党报在精神上给我“诗和远方”。我也尝试着投稿,先后在云南日报、昆明日报、战旗报等媒体上发表文章200余篇,并因此荣获三等功3次。

1995年,我告别10多年的军旅生活,回到家乡的住建系统工作。与部队生活相比,地方工作完全是一片新天地,当时我感到很茫然、惶恐,不知如何“转身”和“接轨”。当同事将一份通川日报放到我办公桌上时,我顿时眼前一亮:“有老师了!”我找来近两三个月的通川日报,仔细阅读、品味,并把有关住建系统的报道剪下来,认真学习、分析、领悟,从中了解地方工作、住建工作的重点和特点。

我又爱上了党报,也养成了看党报的习惯。无论再忙,无论再累,每天第一件事就是翻阅党报学习。看着桌子上当天充满油墨香的达州日报,总觉是那么亲切,那么熟悉。

读报学报,激发了我写“豆腐块”的热情。20多年来,我先后在达州日报和达州晚报刊发稿件820余篇,这些成绩与编辑的辛勤劳动分不开。2016年9月,我供职的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从珠市街搬到西外市体育中心办公。清理办公室时,我把几大本厚厚的资料搬到家里,以免今后被遗忘或损毁。这些“宝贝”是我过去在达州日报用稿样报、获奖证书和特约通讯员、记者聘书。保存的样报基本上都是我的得意之作,或者有特殊经历、特殊意义的作品。这些“宝贝”是我和达州日报共同成长的见证,是我年轻时拼搏进取的见证,有的已经珍藏了20多年,虽然大部分已经泛黄,但它像一坛老酒,回味悠长。没事翻阅时,睹物思情,浪漫的怀旧情感就会涌上心头。

在我的“朋友圈”中,达州日报记者至少有30多位,在一个单位有这么多朋友,我很自豪,也很珍惜。在跟达州日报及新闻界朋友的交往学习中,我的新闻素养和敏锐性不断提高,各种报道见于全国、省(市)级各类报刊网站,《用真情谱写人生涵义》一文在1997年9月22日还有幸登上了人民日报。

住建部门工作量大面宽,很多方面和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了让市民及时了解有关住建系统的民生政策问题,我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总会忙里抽闲“爬格子”,或联系达州日报、达州晚报记者适时报道。在达州住建系统,不少同事和领导都叫我“贾记者”,但都夸我是住建系统对外宣传的“真记者”。

通过和新闻媒体打交道,我的写作水平不断得到进步,从一个握“枪杆子”的战士华丽转身为握“笔杆子”的住建职工,并在1997年被评为达川地区首届“十佳通讯员”,2012年荣获全国住建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1995年至今,我一直在市住建系统工作,20多年来,我和同事一道熬夜加班,精心整理,特别是在做局办公室主任期间,先后上报、下发各种文件1100余份,起草汇报材料700余份,办理各种批示500余件,做到了严谨规范、文字精练,这与我经常给达州日报写稿养成的好习惯、好作风息息相关。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又是达州日报创刊70周年。70虽是古稀,但在我的心中,达州日报风华正茂,是达州最具影响力的一张报纸,而它,也几乎充盈和陪伴了我的整个青葱岁月,引领和见证了我的成长。回望我与达州日报相识的26年,一张一张报纸如在眼前翻过。

不忘历史,砥砺前行。未来岁月,我将与达州日报及其新媒体矩阵一道守初心、共成长、同收获!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