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墨香报缘深

发布时间:2021-07-09 11:2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钟钦

都市周末,西窗下,巴山夜雨,润泽文心,诸君,请把酒临风,达川乌梅酒不上头,开江豆笋大竹白茶炒回锅肉,万源洋芋炖旧院黑鸡,渠县黄花大刀丸子,宣汉麻辣鸡,美酒佳肴《苏二姐》,请听我讲一讲我与达州日报的故事。

世间何事好,最好莫过诗

翻检着书柜最上层的一大摞报纸,从早已泛黄的通川日报到墨香浓郁的达州日报,自1985年开始,36年来,我居然在上面发表了近百篇文章。从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到诗歌、散文、小说、时政评论、文学评论等多种体裁,短的百余字,长的三五千,稿酬从两元到三五百元。不少文章被省内外报刊转载,多次获得四川省报纸副刊作品奖。

我的老家在开江任市乡下,要到达州城区,得穿越七里峡山脉,真佛山就在七里峡山脉尾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电视剧《再向虎山行》,背景地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广东佛山,一日我灵感突现,想了半副对联,1985年10月13日在通川日报星期刊发表。我发了个《求下对》:真佛山,佛山真。真佛真山真佛山。佛真耶?山真耶?“真佛山,佛山真”是说真佛山是真的,广东的佛山也是真的。‘真佛真山真佛山’是说达县真佛山既有真正的佛和寺,又有山,广东的佛山得名于东晋年间的三尊铜佛像,也是有佛、有山,系佛家之山,两者都可称为真正的佛山。这两句一语双关。然而,到底佛是真的呢?还是山是真的呢?这是我人生中第一篇变成铅字的东西,可我连对联的上下联,都没搞懂,“耶”字属于上平六麻,我是求上对才对,真是初生牛犊不知天高地厚。

《求下对》得了两元稿费,在翠屏路邮局,兴高采烈取了这沉甸甸的两元钱,我土豪般地给女朋友买了一条两元钱的丝巾(如今这张报纸还在,女朋友相濡以沫成了老伴,丝巾却早就了无踪影)。后来,报社一位慈祥的女编辑老师转给我数百封《求下对》的读者来信,我百般激动中,一一地读完并对大部分进行了回复。然后我觉得这些信应该还给报社,提着这几百封读者来信,到了星期刊编辑部,可是那天编辑部关着门,我把信从门缝里,全塞了进去。现在想来我不知道我是不是真的又傻又天真。

一月后,星期刊上,我又发了散文《呵,青鸟》。不久,写邮电部达县地区讲师团的报告文学《她从北京来》也发表了,报纸在邮电部里进行了长时间的展出。《打谷一天忙出火》《达城上空的怪月亮》《手拉手,架金桥》《彩色人生》《父亲的烟酒》……就这样,1991年7月,我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四川分会,从一个乡下的小学老师,到了教育学院教写作和文学理论。达州日报让我改变了命运。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与日报李贵老师举案齐眉的是一摞摞稿件和字词典,弓着腰,伏低身,三根指头拈支红笔,淡淡微笑着,逐句逐字编辑着稿件,雕塑似的。李贵老师是巴山作家群的大家之一,小说、散文、剧本的创作成就斐然,他的《辣椒协会纪事》《带枪的总编》《金陵歌女》一时洛阳纸贵。他身材颀长挺拔,白白净净,温文尔雅,英俊潇洒,浑身上下洋溢着文艺范儿。对于我们这些初学者,他一丝不苟地予以指导。

我的《彩色人生》,里面写到油菜结的管管,李贵老师微笑着,红笔在我的稿子上修改:“这个叫作角果。”看他写出来的“角果”二字,我才第一次晓得这个名字,我老家乡下,狗撵摩托,不懂科学,一直把这个油菜结的果果叫油菜管管。李老师又教了我什么是荚果、葖果、蒴果。当我把凭想象写的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小说出版后请他斧正时,他看着我,双目炯炯:“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不要再去写这些东西,这样浪费了你的青春和才华。王安石就说了‘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你要接地气。”

“要接地气。”这话是日报编辑的口头禅。魏全益、刘秀品、何南观、蒲建国、王承德、刘成娟、冯尧、郝良等老师,都反复对我说过。他们的舞文弄墨,是接地气的楷模。苍凉旷远背二歌,平平仄仄竹枝词。编辑老师的气质和神韵中,既有先秦散文的质朴清隽、汉赋的宏伟富赡,又有建安风骨的苍雄慷慨、刚健遒劲;既有唐诗宋词的高华激昂旷放沉郁、侠豪峭拔清雅婉丽,又有元曲的俊逸空灵、泼辣警辟;更有明清小说的博大晓畅姿肆汪洋。他们随和而洒脱,通达而执著,平易亲切又卓尔傲岸,入世又出世,身在红尘里,心在白云巅,书生意气悲天悯人。正是他们,让达州的文脉承古传今源远流长,而今更加博大浩瀚。

前辈飞腾入,余波绮丽为

我岳父抗美援朝打过了三八线,入藏后留藏工作,我岳母婚后也到了西藏,直到1978年才调了回来。岳父在物资局办公室,岳母在地区医院。医院业务科室没有报纸,岳父每天下班把办公室的日报带回家,岳母晚上看完了,翌日岳父上班再还回去。后来我女儿识字了,天天晚上要给我岳母读报纸。有的读个标题,有的要读全文,有的读了一遍不行还得读个两三遍。再后来,达州城区有了很多阅报栏,我岳母就天天去报栏看报,要是看到了我和我女儿发的文章,就欢喜得几天都笑眯了眼。我女儿读报纸读到自己大学写文章、当主编、办文学刊物,达州日报发过她《以川军的名义》《阳关行》《此刻须臾》等不少文章。

江山代有才人出,州河前浪携后浪。作家雁宁曾对我说:“作家有个职责,就是要培养文学新人。”陈启训、曹玉春、张泉、李君等教育学院的学生,都在日报上多次发表过文学作品。其中的李君,后来成了很有名气的诗人,工作也调到了成都。从教育学院到达州职业技术学院,我始终坚持着这项承上启下的事业,周晋康、刘玉霞、何磊、邓利兰、谢婉若、聂琳……前前后后,几十个学生在达州日报上发表过新闻、诗歌、散文、小说。好些人就是因为发表的文章改变了命运。我们语教专业的学生石峻铭就是毕业时凭着在达州日报上发表的作品,破格进了只招本科以上的耀华学校任教。

邵明算是我比较特殊的学生了。他职中的班主任林佐成是我师弟,几次说起有个邵明,偏科,写作蛮不错,发了不少诗歌,获了不少奖。2015年3月,我去开江职中宣传单招,校长唐光胜也说起他。佐成就喊了邵明来,邵明抱来作品和获奖证书。我一看,惊喜异常:“这样的文学苗子完全符合学院的单招免试政策。”邵明终于没要免试,硬考进了达职院,虽专业对口限定在了艺术系,但他来听了我一年写作课。大学期间出了诗集,还开了研讨会,获得过国家级奖学金。在达州日报教育周刊实习一年,得到了报社领导和老师极大指导,进步很大。后来专升本四川文理学院,毕业时,恰逢达州日报招聘,进了达州日报社做了编辑、记者。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粒沙中,见到世界;一朵花里,呈现天堂;无垠,握在掌心;永恒,就这刹那。”流沙指缝,时光如烟。“星期刊”“都市周末”“周末版”“大周末”“生活周刊”,日报副刊几经变幻,不变的是永远哺育着巴渠文脉,铺筑着一轮轮通向文学天国的厚实台阶。而我,我的亲人,我的学生,也和达州日报社、达州日报续写着一场永不谢幕的墨香情缘!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