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以案说法防电诈丨“注销网贷” 大学生被骗4.2万元

发布时间:2021-03-31 15:23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冷苏红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曼琦)近年来,全国各地网络电信诈骗案件频发。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我市电信诈骗案件共发案3961件,被骗人员损失上千万元。记者日前邀请高新区警方,对我市近期发生的9起网络电信诈骗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向广大市民详细介绍常见电信诈骗方式、反骗防骗知识及防范提醒,特别推出“以案说法防电诈”系列报道。

典型案例二回放

“大师荐股” 投资平台炒股38万元被黑

2020年11月1日,小刘向达川区公安局报案称:他在网上投资炒股被骗38万余元。

2020年10月20日,小刘在一款“soul”的聊天软件上认识了自称叫李军(化名)的人,并添加了李军的微信。经过几次微信聊天后,李军问小刘是否有意愿炒股,并透露有“大师”知晓炒股平台软件漏洞,可以帮他获取巨额收益。小刘将信将疑,但最终还是同意先进微信群看视频学习炒股。

数天后,小刘在“大师”的鼓励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炒股,在“大师”推荐的投资平台开通了账户,并在指定银行账户充值。之后,平台连续3次显示小有收益,“大师”就让小刘“买进加仓”。小刘先后充值520元、1000元、3344元,取得可观的收益。为了获取更大收益,小刘开始逐渐增加炒股资金,时至去年11月1日,共计投入38万余元。小刘以为很快能赚得盆满钵满,孰料平台突然显示无法交易,他赶紧用微信联系“大师”发现,自己已经被踢出了微信群,这时才意识到被骗了。

诈骗手法分析:“荐股诈骗”是反诈界的行话,其实就是“通过推荐股票来进行诈骗”。

防范提醒:可以通过中国证监会网站、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中国期货业协会网站,查询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信息。其次,观察其营销方式,识别网址信息是否正规,看收款账户与该机构名称是否相符。最后,合法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一般会在营业场所悬挂取得的经营资质,并且会设立各职能部门,分工协作,有效运营。而非法经营的机构办公场所不仅没有经营资质,而且有大量的电销人员在进行电话营销。有些非法机构甚至没有实体办公场所。建议投资者在作出决策前先去看看他们的营业场所。

典型案例三回放

“注销网贷” 大学生被骗4.2万元

2020年9月23日,渠县籍大学生文某接到一个自称是“京东金融”的客服人员的电话,称文某在京东注册了一个金融贷款账号,但国家规定学生不能注册金融账号,且本人不能注销,需要客服帮助才能注销,随后向文某推荐了“客服QQ”。文某加了“客服QQ”后,按照对方要求在支付宝“中邮消费金融”平台借款3万元,再将3万元转入京东金融平台指定账户。

文某刚刚完成操作,又接到一个QQ电话,对方自称是京东金融后台对接人员。文某按照对方要求,下载“中原消费金融”注册账户申请借款5000元,然后将钱打入指定账户。随后,对方又让文某下载小米贷款软件借款7000元,将钱打入另一个指定账户……文某按照对方要求操作数次后,发现自己被骗4.2万元。

诈骗手法分析:犯罪人员通过购买公民个人信息,以受害者有校园贷记录或者有不良信用,声称不注销会影响个人征信为由,造成受害人恐慌后,诱导受害人在众多网贷平台贷款,并转入指定账户实施诈骗。

防范提醒:凡是以“消除校园贷记录”、“消除个人不良征信”为由,自称能注销贷款账户和清空贷款额度的,都是诈骗。任何部门都没有权利消除个人征信和不良信贷记录。

典型案例四回放

“兼职刷单” 两人掉入诈骗陷阱

2020年8月25日,通川区居民杨某通过抖音认识一名自称招聘刷单的人,添加其微信后,被拉入“唯品会安全做单188群”。杨某开始在客服人员指导下进行刷单返利,垫付刷完第两单返利后,客服称“刷单超时,系统无法返利”,需要连续刷单才能返利。杨某按照客服要求操作共垫付1万多元后,仍然没有拿到返利,才意识到自己掉进了诈骗陷阱。

当天下午,达川区居民王某在微信刷单群里添加一个刷单好友后,点击对方发送来的商家代付链接发现,需要代付0.0元,以为不需要垫付一分钱,便按照代付界面的提示操作后,发现自己支付宝被扣款999元。王某询问对方,对方称系误扣,且没查到扣款的订单,需要扫描一个二维码,填写信息才能退款。然而,王某按照要求操作结束,手机收到短信提示银行账户上16000元被转走。

诈骗手法分析:诈骗人员通过抖音、微信群、QQ、招聘网站发布兼职广告,声称足不出户就能日进斗金,诱骗刷单者添加微信或QQ。

刷单者上钩后,诈骗人员先会给其下发一两个比较小额的刷单任务,有时还会“按照约定”返还本金和佣金,为的是“放长线钓大鱼”。随后,诈骗人员逐渐加大刷单任务的数量和金额,同时以“刷单超时不能返款,必须刷满多单以上才能结算”或“卡单”等为由,诱骗刷单者继续投入资金。周而复始,直到刷单者意识到被骗,不再接单。

防范提醒:在这类骗局中,一些刷单者被要求安装一个用于工作的“刷单软件”,该软件暗藏病毒。刷单者手机中毒后,诈骗人员再通过钓鱼的方式截获银行卡号、手机号、支付密码等信息,将刷单者银行账户上的钱盗刷走。

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兼职,一定要提高警惕,切勿随便透露个人信息。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