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做实农信金融供给 铺筑“三农”发展道路

——大竹农商银行助力农业农村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26 10:19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三农”发展步入新时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推进,新型农业主体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发生深刻变革。作为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的本土银行,大竹农商银行始终坚守“服务三农”初心,不断创新思路,落实行动实践,高举助力乡村振兴大旗,投身县域农业农村农民发展。截至2024年2月末,全行涉农贷款余额102.75亿元,占总贷款余额的77.34%,较年初增加4.27亿元,进一步夯实县域农村金融主力军银行地位。

紧扣“善作为”

把稳“三农服务”之舵

为持续推动金融政策、信贷资源、金融服务向“三农”倾斜,大竹农商银行不断创新金融产品、优化金融服务,进一步提升农村普惠金融的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大竹农商银行坚持以客户为基础,持续开展进村入户、整村授信工作,根据基层网点分布区域,划分区域责任图、划定行动路线图,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农户、外出务工人群等建档、评级、授信,加大融资需求的精准分析、产品精准匹配,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创业担保贷款、普惠小微信用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打造数字化“三农”拳头产品。同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工作,满足好脱贫人口产业发展的有效信贷需求。截至2024年2月末,大竹农商银行累计新增农户授信40807户,新增授信金额23.44亿元,新增用信金额12.41亿元;累计发放脱贫人口贷款16076笔,金额61126万元。

坚守“主阵地”

深耕“地方产业”基本盘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地方特色产业经营的差异化发展,一头连着农民增收致富,一头连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色”。区域特色产业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方向和重要引擎,大竹农商银行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零散种养殖农户为重点,创新推出“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产业链”“企业+集体经济组织”等模式,支持县域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同时,推出积极发挥“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蜀信e·商易贷”等农信基础产品灵活性强、适配度高等特点,满足乡村振兴建设中多元化的金融需求。至2月末,大竹农商银行累计发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70户,余额达到18277万元。

大竹农商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示范点。

四川省蜀达薯香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红薯深加工的农业企业,该公司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以高产量吸引农户,并免费提供种苗,保护价回收红薯,迅速形成规模。但在产业发展初期,购置加工设备以及原材料的大笔资金成了制约企业发展的“拦路虎”。在农村金融需求普查过程中,该一级支行了解到其难处,马上组织客户经理实地考察公司红薯种植基地及红薯粉加工厂,充分了解企业的发展模式和经营情况后,迅速安排工作人员为企业办理了贷款,为企业授信80万元,支持其购进设备、收购原材料,在红薯收购旺季为其解决资金问题,帮助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让整个产业链条进入良性的循环轨道。

聚焦“加速器”

强化“科技赋能”新引领

科技赋能是顺应特色产业经济发展趋势的加速器,大竹农商银行始终坚持着力打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样本,以科技力量赋能农业农村数字化、智能化、场景化布局,围绕农民金融需求、农村产业融合、农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积极响应“三农”金融数字化转型需要,创新线上的支付结算、信贷政策、渠道服务等个性化产品,用活用好手机银行、“惠支付”和“惠生活”等电子银行产品。截至2月末,全县共打造26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108个助农取款点、100台自助柜员机,实现了金融服务县乡村三级覆盖、“7×24小时”不断档。同时,充分发挥好手机银行、“惠支付”等电子银行产品的便捷性优势,深入开展“惠支付”专项营销活动,以“惠支付”为载体,手机银行为渠道,开展精准营销,让智能化、便捷化的信贷产品满足农村居民小额、高频的信贷需求,为“惠支付”客户提供高附加值金融服务。截至目前,手机银行客户突破33.98万户,今年新增8693户;新增“惠支付”商户手机银行500余户,累计注册达到20913户,“惠支付”商户开通手机银行的比例达到100%;关联账户日均活期余额达到8.08亿元;“惠支付”商户活跃数达到7709户。

大竹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到田间地头了解客户生产情况。

“三农”发展道路长远,农信金融服务悠长。大竹农商银行将继续坚守主责主业,深耕“三农”沃土,加大乡村振兴金融供给,准确把握新时代对“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为农业农村农民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金融支持,充分践行“四川农信,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担当。

□文/图 李丽晴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