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一丛绿竹的希望

——大竹县乡村振兴微记录之竹产业链

发布时间:2023-12-28 09:02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正值冬季,大竹县石桥铺镇高兴村白夹竹林下种菌基地的负责人曾祥国正和村民们一起进行林间管理。现在虽非竹笋产出季,但基地内的农户们仍十分忙碌。

大竹县因竹多竹大而得名,素有“川东绿竹之乡”美誉。早在2019年,就被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列入全省19个竹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培育县名单,被四川省绿化委员会评为四川省竹林风景线建设先进单位。

竹子是低碳、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绿色资源,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环保功能,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今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我国将在2025年初步建成“以竹代塑”产业体系,有序推进竹制品替代塑料品。

“以竹代塑”政策正中大竹“下怀”,因为大竹有基础、有资源、有产业、有规划。目前,全县拥有竹林面积约43.9万亩,占林地面积的45%,竹林总蓄积量79.4万吨。

多年来,从利用竹笋做成美味食品,到利用竹身做成精致工艺品,再到依托竹林形成“林下经济”“4A景区”,大竹县正将一根“小竹”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大竹”。

近日,记者走进大竹县万亩竹林,探寻大竹县充分利用竹资源优势,优化竹产业布局、延伸竹产品链条的绿色发展之路。

“竹子浑身是宝,竹笋能吃,竹身可用,竹林抚育后粉碎的林竹废材更是林下种植的优质基料,因此,我们基地可以做到一年四季有产出。”曾祥国告诉记者,自2021年到大竹流转数千亩土地进军竹产业后,他们在省竹产业技术服务团专家的指导下,利用林竹废材粉碎作为基料,按照仿野生自然生长环境,成功种植出赤松茸菌、竹荪、太子参、黄柏等10多种适合林下生长的特色农产品。

“赤松茸菌产量高、市场好、收益大,适宜竹林下种植。光是这一项,理想状态下,每亩产量能有数千斤,收入能达上万元,再加上竹子和其他农产品,基地一年产值可达上千万元。”曾祥国说,“此外,我们还为周围村民提供了上百个工作岗位,不仅可以帮助村民增收,也能保障乡亲们就近就业。”

竹农依托竹林育出鲜笋好竹,种植出高品质农产品;竹企则保证竹子“物尽其用”,产出更高的“附加值”。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竹笋的粗加工和精加工,生产笋干、竹笋粉、竹笋面等产品,满足消费者一年四季的需求。公司产品已销至上海、广州等市,年产值数百万元,正计划通过产品更新优化打通更大的市场。”四川飨笋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川告诉记者,依靠大竹竹资源丰富的优势,自2017年公司成立以来,他们每年都能在生产旺季顺利地从大竹县石桥铺镇、五峰山等地采购到优质竹笋。

除了抢占传统的国内市场,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还将“触角”延伸至海外。日前,由四川图拉香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的67公顷香椿、竹笋有机食品基地通过国际SRS有机标准认证,标志着大竹香椿、竹笋出口欧盟有了“通行证”,竹产品开拓国际市场指日可待。

目前,全县年加工干竹笋500吨、鲜竹笋5000吨,竹制品消耗竹材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

优质竹林不只是原料产地,依托郁郁苍苍的成片竹海,大竹县建成了以4A级旅游景区——五峰山森林公园为主的竹文化、竹景旅游区,带动周边兴起多家竹农家、竹旅游饭店。近三年来,景区年均游客量达到21.7万人次,年均旅游综合收入802万元。

“除了因地制宜探索新的种植方式、精加工、文旅融合等业态,大竹县正在实施宜笋则笋、宜材则材和笋材兼用等分类经营,同时通过竹林高效经营示范基地带动提升竹林质量和产量,提升竹林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促进产业循环发展,让林农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大竹县竹产业发展中心主任王隆富告诉记者。

“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大面积的竹林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山区丘区,面对制约竹产业发展的短板,大竹县同样有着明确的规划。

“我们计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竹产业基地运输道路、生产便道和蓄水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以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竹林资源可及度、道路通行能力,为竹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基本保障。还计划通过加大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和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解决有机竹笋保鲜、竹制品加工等竹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研发适合本县竹产业发展的高精产品。”王隆富说。

一竿翠竹撑起绿色希望。大竹县正利用物产之便、政策之机,谋划高效型产业之路。加大产业科研投入,扩充产品种类,提升产品附加值,开拓更大市场,是全县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按照三产融合要求,将积极发展林下种植、竹酒、竹编、竹工艺品和竹林旅游、竹林康养,以及竹音乐、竹舞蹈器材等多种可持续的利用方式;同时,加快竹林经营碳汇开发和碳交易,为竹产业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蒲建国 见习记者 兰楯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