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峨山明月,水墨开江

发布时间:2023-12-12 21:31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胡有琪


川东蜀地开江,以田兴县,以文壮魂。


东握梁平煮酒,西连宣汉登高;南倚达州远志,北靠开县论禅。千年轮回,依旧稻香。百年沧桑,平添诗韵。实为巴人之故乡,不愧賨人之桃源。


更有明月湖梳妆,宝石湖洗心。


观山之形,蟠龙枕北,啸虎距南;望地之胜,鸡足东蹲,牛山西卧。


攀登峨城山,临云下瞰,看开江儿郎,金戈铁马出开江。一睁眼,宝塔坝良田为友,十里河水绕道。金山寺敲钟,甚是大气庄重,敲出宝塔白墙黑檐,铃铛脆响。


东临飞云温泉,南约金马山论道,西钓峨城山翠竹如玉,北牧一地麻鸭。


开江喜食,格格味美。人到开江,乐不思归。


一读开江,神清气爽;二读开江,百年文香;三读开江,思接千古……


以巴山的姿势,在人世间行走


还是那么原汁原味地蹲在老地方,一件老褂子洗成一片灰色的云。


左看右看,仿若一张老脸。只有那首小调,无疑新潮。


红尘很近,红尘又很远。


水悠悠,闲时对镜梳妆,淡看春秋花开花落。


山依旧,尽管古镇屋檐亮角,却仍是自由自在咳嗽,落痕瞬间无痕。


是的,屋古朴,褪尽红粉,脸露沧桑,然而巴山红军刻下的字词句,“欲凭文字播风雷”,至今芬芳未散。


有过朝霞落地,红荷举旗。接纳长江新潮,闯出“瞿塘峡”吞风雨,多少人杰从此去,浪天浪地。


然而功成后,仍一身旧时衣,拒一纸奖状,回归巴山,埋首息气。


风依旧,柔柔的。雨依旧,滴答。


伞依旧,浪漫依旧,一颗平常心依旧。


一切依旧,巴山还是巴山。


人来,凤凰山如旧,伸出慈祥的手,供你遮阳避雨。龙爪塔还竖起耳朵,聆听你的絮语。


在巴山,微笑是最好的化妆品。微笑与微笑之间,使劲吆喝的,还是会心的微笑。


微笑不旧,天天都是新面孔。


在巴山行走,你就要以巴山的姿势行走。


以巴山的姿势,在人世间行走,你的初心依旧。


还是张爱萍的一阕词,在慷慨激昂地吟咏,在反复推敲红肥绿瘦。


峨城山登高


不是为了抢占地盘,只是完成一个心愿,我来峨城山登高。


路,越走越瘦。天,越走越高。


沿途,我看见满山的翠竹仍在编织绿色的盔甲,为汉朝大将军樊哙输血,为峨城将军冲锋陷阵呐喊。它们不屑于为我抬轿,它们拒绝为我的假清高牧笛。


我没有乘风而行,也没有骑云寄兴。而是让现实的汗,从体内不虚伪地涌出,叹蜀道。


有人半途而止,他们的脚步让峨城山的清风扫去,不留一点痕迹。


而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小孩,用幼稚的双脚,丈量着山的高度。峨城山举着他的笑语,在我们的惊喜之上,擦亮蓝天。


不管是上山,还是下山,那一块一块的青石板,始终是尽责的导游,驮着轻重不一的游客,走进历史的厚重传说,又带人从山的埋伏中走出一轮轮红日。


此时此景,我不知是峨城山在度我,还是我在度峨城山。


我无视生活的暗疾,仍在登高。


峨城山终于被我感动,封闭的门为我而开,大笑的山风涌了出来,拥抱了我。


我一一俯视那些残留的石碑,看远山云卷云舒。


其实,我知道此时山的叩拜并不是山的匍匐。我临顶,山没有高一分,也没有低一分,仍是如旧的颜色。我来,不会留梦;我去,峨城山不会失眠。


我只能证明,我的汗里有盐。


再高的山,都在人的脚下。但是,千年耸立的是山,并不是人。


峨城山的青石板,虔诚地送我上山,又客客气气地送我下山。


风过峨城山,雁过留声。


那些不用注释的悲伤,让风悲从中来,披头散发而去。


峨城山的草纷纷低头,让路。


山头,残破的城墙石皱纹更深,额头更黑,抱一身的苔藓,在秋风中缩成一团,惊慌失措。


这让一山的翠竹脸都绿了,它们不想让风的势头升级,而打乱秋天的平衡。


风过时,它们原本还排成人梯,心甘情愿地让风从它们的头上平稳而过。


当风的精神失常时,它们不甘看着蚂蚁失守,看着翠鸟失守,看着艳阳失守,看着一山也陷在莫名的失常中。


峨城山的翠竹终于出手,一竹一剑,自动组成峨城山剑阵,围剿风的失心疯。


众志成城,那些平时格外温柔的竹,此时,都成了战士,有了脾气。


它们发出了怒吼,把风叉起扔向了天空。然后,又把风摔下地,摔得吱吱怪叫,一地哀鸣。


峨城山见此,把风慢慢收集起来,让它们偎在一起,互相取暖。


一些曾经匍匐的草,忘记了仇恨,首先送来问候,让风慢慢地苏醒过来,吐出了郁气。


风终于爬了起来。


它向峨城山鞠了一躬,又鞠了一躬。眼睛里流露出重新做人的觉悟,转头,一身轻松地上路。


风过峨城山。


此时,峨城山的青石板路,风过不留痕。


龙形山


所有的传说,都已修炼成仙,远去。


而你,还在等缘。还在山脊上匍匐,任风刮骨,任云练剑。


一山的脚印,不是写给你的情书,它们如暗器,射中你的穴位。


你必须容忍。而且还要托起它们的轻浮,它们的轻薄,它们的轻视。


三千年一阕词:眸中尽是苍茫。


任鸟一飞冲天,任鸟折翅旋落。


龙形山,还是龙形山。


不变的是你的梦,层峦叠嶂立地涨潮,龙游大海行云播雨。


也许,满山的银杏带不来银杏姑娘的爱情,只会带来无奈的青涩。


但你知道:没有树木的葱茏,就没有鸟巢的暖语。


也许,一坡的幽秘玄奥,抵不上一滴露珠的真情流露。


但你大度,任影子遍山撒网,打捞沉落的夕阳。


龙形山,在静坐中禅悟。


人,终究是过客。不及你身上的一株草,一滴春雨,就度尽劫波,重修金身。


龙形山,修的不再是虚幻的龙形。


它修的是大慈大悲,一脸微笑。


唐家大院


同龄的院子都死了,尸骨未存。


但唐家大院还一脸红润地活着,活出一种精神,或者说,活出了一种道理。让人,为唐家大院纷纷拍照,存念。


其实,和唐家大院一道闯江湖时,其他许许多多的院子比唐家大院显摆,比唐家大院财大气粗,比唐家大院更要雕梁画栋,高出一头。然而,岁月没有正眼瞧这些花架子,风拆了它们的骨,雨无情地戳它们的背。它们都败下阵来,灰溜溜地走进历史,走进档案,走进记忆,不再风光。


而唐家大院还蹲在泥巴之上,一脸慈祥地晒太阳,让后人朝拜,嘘唏感叹。


其实,支撑唐家大院不倒的只有一个简简单单的汉字——孝。


别人把孝字挂在嘴上,唐家大院把孝字刻在心上,挂在梁上,灵魂时时擦拭,让孝字有血、有骨。一站起来,能让天地伸出大拇指。


割臂救父,真的是泣天地惊鬼神。难怪唐家大院几百年风雨不浸,虫蚁远遁。


“忠孝家风”,唐家大院的的确确是开江人的一块匾。如镜,照人。


在唐家大院,我一向高高在上的诗一低再低,收敛起嬉皮笑脸,藏匿玩世不恭的眼神,肃立。告别时,它心悦诚服地匍匐,膜拜。


无疑,唐家大院已是我精神的寺庙。在我的这些文字里,每一个文字,都是唐家大院虔诚的香烛,延续着它的香火。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