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景美业兴生活美 民富村强乡村美

——大竹县安吉乡“农业产业+特色加工”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3-11-13 10:4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广袤田野,蕴藏希望。11月3日上午,记者一行驱车来到大竹县安吉乡,行走在这片“丰”景无限的热土上,映入视野的是产业兴旺、百姓富庶的和美画卷。

近年来,安吉乡党委、政府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按照“工业强乡、农业稳乡、产业兴乡、旅游活乡”发展思路,大力推行“林下种植、粮经套种”,秉持“走出去,引进来”理念,加快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推动形成三产融合发展格局。目前,全乡累计发展中药材1万余亩、花椒1800余亩、柑橘220亩、青脆李500余亩、蔬菜350亩,存栏生猪、蛋鸡、肉牛2.8万余头(只),培育加工企业6户。

粮经统筹发展

农业走向产业化

站在安吉乡繁荣村、红岩村的地势最高处,目之所及都是连片种植的各类中药材,荒山荒坡正逐步变为“金山银山”,这里已被达州市授予首批三星级“秦巴药乡”称号。

“2018年,我带着在云南学到的中药材种植经验,回乡流转下了这片撂荒地,采用林下种植、上坡入林、粮经套种等方式集中连片种植中药材,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吸纳周边群众务工1万余人次。迄今,已种植有百部6000余亩、黄精1500余亩、重楼1000余亩、石菖蒲1200余亩,预计产值达2亿元。”正在指导村民栽种药材百部的基地负责人李泽轩对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

村民在车间里加工毛绒玩具。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是群众增收致富的保障。”县人大代表、乡党委书记李勇介绍,安吉乡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前瞻谋划产业发展布局,招引乡贤能人投资兴业,推广“粮经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农旅文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效益,结合“撂荒地整治、土地流转、农户自种保护价收购”,辐射带动农户人均月增收在1500至3000元之间。

红岩村三组村民汪中珍今年68岁了,常年在中药材基地务工。“我和老伴闲不下来,他在家务农,种了近8亩田,农忙时我会回家搭把手,其余时间我在这里务工,月均收入在1200元,今年稻谷还卖了8000多元,身子骨硬朗着呢!”交谈中,她脸上写满了幸福。

集聚洼地效应

民富企赢增活力

安吉乡回引的两家龙头加工企业又是另一番忙碌的景象。发兴玩具厂里,2000余平方米的厂房,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加工毛绒玩具;在清大姐食品科技公司,一股酱香味扑面而来,全封闭的生产线、灌装车间正在加工,车间外工人正在清洗辣椒。

安吉乡乡长罗程介绍,按照“产业发展,基础先行”思路,当地完善了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并想方设法解决了企业入驻用地难等问题,规划了40亩集体建设用地建立经济产业园;引进加工企业2家,其中,毛绒玩具加工厂毗邻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常年吸纳20余名脱贫群众就近就业,该企业2020年被评为省级扶贫车间,成为四川省第二批扶贫龙头企业之一。

村民在家庭农场采摘柑橘。

徐善月是易地搬迁户中的一员。今年是她在企业上班的第四个年头,由于公公和婆婆长期生病卧床,丈夫也是典型的“药罐子”,她家被列为贫困户。“我在这里上班,离家很近,每月能挣1300多元,挣钱顾家都不耽误,这日子有奔头!”她一边忙碌着手中的活一边说道。目前,全乡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脱贫户)”发展模式,把村民紧紧“链”在特色加工业上,带动全乡500余人就地务工,年人均收入近2万元。

□文/图 达州日报社特约记者 王晓林 通讯员 张传兴 周德茂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