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一笑余欢专栏——“富有”的何母子

发布时间:2023-10-17 22:4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钟岚


我每次回老家,最喜欢拍摄田间地头五彩缤纷的瓜果蔬菜。绿油油金灿灿红艳艳嫩闪闪的一切,都那么馋人。


但婆婆告诫我,千万不要乱掐邻居家的菜,否则是要遭骂的。“他们骂什么呢?”“骂你穷,菜都买不起!”婆婆没好气地说。


噢,好吧。


这样想想,若论蔬菜自由,何母子就是我熟悉的乡亲中最富有的了。



何母子这个称呼一直让我很迷惑,她到底算个什么辈分呢?多少年来,我只是偶尔回乡,听见婆婆和老公都如此称呼她,觉得这名儿搞笑,自己喊不出口,就只有“嗯啊你啊”地含混称呼着。直到现在长住着,天天要打照面,才决定搞个清楚。听婆婆理了半天亲属关系,方才明白过来:原来是个叔母,简称“母子”,是不是很奇怪啊?村上还有个“康母子”,想来也是这种关系。


何母子是婆婆的好朋友,每次我们回来,都会收到她馈赠的蔬菜,有时是一堆黄瓜丝瓜,有时是一把葱蒜,还告诉我,她家地里的黄瓜,我想吃可以随便摘。


以前,我认为何母子是生性慷慨,现在发现了,慷慨是因为富有,而富有,则是因为勤劳。


只要何母子在家,随时随地,我都看到她在地里忙碌,播种或照顾自己的蔬菜瓜果。常年无人居住的邻家院子的边角,池塘边的荒坡,都被她认真开垦,整整齐齐种上各种菜苗。这些菜苗规划整齐,品种丰富,每样都不多,但长势特别好,好得让人嫉妒。比如同是四季豆苗,她家的须子都沿着杆杆缠了好几圈了,天天向上,而我们家,婆婆种在院子边的,还趴在地上没牵须。我看到她家的四季豆,就比较羞愧,赶紧舀两瓢水去给院子里的四季豆加把劲。


何母子一边给茄子苗搭棚防晒,一边给我指点她家的宝贝:仅池塘边这一小块地,依次有豌豆、胡豆、黄瓜、四季豆、茄子、空心菜、小葱、土豆……想想看,再过两个月,这片是什么盛况!


在何母子的感染下,我也开始每天关心粮食和蔬菜,隔三差五去院子边上那一小块地里瞧一瞧菜的长势。看来看去,只有几窝莴苣长势喜人,再过几天叶子可以掐来煮面了。



其实,何母子现在的主业不是种菜,而是到乡上带孙子,两个。儿子儿媳妇在广州打工,在乡上买了房子,她只是放不下老家,坚持周末回家种地,周一再回去“上岗”。


我发现这村里其实是没有留守儿童的。自从乡村的学校大规模撤掉之后,娃娃们大多集中到乡镇上学了,远的就到县城,或被父母带到打工的城市去了。村里只有留守老人,而这些老人又有一半是过着候鸟生活,平时去县城或乡镇带孩子,见缝插针地抽时间回家种地。因为不喜欢城市的喧闹,又放不下闲置的土地,所以就只能两边跑。只有儿孙都大了的特别高龄的老人,才能安心留下来耕种。村里八十岁上下的老人,凡是走得动的,都在地里勤勤恳恳地忙碌。邻家有位爷爷,八十多岁,脊柱严重变形,走路都呈九十度弯腰,还种了不少土地。我看见他担一挑水去灌溉,腰都快俯到地上了。在池塘边洗菜,见我路过,还要强送我一把蒜苗。


这些还在土地上劳作的老人,个别的是因为贫困,但更多的是因为喜爱,是对土地的朴素情感。


对何母子来说,种菜是比带孙子有趣得多的事。谈起带孙,她就叹息:你看我家那两个,周末跟我回来,你看到过没有嘛?门都不出,就在家里耍手机看电视。煮饭给他们吃呢,一个要吃水饺一个要吃蒸饺,一个要吃这样,另一个就非要吃那样,不好办啊。


两个娃周末要返回乡上,坚决不走路,要爷爷骑摩托车送去。摩托车只能坐两个娃,何母子就只有自己走7公里路去“上岗”。


而包括我老公在内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娃,从十二三岁上中学开始,哪个不是周末背上一周的米粮,走几十里山路去上学?周末回家还要帮大人干活。


总的来说,我们两个共同的感慨是:这一届娃,越来越难带了。


所以,何母子最开心的,还是伺候她的蔬菜瓜果,让自己的势力范围不要有空置土地。有一天晚上,听说小偷进了村,正在乡上带孙的何母子一夜辗转反侧,最担心的是放在院坝里的犁头被贼偷了。第二天一早赶回来一看,啊!犁头居然还在,何母子高兴坏了。


每次看到何母子来去如风,在自家地里开心忙碌的场景,就觉得特别入画,美得很。我给她拍了很多照,绿油油的背景下,何母子总是爽朗地笑着。


何母子还不到60岁,算是这村里非常年轻的人了。而在她之后,还对土地怀有如此深情、愿意耕种的人,不知能有多少?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