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努力攀登发展“智”高点

——达川区深入推进省级人才工作先进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3-09-27 10:0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达川给我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遇和优质的服务保障,希望能在这片沃土上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同时为达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达川区引进人才李卿青说道。

近年来,达川区紧紧围绕人才强区战略部署,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以聚才的良方、用才的胆识、爱才的诚意,深耕人才“引育留用”全链条,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以创建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为契机,奋力开拓人才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布好一张“基本面”

实现管理体系化

随着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达川区“全面布局、上下衔接、一体推动”的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取得了良好成效,形成了“三个一”的实践探索。

“一盘棋”统筹。一直以来,达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建立完善区委领导联系专家人才制度,为各类人才量身定制突破力大、竞争力强、含金量高的50余项人才新政,着力构建有区域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高位带动,成员单位密切协作、齐抓共管,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统筹协调、督促落实,上下贯通、内外联动的工作体系逐渐形成。强化“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区委主要领导定期调度研判人才工作。进一步整合人才工作力量和职能职责,挂牌成立区委人才发展促进中心,把准人才工作“基本盘”。

2023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暨三区联合夜市招聘会现场

“一张网”联动。充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构建管用平衡人才体系。深入推进专家人才“组团式”帮扶,整合农业、人社等部门人才资源,组建硕博人才科技服务团、专家人才服务团,累计出动700余人次深入产业一线开展组团服务,为全区76家重点企业选派企业人才服务专员57人,创新建立问题分类处理机制,多措并举助企纾困。扎实推进“校联体”建设,通过“送教下乡、资源共享”的方式,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帮扶的全面性和针对性,赋能区域基础教育事业振兴,成功打造校联体示范点17个。大力开展医疗卫生领域对口支援“传帮带”工作,柔性引进重庆医科大附属医院6名医学博士,设立“胡昌江传承工作室”,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建成以区人民医院、中医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5个,兜牢人才智力“资源库”。

“一面旗”引领。持续加大财政性人才工作创新发展经费投入,不断加强人才资金保障力度,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红利。充分发挥人才项目的示范引领带动作用,扶持区级人才项目20余个,用“真金白银”推动优秀科技成果在达川落地转化。围绕创业带动就业,持续优化创业贷款政策,加大创业补贴发放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返乡创业,2023年预计创业担保贷款3200万元以上。组织开展“奋进达川·优秀人才”评选表扬活动,向长期奋战在科研生产经营一线和乡村振兴一线的人才倾斜,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进行表扬并给予人才资助。同时常态化举办人才联谊活动,开展“主播说达川·直播荐达人”等人才推介活动,持续挖掘宣传达川人才典型案例,提升人才引领“示范力”。

串联两根“关键线”

实现发展全链化

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人才工作思路,发挥重点项目、重大工程、特色产业串联人才“引育线”作用,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链接”,实现产业链带动人才链,人才链赋能产业链。

“金兔迎新·达人有约”系列活动

战略聚焦,“全方位”延伸“引才触角”。坚持常态引才、精准引才、多维引才,积极布局本地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打好“双招双引”主动仗。搭建引才平台,“走出去”举办一系列招引活动。在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设立人才工作站8个,对接高校聘用人才招引专员27名,搭建人才交流、招才引智服务平台,“组团”深入知名高校院所,集中引进硕博人才50余名。提升载体能级,“请进来”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提升百马产业新区、乌梅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十大平台载体能级,提供多元稳定的就业岗位,构建特色鲜明、协同发展人才集聚区,柔性引进赵春江院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团队)40余人。

因材施教,“多角度”点燃“育才火炬”。坚持科学育才、系统育才、联合育才,整合现有资源,用好培训基地,优化培养体系,精心锻造高质量人才队伍。举办系列教育培训。分批举办1场高层次人才研修班、2场企业培训班、5场青年人才沙龙、10余场技术培训讲座,聚力培育一批优秀产业人才和创新企业,10余名优秀硕博人才被提拔重用,2名优秀人才入选天府青城计划,18名高层次人才成功申领“达人英才卡”。搭建人才成长舞台。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参与“技能达人擂台赛”“中医药康复技能大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以赛促培,以赛代练,切实育强技能人才队伍,1名优秀人才荣获“全国技术能手”。深化校企地战略合作。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开展技术联姻、成果转化、资源开发等方式,共推项目、共建平台,现已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家,搭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15个。推行“产教融合、工学一体、顶岗实习”校企双师联合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企业紧缺技能人才。

专家团赴招聘会现场进行就业指导

精准发力,“深层次”推动“产才共荣”。夯实人才基础,让文旅产业插上“腾飞翅膀”。围绕挖掘、培养和使用,持续壮大富有活力的本土文化人才队伍,开发休闲度假、温泉养生、观光采摘、研学体验等复合型特色旅游产品,帝源农场、九龙湖等一批农业主题公园、乡村旅游景区景点脱颖而出,百节乌梅山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依托人才资源,让城市商圈形成“集群效应”。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不断优化的人才生活环境系统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围绕升华商圈、三里商圈,打造各具特色的城市商业核心街区,优化杨柳商贸集聚区业态,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2022年成功创建全省服务业强区。发挥人才优势,让乡村振兴实现“聚势提能”。加强与农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高标准打造并推动“南大万”10万亩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省星级园区,同步布局建设“双石”粮经复合园区、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园区,提档升级各类蔬菜、生猪、经济作物产业园区,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

聚焦三个“突破点”

实现服务品质化

惠才纾困,把准“着力点”。坚持政治上关爱,出台惠才新政“升级版”,配套制定医疗卫生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等精细化、个性化支持激励措施,提拔晋升优秀硕博人才90余人,择优推荐“两代表一委员”68人。持续完善评先选优、职级晋升机制,深化人才工作中“唯帽子”问题治理,对在基层工作满25年的11名同志降低1个学历等次评审高级职称。

广开“才”路,丰富“联动点”。深度释放人才活力,高规格承办全市“金兔迎新·达人有约”系列联谊活动,广邀省内外农机专家召开丘陵山区现代农机装备产业发展研讨会,组织高层次人才进修培训……多场景、多类型、多维度搭建一系列人才交流、学术研讨、需求对接活动,营造了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氛围。

返乡创业的李洪权博士查看自家地里的番茄长势

拴心留才,优化“舒适点”。把人才关注的“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建强人才阵地,高标准建成“拎包入住”人才公寓81套,细化拓展“达川英才卡”5类23项人才“贴心”服务事项,凝心聚力解决好人才住房、医疗保障、子女教育等切身利益问题,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推动各领域优秀人才扎根达川。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指数,在体制机制改革、平台建设、项目投放等方面大胆探索,加强与万州、开州、南充等毗邻地区,以及成都、重庆等中心城市人力资源协同,加快打造综合性人才活动场所,积极融入万达开三地人才区域协同发展‘雁阵格局’,进一步帮助人才提升生活品质、扩大交流圈。”达川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说道。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桂丹倪 刘欢 通讯员 王盛祥 兰怡君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