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幸福的妈妈

发布时间:2023-09-19 18:3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郝富成

文/徐爱洪


我那年过古稀、听力下降的老母亲,无论你对她说什么,她总是“哈哈”一笑,脸上随时绽放微笑。有人说,微笑挂在脸上就是最简单的幸福,我母亲从青春到老年,有丈夫的真情陪伴,有儿女的孝顺问候,对她而言,这何尝不是最简单又最重要的幸福。


妈妈在新中国成立那年出生,年轻时的她,身材高挑,五官精致,眼睛有神,是一个淳朴善良的姑娘。帅气的父亲虽在读师范时有女同学缘,但还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选择了母亲。父亲说,母亲年轻时很漂亮,看着顺眼,相处半年就结婚了。


在那个不流行自由恋爱的年代,母亲很幸运,在花一样的年龄嫁给了有工作且勤快善良的父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留下的全家福照片,记录着她年轻时的笑容,纯真而朴实。父母携手相伴走过五十多个春秋,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同甘共苦、相濡以沫。


妈妈虽只上到小学五年级,但学习能力很强,心灵手巧。她学裁缝仅断断续续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拜师后,师傅教她用一片布的边包住另一片布的边,按住包边踩缝纫机扎直线。踩缝纫机是个精细活,用力要均匀,针脚才匀称。“哒哒哒……”一响,衣缝就扎好了。妈妈很快上手帮助师傅做衣服,接下来便学习裁剪。裁剪是最难学的。妈妈回到家用纸画,照着师傅的样子剪出样板。妈妈第一次独立完成是院子里的亲戚急需赶制新衣,硬着头皮照着样品裁剪,可制作出来的成品,衣领不“服帖”。她仔细琢磨,尝试多次后,终于能按自己想到的样式变换。经过不断努力,逐渐做到制作的衣服样式好看,穿上得体舒服。家里那张老照片上,我穿的镶边童装,就是爸爸进城办事,挤出时间到裁缝店用纸画了样板带回家,再经妈妈的巧手创造性地制作出来的。


妈妈学的手艺还可以谋生挣钱养家。那年春节前,妈妈忙得不亦乐乎,她帮村里人做衣服挣工分。爸爸担心妈妈太劳累,下班后也学会了使用缝纫机。正值寒假,妈妈裁剪,爸爸踩缝纫机扎上衣直缝、裤边,减轻妈妈的负担。生活的拮据和劳累陪伴他们很多年,但他们在缝纫机欢快的响声中虽苦犹乐,幸福无比。


小时候常见妈妈手冻僵了就放在嘴边吹口热气暖和一下,马上又接着做,做完一家,又赶紧做下一家的新衣。直到大年三十晚上,我过年的新衣服都还没有影儿,心里难免对妈妈不满足儿女却总是为别人先做衣服而生气。怎么想都想不明白,也就怀着闷闷不乐的心情上床睡觉。可正月初一早上醒来后,新衣服就整齐地叠放在枕边。当时,我只顾着高兴穿新衣服得意,根本没想过妈妈点煤油灯熬夜的辛苦!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爸爸给我买了一件小西装领的衣服。妈妈赶新潮,看见新款式,马上开始琢磨裁剪西装。西装最不好处理的是衣领,妈妈翻来覆去比画,买布料、裁剪,我直到高中毕业都穿着这件妈妈制作的衣服。


妈妈的手真是巧,曾看见妈妈在布上画花、草、喜鹊、孔雀……再用竹片制作绷子,绷紧布料,然后用缝纫机制作出精美的“喜鹊闹春”“孔雀开屏”“花好月圆”等图案的罩帘子,装饰在蚊帐前面,让简朴的花板床瞬间变美。妈妈是热爱生活的,她的审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


妈妈生了四个孩子,一边喂养孩子,一边操持家务,还要干农活,身体因此常被病痛侵扰。我们三姊妹到上学年龄后,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爸爸把我们带到了学校读书生活。周末全部回家,爸爸便会杀一只鹅或鸡为我们加餐。爸爸厨艺好,他做饭时妈妈打下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成了我记忆中最温馨的画面。


妈妈最大的福分是爸爸的宠爱。在经济还比较紧张时,全家人节衣缩食,爸爸利用暑假带妈妈、外公到成都游玩。爸爸退休后,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家里经济条件也好了很多,爸爸便领着妈妈全国各地跑。虽一路劳顿,可妈妈是开心的。她领略了祖国的山川美景,更珍惜有父亲相伴的平凡岁月。


妈妈上了年纪后,常到广场去跳舞或走路,锻炼身体。爸爸有时做好饭菜还要打电话催她回家吃饭。很少看到爸爸抱怨,总是一脸疼爱地看着妈妈说:你年轻时辛苦,又老是生病,现在只要你身体健康就好。


妈妈七十多岁,能有父亲五十多年的疼爱,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即使爸妈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媒妁之言的婚姻,而且文化差异那么大,共同语言少,父亲仍用责任和爱呵护了母亲一辈子。他们在日积月累中的相互关心中沉积了感情,给子女一个和谐幸福完美的家,也让我们懂得婚姻应多包容,相互体谅,才能白头偕老。


有人说,母亲是一个家的灵魂,有妈在,家就在。从妈妈的笑容里,我嗅到了幸福的味道。



来源:达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