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浅论初中物理教学素材选择的原则

发布时间:2022-11-15 09:5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李佳伦

(开江中学实验学校 蒋义来)  摘要:物理是与自然现象、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一门自然学科。各种自然现象中包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了大量的物理知识。这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运用教学素材来辅助理论知识的认知、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是物理教师常用的一种手段。教学素材的选择适当与否与教学效果紧密相关。作为物理教师,合理地选择本学科的教学素材并加以应用,对于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素材选择的原则。

  关键词:教学素材;时代性;关联性;说服力;教学地域。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正式接触物理的开始。而本阶段,学生思维具有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而物理所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性、部分抽象性,使得物理初始阶段的学习并不比其他阶段不容易。为了破解这对矛盾,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都会选择一些素材纳入到教学中,来作为理论知识的支撑,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教学素材的选择不是随意的,它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在教学、练习中,合理地选择教学素材并加以应用,既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巩固教学所得,又能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具有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以“举例+论证”的形式,对教学素材选择的原则展开探讨。

  一、初中物理教学素材选择的原则

  (一)、注意教学素材的时代性

  在选择素材时,作为教师,我们应注意学生所处的时代。选择与学生接触紧密的素材,学生能够很好地知道素材所指,从而为挖掘其中所隐含的物理知识创设好物理情景。以《乐音的三个特征》一节为例,紧跟时代脉搏,可选用时下流行的综艺节目、流行歌曲等作为引子,激发学生紧密联系生活,思考与之相关的物理知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开展《乐音的三个特征》教学时,选用的素材如下:1.在引入阶段,以当下非常流行的歌曲作为素材,通过全班齐唱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合理提问,引导学生进入本节的学习主题“乐音的三个特征”;2.在“音色”的学习中,以类似《蒙面唱将猜猜猜》的活动方式,开展活动“猜猜我是谁”,使学生体验听声识人,进而加深对于音色的认识。

  (二)、注意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在教学过程中加入教学素材,是为了让课堂更生动、所授知识更具说服力、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因此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注意素材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这里,我们以“运动与静止”为例予以说明。

  例1:“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诗中,榆堤相对我是_________的,相对云是___________的。(填“运动”或“静止”)

  例2: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飞船成功发射,采取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模式,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形成组合体,关于神舟十四号点火后升空和对接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神舟十四号”飞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B.以“神舟十四号”飞船为参照物,地面是运动的

  C.以发射架为参照物,“神舟十四号”飞船是静止的

  D.对接成功后,飞船和空间站是相对运动的

  对比以上两个例子,我们不难发现,例1中更侧重对诗句的理解,虽然其中也涉及到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看上去还挺优美。但这是以将文言文形式的诗句翻译为白话文并理解其含义为前提的,然后比较牵强地提了两个物理问题。因此,从根本上来说,例1的语文属性强于物理属性。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例2,其物理属性就要明显得多。

  (三)、注意教学素材与学生兴趣的联系性

  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应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这样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课堂节奏,从而为实现教学目标奠定基础。这里,我们以《认识声现象》的导入为例予以说明。

  方案1:播放打雷时的电闪雷鸣。引导:刚才大家听到了什么?除了雷声,自然界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每天都在发出声音、听到声音、利用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它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我们能听到哪些声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声现象》。

  方案2:展示一种乐器(如吉他)图标。引导:大家认识这种乐器吗?听过用它弹奏的乐曲吗?想不想现场来听一曲?请一位同学来演奏。继续引导:一曲美妙的乐音让我们心旷神怡。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它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我们能听到哪些声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认识声现象》。

  对比两种方案,我们发现一个用的闪电素材,另一个采用现场演奏乐器的方式来展开。闪电这种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让人见怪不怪,觉得平淡无奇,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以学生的现场才艺展示,用乐器弹奏来发出声音,能有效抓住学生兴趣,引起共鸣,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暗含于其中的物理知识,效果不言自明。

  (四)、注意教学素材的说服力

  我们选择了教学素材,本意是为了通过素材加深对所授物理知识的理解。但有时,素材所涉及的知识并不是只有我们直指的知识,甚至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素材所具有的例证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以“液体压强”为例:

  例3: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它的身体是扁的?

  例4:“蛟龙号”潜水器在下潜试验中,成功突破7000m深度,同时发现越往下潜越困难。关于它的下潜过程,正确的是(  )

  A.下潜越深,所受海水压强越大; 

  B.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强不变;

  C.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力不变;

  D.下潜过程中,所受海水压力差减小。

  可以看出出题人想利用例3,引导学生思考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但这是欠缺说服力的。固然带鱼的身体扁与其所处深海的压强很大有关,但同时也与生物方面的知识有关,因为浅水中的鳝鱼、鲫鱼等也是扁的,这难道也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来解释吗?显然这类反例一出,必然就会削弱素材的说服力,使素材变得牵强,无法使学生信服。而例4就要好一些,排除了其他知识的干扰。

  (五)、注意教学素材与教学地域的关系

  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时,学生所在的地理区域也应该是教师考虑的因素之一。充分考虑地理区域所具有的自然景观、人文风俗,可以恰到好处地与教学目标相配合,从而可以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学生学习起来也较容易。以《压强》一节为例:

  例5:小强在雪地里走时,容易陷进去,而当他在雪地里滑雪时,却并没有陷进去,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例6: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

  例7:小明的妈妈发现,如果按照切肉的方式来切骨头,不容易切断;而如果使劲砍时,骨头很容易切断。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这里,我们给出了3个例子。对比之下,不难发现素材例5、例6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例5所选的素材容易发生在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学生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义,因而北方学生能够以此强化对于压强的认识。而气候相对暖和的南方区域下雪次数很少,学生对于雪地的认识很有限,如果教师选择这个素材,学生或许也能做对,但此素材对于学生加深关于压强的理解没有多大作用。例6对于生活在沿海地区的学生来说相对较熟悉,而对于内陆地区的学生来说,甚至很多人都没见过带鱼是怎么样的,更别说活的还是死的。比较而言,例7所对应的地域性就要广阔得多,适应性也更广。

  二、结语

  初中物理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的时候,要紧密联系教学目的,心里一定得清楚我们选择教学素材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再结合以上五点进行筛选,从而选出配合教材理论知识的好的素材及方案。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更好。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