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大隐唐瑜

发布时间:2022-03-07 11:16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杨云新

朱元璋说:此公神通广大呀。找寻不到他,朕不怪你。哦,对了,你爷爷因涉胡维庸逆反罪,已经处死。可念及你当年湖中救了皇四子,又想遣你寻找张三丰,就降下密旨,对你家解除株连。

突然听到爷爷被杀的消息,唐瑜悲痛万分。他坚信爷爷不会参与谋反,爷爷冤枉。但他强忍悲痛,说:陛下手下留情,臣不胜感激,谢主隆恩。

唐瑜又听朱元璋继续说:这些年来,你千辛万苦,不亚于唐僧西天取经。虽然没有找到张三丰,但你已尽力,朕不降罪于你。朕欲知道,往后,意欲何为?

唐瑜回想,寻找张三丰这些年,虽然皇帝认为千辛万苦,但却远离朝廷的是是非非,重重凶险,自由自在,就像鸟儿一样自由飞翔。他回道:本想再次走向江湖,为陛下寻找张三丰,又担心依然无功而返,让陛下失望。今后之事,愿听从陛下调遣。

朱元璋不假思索地说:你就留在朝廷,做个讲读吧。

唐瑜跪下,叩首回道:谢主隆恩。只不过,臣在外经年累月,远离书阁,孤陋寡闻,犹如桃花源中人,不知晋魏,恐难解经史、释疑义、备顾问了。

朱元璋道:俗话说:功夫在诗外。正是你在外多年,开拓视野,定有新益。苏轼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朱标在时,太子少师,是左丞相李善长,太子少傅,是右丞相徐达,太子少保,常遇春,唐铎。这几个人,纵马驰骋,冲锋陷阵,料理政事,还行。若论文才,比朕强不到哪里去。他们即使有太师太保少师少保头衔,也是虚的。而宋濂呢,虽然学识渊博,但已老迈,讲学老调重弹。廉颇老矣!李希颜也回归故里了。朕曾讲过,辅导皇子皇孙,尤其是太子,必择端重之士。端重之士中,必要年轻之士。

唐瑜明白,再上辞呈,不但不会恩准,反而会让皇帝不快,就毅然回道:臣遵旨。

唐瑜的身份,转型为教谕,佑理东宫。

早课开始。主事官最先登场。侍读官先在文华殿行完四拜礼,负责朝廷礼仪的鸿胪官就去请太子升殿。

三师三保一干人,在文华殿前面的朱红台阶行完四拜礼,太子坐上主位。内侍上前,把书翻到即将学习的页码。

早晨学《四书》。侍读若干人,在东边站成一列。唐瑜没有被安排讲《四书》。侍读走上讲台开始领读。领读几遍后,退回。

西边也是侍读若干人,站成一列。唐瑜就站在西边。轮到他了。他走上讲台。他今天给学生上的是《尚书》里的《牧誓》。他本可以脱书领读,因为《尚书》他全部背得,在七紫斋时,就背得滚瓜烂熟了。但是东西两面都是学富五车的侍读,脱书领读,显得不庄重不谦逊。所以他只得端端正正地捧着书本,领学得那么专注。唐瑜极不习惯这套程式。

唐瑜今天不仅要领读《牧誓》,还要讲解《牧誓》。谁领读,谁讲解。东宫的整套教学规则,都是瞻事府议定的。

几天以来,唐瑜一直思考如何讲读《牧誓》。为了讲好这篇文章,他连夜重温《史记》里的《殷本纪》《周本纪》《秦本纪》《尚书·大传》。他讲述了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的传奇一生。再讲武王伐纣兵临商王朝国都朝歌城下的誓师之词《牧誓》,讲了周军士气大振,横扫商朝千军万马的恢宏场面。更讲了周公主动退位后,奉献余热的高风亮节。他还讲了姬昌拘而演《周易》,释而明德慎罚,勤于政事,重农重商,礼贤下士,广罗人才,天下三分,其二归周,为武王灭商奠基。孔子称文王为“三代之英”。随着他的讲解,学子们面前,展现出《牧誓》前后恢宏的历史画卷,对《牧誓》的理解更加深透。

唐瑜继续阐发:读《牧誓》,应当读出怎样为君为臣。不管是君王,还是臣子,务必崇尚君子之风。君者,既要当一统天下之君,还要当君子之君,像姬昌那样。当臣子,就要像周公那样,尽心辅佐,既要做忠臣,更要做良臣。忠就是绝无二心,良,就是善于机变,不搞愚忠。在危急关头,忠臣不一定能够力挽狂澜,良臣则能够化险为夷。忠,不一定良,良,则定有忠。

一堂《牧誓》讲读,把怎样当好君王和良相都讲透了。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班列里的老师和官员,也认为唐瑜不拘一格,讲出了新意。

出户庭兮游息,千万里兮无极。下午,太子及所有皇子、伴读、部分功臣子弟,在郊外游息。唐瑜作为侍讲,可以不去,但是他被点名陪伴,只得遵命。游息结束,就到西苑教场,学习骑射。其实,唐瑜倒是想陪练骑射,但是这一项没有谁安排他,也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了。

梦圆桃花

朱家发生了连串变故。太子朱标病亡。朱元璋已经驾崩,朱允炆继位。一朝天子一朝臣。一帮文武重臣,是文学博士方孝儒,太常寺卿黄子澄,兵部尚书齐秦,礼部尚书陈迪等。在他们的主导下,异想天开,制定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方略。唐瑜虽然留在朝中,但位居方孝儒、黄子澄这些人之下,只比行人的地位稍稍高那么点,但也有在皇帝面前说话的机会。他对这些举措,部分赞同。但不赞同复古和削藩,尤其认为削藩之策操之过急。先帝临终时,特意向自己交待,关键时刻要辅佐朱允炆。他数次向朱允炆进谏,不置可否。他试图做最后的努力。

一份奏折,摆在朱允炆面前。那是唐瑜呈上的。奏折写道;启奏陛下,尚未察实藩王谋反之举,便轻率举动,有师出无名之嫌。师出无名,将适得其反。老子第三十章曰: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陛下此举,打击面太大,树敌太多,势必孤立自己。再说,他们都是朱家血脉,又是先帝生前分封,已是既成事实,此举有违先帝之意。

尔之忠心,日月可鉴。削藩一事,还是听兵部尚书他们的吧。朱允炆以不容再议的口吻说。

唐瑜不愿放弃,继续陈述:臣以为对待君王,仅有忠心不够,重要的是良心。有了良心,才有责任担当,审时度势,把握大势,才能辅佐好君王治国安邦。

朱允炆沉默,犹豫起来。方孝儒趁机进言:老子也说,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余几个重臣,亦极力赞同削藩。

群臣莫衷一是,朱允炆无法决断。身边的大臣,方孝儒特别资深,博古通今,赤胆忠心,辩论起来慷慨陈词,引经据典,口若悬河,态度又特别自信而强硬,最终占了上风,赢得朱允炆的赞同。

朱允炆虽然没有采纳唐瑜的主张,但他决不怀疑唐瑜的忠良。他说:朕派遣你再次寻找张三丰。从前,你虽然没能如愿,但是已经积累了经验教训,会比别人少走弯路,朕欲实现先皇之夙愿。

方孝儒一派,求之不得。

然而朱允炆又犹豫起来,唐瑜在朕身边,朕更安全,还真舍不得他走呢。

方孝儒颇为自信地说:先帝英明,生前已经为陛下肃清障碍,不必担忧。你只要一鼓作气,削藩定会成功。若不速决,将来尾大不掉,后患无穷。 (十一)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