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区县头条

产业兴旺 乡风文明

——茶坪村的美丽变化

发布时间:2022-02-11 11:34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如今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啊。家乡村容村貌日新月异,大家的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党的惠民好政策。”春节前,记者在开江县讲治镇茶坪村,碰到了刚刚回家过年的村民,大家对近些年家乡的美丽变化发出赞叹。

茶坪村位于开江县讲治镇东部,是“银杏之乡”的主阵地,全村农业人口3300人,耕地面积6000余亩。近年来,村里因地制宜,立足资源条件,发展壮大银杏产业,带动村民和集体双增收。如今,茶坪村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巩固为基

筑牢返贫“防火墙”

“经过大家几年的共同努力,终于在2018年成功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讲治镇茶坪村党委委员、村委会副主任潘绍奎告诉记者,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全村上下一心,干群同行,离不开贫困乡亲们的自我努力,离不开帮扶单位和驻村干部使力,更离不开的是党的政策。

2020年5月,讲治镇红岩坝村和茶坪村合并,下辖12个合作社,贫困户205户656人。其中,三分之二因病致贫,无形中增加了返贫风险。

村民喜得分红

村民唐令奎、唐令文两兄弟因病丧失劳动力,是帮扶工作关注的重点,针对他们兄弟的问题,驻村工作队多次开会研究解决方案,通过不断努力,两兄弟如今生活得到改善。“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开江县卫生健康局驻讲治茶坪村第一书记孙国金表示,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村上驻村工作队员先后深入12个社进行入户走访,重点走访了脱贫户、监测户、边缘户、突发重大变故户等,对发现的返贫风险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协助村“两委”强力推进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大力开展“回头看”排查工作,积极准备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

同样因病致贫的还有智障家庭黄林均一家,除了给予必要帮扶之外,平时的生活也让孙国金万分牵挂。

“驻村后,我深入村社开展入户走访,在走访本村9社脱贫户黄林均家时,发现其家中生活困难,家具破损不堪、灶台垮塌,清洁卫生脏、乱、差等现象。”孙国金告诉记者,黄林均家属杨德琼是智力障碍患者,其女儿也正在上初中,家里十分困难。为解决黄林均一家的问题,村里筹集了帮扶资金2000元,帮助他们一家添置了床、桌子、凳子等生活用品,购买水泥、沙等原材料为黄林均重新修建了灶台。同时,为确保他们一家过上一个安心、祥和的春节,村里还送去了一些生产生活物资。

瞄准产业

做大集体经济“蛋糕”

曾经的茶坪村山高人稀、交通闭塞,村级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滞后。2013年,村支部为了给乡亲们寻求一条致富路,选择了部分村民跟随企业外出学习考察银杏产业,其中就有一位60多岁的老人梁金坤,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外出,让他成为了茶坪村银杏产业的推崇者、经历者和受益者。

“不用担心技术、销路也有保障。”在田间,记者见到了梁金坤,谈起银杏种植,老人话语间满是自信。他说,如今家里共种植银杏8亩,日常管理就是他和老伴两人,除了采摘银杏叶的那段时间外,两人基本不会找人帮忙,每年经济收入可突破6万元,不比外面打工的人少。如今,全村共种植银杏3000多亩,很多村民都和梁金坤一样,栽种银杏树,腰包鼓了起来。

近年,茶坪村始终将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主攻点,不断推进银杏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村党委探索建立了“五帮两带”的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及“支部推+专合社帮+单位扶+大户带”的党建扶贫帮扶机制。达到在家村民连片种植银杏,全村整村推进。本村已外出村民的撂荒土地托管给在家村民自种自收,无任何流转费用。

“种植户和银杏公司签订合同。”孙国金说,为确保农户自种收入,银杏叶与银杏苗由公司保底回收,公司以鲜叶每斤按市场价1.5元回收,获得收益按照农户1.3元,村集体经济0.2元的比例进行分配。除了种植银杏产业,村里还结合地理优势发展村民种植了石菖蒲、黄金等中药材,大家也多了一条致富途径。

村规民约

让乡村美丽由内到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发展迎来了崭新的历史机遇。近些年,茶坪村以“改造提升基础设施、人居环境”为重点的综合整治行动,完善社道硬化及道路扩宽工程,统一规划宝南路全线垃圾屋、各社垃圾池,大力实施厕所革命,全村基础设施和宜居环境大幅提升。

“为了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按照“户清理、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清运清理机制,做到垃圾集中投放,整体转运,杜绝垃圾乱丢乱倒的不文明现象,真正实现全村垃圾定点收集,定时清运及妥善处理。”孙国金说。

“学党史、知党恩、守初心、践言行。”“讲和谐、邻里间、相互帮、无是非。”在茶坪村,新制定的村规民约深入人心,成为村民共识。

“如今,我们基本做到了‘问题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把矛盾化解在本村。”孙国金表示,村规民约的制定是维护村民和谐的重要一环,在村规民约的基础上,茶坪村还建立了“三三二”民事纠纷调解机制。“三”是由社长组织协调三次。一次是社长主动协调辖区内的各类民事纠纷;二次由社长组织村民代表一起协调;三次由社长组织本组党员共同协调。三次不成将书面处理意见移交村委会,申请村委调解,村委会组织协调三次。如果不行,“二”就是移交上级党委,移交相关部门。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程科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