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乡村木瓢匠

发布时间:2022-01-05 11:18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山溪

在上世纪70年代前,木瓢,是川东北一带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炊餐用具和生产工具。木水瓢、木饭瓢、木汤瓢,甚至于喂猪的猪食瓢、舀粪的粪瓢都是用木头制作而成。

于是乎,生产制作木瓢的匠人,一茬接着一茬地把技艺传承了下来。他们不同于乡村木匠,可以修房造屋、打制各种各样的家具农具,而是专业从事木瓢的制作,人们习惯地称之为“挖瓢匠”或“木瓢匠”。

乡村木瓢匠的工具很简单,一把锯、一把斧、一把锤、一把刮刀,一把O型刨刀、一个简易的操作台,就是他们吃饭的全部家什。他们很少走村串户做活,在自己家中随便寻一个空闲的地方就能开工制作,如果达到了一定数量,便会选一个逢场天,把做好的木瓢背到乡场上去卖,以此换取日常油、盐、柴、米等生活所需。

制作木瓢,离不开木材。而用于制作木瓢的木材,一般都是选用上好的松树木和杉树木,因为这些木材质地软,体量轻,柔性好,不易破损断裂。待砍回来的松杉树水分蒸发干后,木瓢匠便根据树的粗细形状锯成需要的材料,然后,用斧头从中间一分为二备用。制作木瓢时,在破开木料一半的二分之一处,对称地削去一头多余的棱边,形成一个手柄,正面朝上,将带柄的一头固定在操作台上,用凿子和刨刀挖制木瓢。

制作木瓢必须有一个操作台。而所谓的操作台,是用一根两米左右长、碗口粗细的木头,一端深埋于地下固定,另一端露出地面一米左右,与成年人肚脐高度相等。在操作台平整的木桩顶面,装有两个相隔三四寸的卡子,用于卡住制作木瓢的手柄,将其牢牢地固定在操作台上,起稳定作用。

当固定好木瓢手柄后,木瓢匠便会拿出一把U型的凿子,左手持凿,右手持锤,从木柄前端那块平整面的中心,用木凿凿去里面的木块,形成一个半球状的坑,坑的大小由木头的大小来确定。当凿到适当的深度和厚度时,木瓢匠便两手紧握一个长手柄的O型刨刀,沿着瓢的形状四周,均匀地用力刨磨,直到将坑壁刨得光滑均匀,厚薄一致后,松开操作台上的铁夹,将半成品的木瓢取下来。

这时的木瓢匠,会找一根条凳坐下来,将半成品木瓢的一端顶在自己胸前,另一端顶在膝盖上,身体前倾,用一把两边有把子的刮刀,对木瓢的内外进行刮刨。只见刮刀起舞,木屑翻飞,一阵淡淡的松香味便会扑鼻而来。通过刮刀的作用,木瓢的毛坯边缘变得平整光滑,瓢的轮廓便会凸显出来。随后,木瓢匠会用木砂纸,将木瓢的里里外外仔细地打磨几次,直至变得油光锃亮为止。

制作木瓢最后一个环节是上油。一只木瓢是否经久耐用,上油是关键。因为松杉树木质松软,沾水即浸,浸了水的木瓢不但分量重,而且最易腐烂不耐用,所以,必须用桐油来浸泡,使其木质变硬,不浸水。先将木瓢放进桐油缸中浸泡几个小时后,拿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干,然后又放回桐油缸里浸泡几小时,又拿出来晒干,如此反复三次以上,用布巾擦净木瓢上的桐油渍,便可拿到市场上去卖了。

由一块简单的木材,演变成一只舀饭的饭瓢、盛汤的汤瓢、舀水的水瓢,甚至于喂猪用的猪食瓢、舀粪的粪瓢,都要经过木瓢匠三番五次地精雕细作才行。俗话说,货比三家,一个手艺好的木瓢匠,做出来的木瓢不但样式好看,而且轻巧耐用,自然顾客多不愁卖。

一般来说,做木瓢的原材料,要选10年以上的松树木和杉树木,最好是树蔸部分,那是因为树蔸处无疙瘩。如果用有疙瘩的树做木瓢,疙瘩处容易脱落而成一个空洞,做好的木瓢也会漏汤漏水不能用,所以,在原材料的选择上,木瓢匠十分细心,一点也不会马虎。

大集体生产年代,乡村木瓢匠都是抽空闲时间来打制木瓢。如果不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专门从事木瓢的制作,就得给生产队上交副业款,虽然一年只要三两百块钱,可在当时不是个小数。如果不服从生产队队长安排,一个小理由就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不但要在群众会上挨批斗做检讨,还分不到生产队的人平口粮,让你一家人吊起锅儿做钟敲。精明的木瓢匠们,大多是该出工时便出工,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挣工分,利用早、中、晚收工回家干点私活,做到出工制瓢两不误。虽然干的是两头忙的事,很少有休息的时间,但挣双份的收入,就得有双倍的付出,这是雷打不动的规律,自己苦点累点也心甘情愿。

也有个别的木瓢匠,空闲时承接一些木瓢加工业务,把别人送上门的木料制作成需要的木瓢,收取一定的加工费。也时常替别人修补破损成两半或断了把子的木瓢,钻眼、缝线、打桐油,每一样活都做得一分不差、一丝不苟,主家付点修补费也物有所值,自己同样也多了一份收入。

那些年,乡村木瓢匠制作一个木瓢,除去买树的成本,一个木瓢有三四角钱的利润,一般一天能做三到四个,收入也有一块多钱。当时的物价水平,出一天工才几角钱的劳动价值,一块多的收入也算相当不错的了。所以,那时乡村人的观念,只要小娃儿长大成人,要么参工当兵,要么拜师学份匠人手艺,那可是天干天湿有保障、不愁吃不饱饭的行道。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些年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木瓢,已被后来的铁瓢、铜瓢、锡瓢、铝合金瓢、胶瓢所替代。时下的乡村,已很难见到带着乡村骨感的各种老式木瓢了;而曾经让人羡慕的乡村木瓢匠们,大多已是上了岁数的老人,不少人已经作古,传统的木瓢制作技艺已然失传,留下的只有岁月深处难以忘怀的回忆。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