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清风永开

发布时间:2021-12-06 11:35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贺享雍


周永开说到这里,声音有些哽咽了。学校领导再次看了看面前的孩子们,脸色也有些凝重起来。校长忽然附在后勤主任耳边说了句什么,后勤主任出去了。

不一会儿,后勤主任提了一大包黄蓝相间的校服进来。校长接了过来,动情地说:“同学们,你们送我们的礼物我们收下了。可我们不知道你们山上的情况是这样,我们也没有给你们准备什么礼物,这是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过来比比,看合不合身,能穿就拿回去,不合身我们又换。”

孩子们一听这话,两只眼睛立即瞪圆了,却又不好意思过去。

周永开见了道:“去吧,这也是叔叔阿姨们的一片心意,以后好好学习报答叔叔阿姨就是。”

孩子们这才迟疑着过去了。

直到此时,蒋大华才明白周永开要孩子们带几个洋芋的良苦用心。

周永开带孩子们参观的第二站,是达川第一小学。

第三站是达川火车站。

第四站是达川河市机场。

第五站是达川钢铁厂。

孩子们书包里的最后一个洋芋,放在了达川地区教育局领导的办公桌上……

后来,周永开谈起这件事时,自豪之情还溢于言表:“我让学生们送洋芋,是经过慎重考虑的。送洋芋有两层意思:一是表示花萼山穷,别的我们也送不起,只有几个洋芋;二是争取社会的支持,受到教育部门的重视。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中国人讲礼尚往来,你那个单位,你那个城里学校,随便挤一点,不就能改变山上这些孩子的学习条件了吗?”

诚如周永开所料,孩子们每走到一个单位,都得到了各种关爱及各种礼物。不但如此,后来每年花萼山小学都会收到一箱箱的书包、笔、本子、书籍等学习用品和衣服。花萼山小学的孩子们也一下洋盘了起来。

更重要的,是那十个孩子开阔了眼界,这对于改变他们的人生,又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呀!

周永开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三年后,当年跟随周永开到达川长见识的杜存柳、蒋宁聪、蒋宁伟三个孩子小学毕业了。按照花萼山人过去的观念,孩子一般念完小学就不再读书了,即使少数人能继续念,也最多在山下乡镇中心小学的附属中学再读上三年初中。可这天杜存柳、蒋宁聪、蒋宁伟三个孩子却找到了周永开,迟疑着对他说:“周爷爷,我们想到万源城读书……”

周永开高兴起来:“想读书好哇,那就去读吧!”

话刚完,三个孩子一齐低下了头。

周永开忙问:“怎么了?”

过了半天,蒋宁聪才鼓起勇气说:“周爷爷,我们怕考不上……”

周永开明白了,要想到万源城区去上中学,必须通过考试。可明摆着,花萼山小学的教育质量,怎么能同万源城区的小学相提并论?孩子们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

周永开沉默了。他的目光再次从孩子们稚嫩的脸庞掠过,从孩子们的眼睛里,他看出了他们对知识的向往和渴望,这不正是他所追求的吗?他曾在心里发过誓,一定要为花萼山培养出几个大学生来,同时,也要让村民树立起知识改变命运的新观念,这才是花萼山的希望所在。现在,这希望不就在眼前了吗?

周永开想了想,然后毅然对他们说:“我给万源市教育局和万源中学的领导写封信,你们做好去读书的准备吧!”

三个孩子喜出望外地走了。

孩子们离开后,周永开坐下来,字斟句酌地给万源市教育局和万源中学的领导写了一封长长的恳求信。在信中,他详细介绍了花萼山贫穷落后的现状和培养人才的深远意义,又介绍了三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对知识的渴求,最后恳请万源市教育局和万源中学的领导能从改变山区落后面貌、为山区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目的出发,吸收三个孩子到万源中学读书。

周永开把信交给已担任项家坪村党支部书记的项尔方,要他把这事当作一件重要任务,亲自把信送到万源市教育局和万源中学的领导手上。

就这样,杜存柳、蒋宁聪、蒋宁伟三个花萼山的孩子,顺利地坐在了三年前他们曾羡慕不已的城里的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念书了。三个孩子深知这读书的机会来之不易,愈加珍惜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拼搏,蒋宁聪、蒋宁伟顺利考上了大学。杜存柳的成绩差了一点,后来又在周永开的帮助下,和花萼山另两个孩子蒋应品、龚中林,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上了一所职业技术学院。

花萼山终于走出了第一代大学生!

毕业后,蒋宁聪、蒋宁伟、蒋应品、杜存柳都选择了回万源工作,以报答家乡。现在,蒋宁聪是万源市委巡察办干部,蒋宁伟在母校万源中学做老师,蒋应品在官渡镇工作,杜存柳则选择了回花萼山担任一名村干部。

蒋宁聪在一次周永开先进事迹报告会上,噙着泪花,满怀深情地向与会人员谈起了自己的这段经历:

“周爷爷是那个为我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人,为山里的孩子们带来希望的人,为山村带来光亮的人。当年,是周爷爷的帮助,我才有机会继续上学,成为村里第一代大学生。现在,我追随周爷爷的脚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了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周爷爷知道后,特别高兴,叮嘱我说:‘你是从艰苦环境中走出来的,一定要记得受过的苦,也要记得老百姓的不容易。现在,当了党员干部,你更要把群众当亲人,做任何事情,都要想着符合群众的利益。’周爷爷的这些话,将是我一生的座右铭!”

蒋宁聪说得对,周永开不仅是为他们几个孩子带来希望的人,更是为整个花萼山打开“知识改变命运”这扇新世界大门并带来光亮的人。花萼山未来可期!

第五章 大地忠魂

“天字号”工程

让我们把时间拉回到1993年冬天,周永开第一次到花萼山借宿在蒋大华家那个晚上。

那晚,在闲聊中,蒋大华对周永开说起在他们来的路上摔死过人。周永开听了这话,忙问是不是真摔死过人。蒋大华想答,可想起客人刚爬过“手爬岩”这样的路,就把话题转移开了。

周永开却把蒋大华的话记在了心里。

第二年,周永开住到了山上。每上一次山或下一次山,周永开耳旁总会回响起蒋大华这句话。每想起一次,心里就不免胆战心惊一次。

有一次,他把项尔方喊住了,直通通地问:“听说在你们这条上山下山的路上摔死过人?”

项尔方不知周永开问这话是什么意思,随口说道:“还不是一两个呢!”

一听这话,周永开表情严肃起来,立即从口袋里掏出本子和笔,对项尔方说:“哦,是些什么样的人,叫什么名字,怎么摔死的,你倒要给我详细说说。”

项尔方见周永开认了真,想了想才道:“我年轻,只晓得七几年至八几年在这路上摔死的人,早一些的我就不晓得了……” 

(十五)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