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罗家小院

发布时间:2021-11-25 11:10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李秋虹

外公姓罗,天台胡坪村人,胡坪村大山巍峨与平楼相对耸立。外婆是大家眼中的素质老太婆,因为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喜爱关心时政新闻,酷爱军事频道;外公则是那个年代土黄中学的高材生,一身中山装,口袋里插一支英雄牌钢笔,永远是他的标配。

从我记事开始,外公、外婆就居住在南坝镇上,后来老人们随着孩子的工作不得不在县城居住。城市的钢筋混凝土将老年人的故乡距离从天台到南坝又一次拉得更远,每次一到舅舅家看望外公、外婆,他们总是很欢喜,好像孙辈从亲近的故乡而来。而我们对老人的热情随着身边的手机而开始变淡,不再与老人过多交流,老人更多的时候是默默注视着我们,好像就这样也足够。很多时候看见外公、外婆在小区绿化带散步,打量着每一棵树,每一株花草,仿佛那些似曾相识的花草都有故乡的影子,也只有这些才可以慰藉他们内心的乡愁。

或许,舅舅、舅妈懂得在城里生活着的外公外婆的孤单,读懂了他们的心事,毕竟老人的生活圈子太小。外公、外婆多次提出想回老家生活,但舅舅、舅妈都委婉拒绝了,考虑到山高路远对于老年的生活起居很是不便利。

近年来,随着农村改造土坯房这一政策落地,舅舅也将祖祖辈辈留下的历经风雨失修已久的老房子保持原地基不变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建了瓦房,让外公、外婆的相思有了归处。不到几月,新房建成,典型的一个三面环墙的农家小院。走进小院右边便是一块标准羽毛球场,正面三级石阶通向客厅,客厅旁则是一卧室,厨房单独在一旁,通往厨房的空地上设有石桌、石凳,俨然一个现代农家院设计,同时也保留了古石磨、古水缸、古石墩那些年代的印记。说是小院其实又是一个别具风雅的小农院,厨房里尚保留着农村土炕、罐座这些特色,房间里添置了简单的家电,老人家特别满意。其实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保留老地基,对于地基上的建筑他们并不挑剔。

外公有记笔记的习惯。无意中,舅舅看到外公在本子上写下“罗家小院”,于是就将外公亲笔的“罗家小院”做成门匾挂在大门上,老人家很是惊喜。那些年轻时的伙伴也同样享受着好政策回到了农村生活安享晚年,外公外婆好似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孩子,找到了故乡找到了曾经的伙伴,脸上开始有了孩童的笑颜。住进小院他们便开始忙着房前屋后的栽种,小院又恢复了从前的生机。乡村振兴让农村有了一次大的蜕变,交通便利、公路平坦。勤劳朴实的巴山儿女用双手也留住了更多绿水青山,老人的回家让那些荒芜已久的土地开始恢复了生机,他们的身体更加硬朗了。担心秋季来临,天气转凉,毕竟考虑到老人家们年过八旬,只好让他们夏天居住,这样既避暑,又可了却老人的思乡情结。

深秋,在烟雨朦胧中,我们孙辈同舅舅再次回到了罗家小院。抬眼望去,朱红色底金字的楷体“罗家小院”大字,遒劲有力,像极了外公外婆勤劳且坚强的一生。房前屋后都是刚长出的指甲花,粉红的宛如翩然起舞的彩蝶装点着罗家小院,房间里摆设整齐。我们走到厨房,罐子就在火坑里,烟火气十足。我想若不是冬天,外公外婆一定还是想在他们的老根据地继续生活,只有这里他们才能和山水达成共识,只有这里的树木懂得他们的语言,只有这里才能真的远离钢筋混凝土的藩篱,拥有无拘无束的状态。外公外婆在这生活,身体更强健了,房前屋后的瓜果在老人的呵护下也开始活跃了。舅舅还带着我们看了外公亲手种植的一片果树,我们直感叹老年人真是闲不住啊。常听说“老来还小”,我私以为他们是不是也想回到那个属于自己的家呢?

我曾问过外公,怎么想到取名“罗家小院”?外公意味深长地告诉我,罗是百家姓中一个,取名罗家小院是姓氏所在、根基所在;是母亲童年生活过的地方;也是你们童年玩耍过的院子;更是希望家人们团结互爱永远不要忘记自己的根在哪儿。我想,“罗家小院”是老人们心里的一种情结,更是无数老人们期望的缩影,也凝结着家的温暖。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