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悦读

那渐行渐远的市井味道

——读《达州老城往事》

发布时间:2021-07-23 10:27

手机读报看新闻,下载掌上达州
   编辑:庞岚月

□彭刚

我市作者、达州日报社社区记者郑景瑞耗时两年多精心撰写的《达州老城往事》,日前由团结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公开发行。

该书近300页,使用新老照片130多张,图文并茂,记叙了达州老城消失的老街老巷、地标景物、寺庙祠观,描写了达州老城乡镇街道、名胜景点的历史变迁,穿插了达州老城不少名人逸事、民俗风情,展示了达州老城广博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该书不失为外地人了解达州老城的可贵读物和本土人士对达州老城的记忆收藏。


如果要触摸一座城市的灵魂,一定要去游走那里的老街小巷,穿行繁华的商店闹市,在时光穿梭、人群流动中感受老城弥漫着的岁月气息,品味新区洋溢着的都市魅力。

《达州老城记忆》出版之后,人们的兴致正浓热情不减,郑景瑞先生的力作《达州老城往事》又乘势而为结集面世。在作者朴实文笔引领下,总会令人奔涌着一种感动:为作者郑景瑞先生多年的苦心笔耕、执着坚持感动。质朴文字与珍贵图片传递着达城遗迹消失的惆怅、民间动人传说的振奋、重新挖掘发现的喜悦。总会让人深怀着一种情愫:为千年风雨的达州历史自豪,为蓄势劲发的达州发展骄傲。景瑞先生详实记录一条幽巷、一座寺庙、一条小桥、一处古迹……人物鲜活生动,景观绮丽美好,故事富含哲理,工匠可贵精神和轶闻地域风情穿越时空,跃然纸上,映入脑海。又似散落的珍珠被作者精心串起,为生长在兹的达州人奉上一道濒临失传的精神大餐,为南来北往的旅行客献上一帧独具风格的城市名片。不期而至的惊喜,会让更多人对达州老城的前世今生有更为清晰的知晓,平添更为深重的爱恋,触动更为丰富的感怀。

岁月如歌,往事如烟。捧读《达州老城往事》,不由感叹了解一座城市的不易。景瑞先生帮助众多人深入探寻达州老城秘闻,不知情者定会认为他是潜心研究达州历史多年颇有建树的老学究,其实不然,他应该算是半路出家苦心修炼终成正果。

初次认识景瑞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代,那时我大学毕业入职机关从事文字工作。作为同事第一次见面,他严肃严谨严格的画风映入脑际,经年挥之不去。后来深入了解得知景瑞先生家境贫寒,自幼嗜书如命,好学上进,平时常与书为伴,四大名著烂熟于心,喜欢刨根问底,求教不耻下问,求证遍查资料,宁可节衣缩食,也要攒钱购买当年市面上并不多见的《新华大字典》助力学习研究。他勤奋努力,文字功底在机关有口皆碑,工作三十多年,从普通职员晋升为副县级干部,两次受到四川省人民政府表彰。同事评价与个人评点出奇一致:爱岗尽责无憾,敬业履职无愧!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重新认识景瑞先生是在他激流勇退提前离岗退休之后,他把本应提笼遛鸟、颐养天年的闲云野鹤生活,没成想却活成了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儒雅品质状态。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和房产公司的文案策划,难以平复其心灵归属。作为生活达州城区数十年的老达城人,应该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萦绕于心。他对达城老街小巷、古迹名胜、轶闻趣事怀有浓厚兴趣,一旦获悉了解,感觉不吐不快,急于与人分享。他从达州晚报社区记者做起,开始了梦想之旅。类似文章零星见诸报端,起初是新奇趣味;继而陆续发表,众人多有欣赏期盼;待到结集成书,更是感动佩服。回望曾经的过往,其实他选取了一个冷僻的课题,选择了一条艰难的道路:或许叩不开那积满苔藓院落的小门,或许进不了尘封已久心如止水老者的心灵,或许绕不开困扰多年难有定论的话题。

《达州老城往事》的组成板块《消失街巷》以街说事,纵横交错、高低不平、宽窄不一的小街小巷时时会牵动人们的情思:兴隆街、文家梁街、横街繁华流动;工匠街、木厂街、篾匠街百业兴旺;捕厅街冷清森严。《地名故事》蕴含着人们对大千世界的认知,沉淀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寄托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寄寓着乡愁的酸涩记忆。《史海钩沉》如在烟波浩渺的历史星空中摘一颗星,在浩瀚如海的历史长河中掬一捧清泉,温暖人们成长的岁月。《遗踪探寻》古迹地标的辉煌与颓败、牌坊庙宇的荣辉与落寞,淡淡乡愁中感受达州新城发展的磅礴力量。《能工巧匠》记录安仁板凳龙传承人谭显均,推动传统小吃燕窝酥扬名的赵成忠,篾匠王建的行业坚守,达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彩陈列,历历在目。他好似燕子衔泥般执着,又似精卫填海样痴情,更似农人耕耘的期待,不畏饱受误解,不怕经受屈辱,不惧感受冷暖。支撑支持他坚定前行的是源自心灵深处对达州老城眷恋的那份情怀:“之所以如此费心劳力,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为了那珍贵的记忆,而拥有这份记忆的不仅仅是我个人,是世代生活在这座城市的达州人。”

韶华易逝,情怀不改。品读《达州老城往事》,不禁感悟爱上一座城市不易。36年前的一个夏日,为了那个年代纯美的爱情,我走出了林木葱郁的美丽校园,走出了父母双亲不舍的目光,走进了一生注定思念的日子,走进了一无所知的大巴山。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很文艺很浪漫,但需要面对的现实,却不会因为浪漫而减少矛盾和纠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达州人的豪情义气包容会同化许许多多的异乡人,感染许许多多的旅行者。“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在如同景瑞先生这般深情热爱故园的人们潜移默化言传身教影响下,我对青春岁月的美好憧憬与不可预知同时启程,从劈柴生火烧水细微之处做起,从撰写计划总结谋篇布局学步;因调研农村教育艰难办学感动,因目睹莘莘学子勤奋学习感染,养育了我大爱如山的人文情怀,培育了我潜心从教的思想基础,在秋风寒意逆境中坚守底线不甘沉沦,在丽日晴空顺境中帮助他人心存美好。

我逐渐了解达州、熟悉达州、深爱达州、融入达州,常以达州人自居自豪,以至于把自己一生的工作精力奉献给达州的教育事业。为达州这片与众不同、独具魅力的土地折服:红色文化,红军精神美名传扬;巴人文化,历史名人独树一帜;传统文化,地域风情引人入胜;中国气都,水墨达州声誉鹊起。达州老城是根基,达州新区是希望。晨曦冉冉,莲湖湿地梨树坪畔健身人群疾步如飞;华灯初上,广场星罗棋布人头攒动舞步欢快;雨后初霁,云拥雾绕的凤凰山际似隐似现神秘多情;夕阳西下,波光粼粼的蜿蜒州河渔舟唱晚诗情浓郁;假日闲暇,运动公园滨水岸边游人如织欢歌笑语。过去陪伴曾经陌生的他乡风霜雨雪,而今陪伴已经熟悉的家园沧海桑田。移居新区生活的日子,时常会思念在老城那段青涩的美好。爱上一个人要能与之同甘共苦,爱上一座城要能与之同舟共济。《达州老城往事》慰藉着我们的思绪,还原了一个真实完整的达州老城印象。

择木而栖,心安即家。细读《达州老城往事》,不胜感慨安居一座城市的不易。城市快速发展,老城区的光环将会渐渐被主城区取代,不足十平方公里城区面积将会达到数百平方公里,人口将会与之匹配达到数百万。城市记忆是人们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和难以磨灭的文化符号。老北京的胡同,大上海的老房子,成都的茶园川菜,成为城市独有的象征和当地人的精神寄托。

《达州老城往事》浸润着那一抹渐行渐远的市井味道烟气息,必定会让许多老达州人在平凡岁月中增添慰藉增强信心,让更多的新达州人在安居乐业中感受温暖认同文化。随着《达州老城记忆》《达州老城往事》相继面世,达州激发怀旧寻幽之情,有不少人建群交流,聚集探讨,撰文发表,悄然兴起对本土文化认知了解丰富完善的热潮。开放包容、诚信诚义、创新创业的达州,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入驻落户,购房置产;吸引更多的人游访休闲,求学创业;吸引更多的人合作交流,共谋发展。此心安处是吾乡,对于达州城市独有文化的认同,将会是数百万达州人建设精神家园的宝贵财富!

日月如梭,或浓或淡的记忆,或远或近的往事是珍贵的,值得珍惜珍藏。现实与未来更会让人产生生命的激情和创造的动力。


来源:达州日报网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 达州日报社党风廉政建设 举报电话:0818-2380088 邮箱:dzrbsjgjw@163.com 地址:达州市通川中路118号达州日报社412室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四川省互联网不良与违法信息举报 举报电话:0818-2379260 举报邮箱:jubao@12377.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90013 蜀ICP备13024881号-1 川公网安备 51170202000151号
达州日报社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